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走出院门 让中医药制剂惠及更多患者——专访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曹炜

    刘勇
    1-3页

    基于CiteSpace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应用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魏斌焦扬曹芳李智鹏...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红外热成像技术(IRT)在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数据库建库至 2022 年 10 月收录的IRT在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7.R5 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220 篇,1990-2022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王平,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发现 12个关键词聚类及 21个突现关键词.结论 IRT在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应用日益广泛,但该领域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缺乏跨地域科研合作,研究力量分散.

    红外热成像技术证候诊断疗效评价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除湿丸质量控制研究

    杨薇龚韬宋京美王夏...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除湿丸指纹图谱,为完善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Luna Omega Polar C18 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流速为 1.0 ml/min,波长为254 nm,柱温30℃,进样量 10 μl.以黄芩素为参照,测定 29批除湿丸的HPLC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29 批除湿丸HPLC指纹图谱有 35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5,并指认了 8 个色谱峰;聚类分析将 29 批除湿丸聚为 3 类;主成分分析中 7 个主要成分分别反映 32 个共有峰信息.结论 不同批次除湿丸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所建立的除湿丸指纹图谱可全面评价除湿丸的质量.

    除湿丸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健脾疏肝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施晓军侯秀娟李军祥章妍...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健脾疏肝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NAFLD肝郁脾虚证患者 4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 20 例,中药组予健脾疏肝方颗粒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模拟剂,西药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和健脾疏肝方颗粒模拟剂,治疗 12 周.入组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酶(GPT)、中医证候评分、肝脏B超、FibroScan受控衰减参数(CAP)、安全性指标及中药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改变.结果 受试者脱落 3 例,剔除 1 例,最终纳入 36 例(中药组 19 例,西药组 17 例).治疗后,两组GP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CAP值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B超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患者粪便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等比例相对有所提高,变形菌门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健脾疏肝方能降低肝郁脾虚型NALFD患者GPT水平,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肠道菌群健脾疏肝方

    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通过miR-3611/PTEN基因途径调控宫颈癌进程的分子机制研究

    包利利赵达俞岩周俏苗...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以下简称"PTENP1")在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诊断的 54 例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另选取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Caski)和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H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TENP1、miR-3611、PTEN基因、PTEN蛋白水平.选取合适的宫颈癌细胞系,比较PTENP1 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将其分为空白组(无处理)、pcDNA3.1 组(转染pcDNA3.1)、pcDNA3.1-PTENP1 组(转染pcDNA3.1-PTENP1)、NC组(阴性对照,转染模拟物或抑制剂NC)、miR-3611 抑制剂组(转染miR-3611 抑制剂)、pcDNA3.1-PTENP1+NC组(转染pcDNA3.1-PTENP1 和NC)和pcDNA3.1-PTENP1+miR-3611 mimics组(转染pcDNA3.1-PTENP1和miR-3611模拟物).比较空白组、pcDNA3.1 组、pcDNA3.1-PTENP1 组PTENP1、miR-3611、PTEN基因、PTEN蛋白及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指标,采用细胞活力检测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比较空白组、NC组、miR-3611抑制剂组miR-3611、PTEN基因、PTENP1水平;比较pcDNA3.1-PTENP1+NC组和pcDNA3.1-PTENP1+miR-3611 mimics组的细胞增殖情况及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指标.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及RNA下拉实验验证miR-3611 与PTENP1、PTEN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 癌组织PTENP1、PTEN基因、PTEN蛋白水平低于癌旁组织,miR-3611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HeLa、SiHa、C33A、Caski细胞PTENP1、PTEN基因、PTEN蛋白水平低于H8 细胞,miR-3611 水平高于H8 细胞(P<0.05),后续实验选择HeLa、Caski细胞进行,PTENP1在HeLa、Caski细胞质中高表达.pcDNA3.1-PTENP1组PTENP1、凋亡率、上皮钙黏素、PTEN基因高于空白组,细胞增殖活力(培养 48、72、96 h)及ZEB1、Snail、波性蛋白、miR-3611低于空白组(P<0.05).miR-3611抑制剂组miR-3611低于空白组,PTEN基因、PTENP1高于空白组(P<0.05).pcDNA3.1-PTENP1+miR-3611 mimics组细胞增殖活力(培养 48、72、96 h)、上皮钙黏素低于pcDNA3.1-PTENP1+NC组,ZEB1、Snail、波性蛋白高于pcDNA3.1-PTENP1+NC组(P<0.05).野生型miR-3611转染生物素标记的HeLa、Caski细胞的PTENP1水平高于转染生物素标记的空白细胞和突变型miR-3611 转染生物素标记的细胞,分别转染PTENP1 或PTEN野生型和miR-3611 模拟物的 293T细胞的相对萤光活性低于仅转染PTENP1 或PTEN野生型的 293T细胞(P<0.05).结论 PTENP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3611调控PTEN表达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长链非编码RNA微RNA竞争性结合机制PTEN基因宫颈癌

