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肌萎缩侧索硬化致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马金丰宏林
    2762-2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与神经退行性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进行性萎缩,累及呼吸系统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目前研究的与ALS致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突变、C9ORF72重复扩增、肉瘤融合蛋白和交互反应DNA结合蛋白-43等,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突变.近年来也发现了 一些新的基因突变与ALS相关.分子遗传学机制将ALS研究由宏观层面过渡到微观层面,有助于进一步揭示ALS的发病机制,也为未来有效治疗ALS提供了作用靶点.

    肌萎缩侧索硬化致病机制分子遗传学致病基因作用靶点

    女性苗勒氏管发育异常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威兰黄向华
    2768-2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勒氏管发育异常(MDA)表现为女性生殖道缺失或发育畸形,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MDA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不利于该病的预防及诊疗.胚胎发育过程需基因等遗传因素的精准调控,若其中某些基因出现突变或表达异常可能影响胚胎器官的正常发育.深入探究与女性生殖道发育相关的基因,并分析其是否存在异常,可从遗传层面推测MDA的致病因素.目前已有学者通过分子遗传学技术进行了若干候选基因的检测,但目前尚未得到明确结论.未来仍需大量并深入的工作以研究MDA的候选基因及其他相关因素,为MDA的病因探索寻找更多方向.

    苗勒氏管发育异常生殖道畸形遗传因素候选基因突变

    N6-甲基腺嘌吟甲基化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赵学辉孙亚男
    2775-2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N6-甲基腺嘌吟(m6A)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防治和预后评价有密切联系,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逐渐认识到m6A是由甲基转移酶合成组装、去甲基化酶可逆性去除并被读取蛋白结合的化学结构.m6A甲基化是最普遍、最丰富和最保守的RNA内转录修饰之一,可以调节RNA代谢,包括翻译、剪接、核输出、降解和微RNA的加工处理,因此m6A甲基化修饰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m6A的甲基化修饰在某些肿瘤中具有致癌作用,而在其他肿瘤中则抑制了肿瘤,且同一肿瘤的相同甲基化修饰因研究者不同所得的结论也不一致,因此仍需更多的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论证.未来,人类恶性肿瘤中m6A RNA甲基化修饰的相关研究将为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提供新思路.

    恶性肿瘤N6-甲基腺嘌呤甲基化

    抑郁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崔静游雪梅
    2784-2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是肿瘤患者高发的情绪障碍,近年来这种不良情绪被认为可降低肿瘤免疫细胞活化率,抑制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剧机体炎症状态,阻断相关通路.抑郁通过扰乱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动态稳定,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甚至基因突变,使得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对疾病进程及死亡率造成不良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动态系统,目前关于抑郁影响其免疫机制的研究尚停留在相关免疫细胞及部分通路方面,但有关两者相互作用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抑郁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调节

    乳腺肿瘤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邱敏陈柳代解杰
    2790-2794,2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建立乳腺癌细胞系或细胞株,对于开展乳腺癌病因、发病机制、防治及抗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乳腺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主要包括酶消化分离法、机械分离法、组织块培养法、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以及条件重编程细胞培养技术等,这些分离培养方法在生物学特性与应用方面各具特色.因此,进一步归纳总结乳腺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为未来乳腺癌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乳腺肿瘤分离培养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条件性重编程细胞技术

    细胞因子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平张鹤赵云龙
    2795-2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新发病例及病死病例数位居恶性肿瘤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复发率高、侵袭性强的特点,多数患者术后生存率较低,预后相对更差.NSCLC病情进展与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等有关,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如白细胞介素(IL)类细胞因子(IL-6、IL-17、IL-33)、T淋巴细胞可通过相应机制参与NSCLC进展过程,从而影响病情转归.但由于细胞因子种类较多,且不同细胞因子在NSCLC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样性,明确各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其与NSCLC的关系,有利于改善NSCLC患者病情和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33T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况

    朱晓莹黄剑
    2801-2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靶向治疗是携带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目前,针对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点突变等常见位点突变的TKI靶向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然而,10%~20%的NSCLC患者携带罕见的EGFR位点突变,这些罕见突变位点对EGFR TKI治疗常不敏感.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ex20ins)是最常见的EGFR罕见突变之一,由于其结构的特异性,传统的TKI治疗并不适用于该类患者,目前尚无针对EGFR ex20ins NSCLC的有效治疗方法.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值得高度关注.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肿瘤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霍迪妮聂小博
    2808-2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Wnt信号通路是调控胚胎发育、组织稳态和损伤修复的重要通路,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但其信号转导异常也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耐药及复发等密切相关.经典Wnt信号通路过度激活通过影响免疫细胞诱导肿瘤免疫耐受并抑制T细胞浸润到肿瘤微环境,破坏正常的免疫监测,导致恶性肿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耐药.经典Wnt信号通路调节剂能够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进一步阐明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耐受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将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策略.

    恶性肿瘤经典Wnt信号通路免疫监测免疫治疗耐药

    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翁羽马铁梁赵彦平
    2814-2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CKD)并发脑卒中的发生率高、预后差,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了解CKD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及早采取预防手段,对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CKD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血脂异常等,非传统危险因素如遗传易感性、尿毒症、贫血、矿物质和骨异常等也可促进脑卒中的发生.此外,透析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脑灌注不足、动脉僵硬度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等亦可引起脑卒中.因此,尽早识别CKD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慢性肾脏病脑卒中危险因素

    血管性痴呆疾病与非疾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曾逸笛郑彩杏赖丽娜何倩...
    2821-2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除各类疾病因素(脑血管疾病、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慢性牙周炎、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障碍等)外,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危险因素还涉及部分非疾病因素,主要为基因、肥胖、体育活动等.而目前VD发病机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周围血管,全面涵盖了机体意识思维发挥生理作用的结构,相关结果主要集中于神经细胞自噬机制、基因沉默、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脑灰质萎缩等领域.但V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仍有待进一探究.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