    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型股骨头坏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

    王壮壮周正新朱磊朱彩玉...
    28-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体外进行hBMMSC的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成骨及成脂分化潜能来鉴定hBMMSC.以完培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作为对照,采用CCK-8 法测定 1%、2%、5%、8%、10%体积分数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A组作用 24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在 96 孔板的培养过程中,每孔加入地塞米松溶液 0.52 μl,以完培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和损伤组(基础培养组+10%的胎牛血清+0.52 μl地塞米松溶液)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测定2%、5%、8%体积分数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B组对激素环境中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无激素诱导细胞作为对照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将体外激素诱导的hBMMSC细胞分为模型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5 mol/L地塞米松溶液)、实验组(基础培养基+5%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 10-5 mol/L地塞米松溶液).茜素红染色试剂盒测定各组成骨分化后矿化结节的形成;油红O染色试剂盒测定各组成脂分化后脂滴的形成;RT-qPCR测定成脂相关标志基因PPARγ、C/EBP-α与Fabp4 中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原代细胞培养 7d后,可见梭形、纺锤形或多角形的贴壁细胞.第三代细胞生长均匀,平行排列,透光率好.成骨诱导 21 d,细胞发生改变,局部细胞聚集,并有矿化结节产生,茜素红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 21 d,脂滴与油红O染液结合变为红色,油红O染色呈阳性.与完培组比较,10%体积分数的含药血清A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完培组比较,损伤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损伤组比较,2%、5%、8%体积分数的含药血清B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染色面积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中矿化结节与沉积升高,染色范围也更广(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脂质积累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较细胞内脂质积累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PARγ、C/EBP-α和Fabp4 的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PPARγ、C/EBP-α和Fabp4 的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MP-2、Runx2 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BMP-2、Runx2 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含量降低(P<0.05).结论 骨痹通消颗粒能够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hBMMSC的增殖及其向成骨分化的能力,抑制成脂分化,为临床上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了理论基础.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脂分化

    HPLC-MS/MS法同时测定微量血浆中甲氨蝶呤、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浓度及其临床应用

    秦亚彬张古英赵德运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MS/MS法测定微量血浆中甲氨蝶呤、左乙拉西坦和拉莫三嗪的浓度,同时应用于儿童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取含药血浆 10 μl,用蛋白沉淀法对样本进行前处理.色谱柱为Agilent C18(5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 0.1%甲酸水和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 0.4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监测甲氨蝶呤m/z 455.1→308.2,甲氨蝶呤-D3 m/z 458.1→311.1(内标);左乙拉西坦m/z 171.1.4→126.2,左乙拉西坦-D6 m/z 177.2→132.2(内标);拉莫三嗪m/z 256.1→211,拉莫三嗪-13C3-D3 m/z 262.1→217.1(内标).结果 甲氨蝶呤在 25~1 5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Y=0.251 6X+0.003 4(r=0.998 9),定量下限为 25 ng/ml;左乙拉西坦在1~5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Y=16.687 6X+0.000 2(r=0.991 1),定量下限为 1 μg/ml;拉莫三嗪在0.5~25.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Y=46.3695X-0.0599(r=0.9991),定量下限为 0.5 μg/ml.样本批内、批间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基质效应符合规定.本方法验证后成功用于 1 348 例临床患儿样本的检测.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人血浆中甲氨蝶呤、左乙拉西坦及拉莫三嗪的分析,适用于儿童治疗药物监测.

    甲氨蝶呤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HPLC-MS/MS治药物监测

    68Ga-PSMA-11-PET/CT在诊断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进展

    郑杨煌杨嘉鑫施鸿金王海峰...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常与预后差、生存周期短等结局相关.CT、MRI在诊断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准确率低.镓-68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这项技术的引入,改善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方案.本文就该项技术对比常规影像学和其他示踪剂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识别生化复发病灶、改善挽救性放射治疗方案及非淋巴结转移显像点作一综述.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淋巴结转移镓-68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聚焦解决模式在肛肠疾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杨米扬石荣戚婉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聚焦解决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临床心理干预模式正被推广使用,与常规心理护理比较,其实际临床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回顾分析了既往有关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各类肛肠疾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与常规心理护理比较,该法可以很好地缓解各类肛肠疾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与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而促进患者的预后.

    肛肠疾病聚焦解决模式负性情绪心理干预

    自噬调节牙萌出骨改建机制研究进展

    邓晴秦晗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改建的动态平衡是牙齿正常萌出的基础,调节骨代谢的信号通路可以通过多种细胞因子交互作用,进而精密调节这一复杂的级联过程.自噬是细胞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机制,近年来研究提示骨改建与细胞自噬间关系密切,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主要骨代谢信号通路与自噬在牙萌出通道形成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述评,旨在为牙萌出过程中分子调节机制和牙槽骨动态平衡生物学性能的研究提供更全面认识.

    牙萌出骨改建信号通路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