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宋世琴

月刊

1008-3359

cnyysk@126.com cnyysk@163.com

0851-6765265

100055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艺术评鉴/Journal Art Evaluation
查看更多>>《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 ,邮发代号:66-5; 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省级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音乐爱好者的园地,音乐青年的摇篮。 本刊 贵州编辑部电话:0851-6765265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52882435 主编手机:1376514145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辜玉斌潮州筝"音准量化"和"三谱叠加"教学法初探

    陈赟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州筝流传于广东潮汕一带,是潮州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筝是由中原人民南迁带入的古汉乐与本土音乐经过数百年的交融与演进而形成的,同时它也是我国传统的古筝流派之一。在传统潮州筝教学中,如何解决和突破音准和作韵问题是本文重点要阐述的。本文通过对潮州筝名家辜玉斌创立的"音准量化"和"三谱叠加"教学法进行剖析,分析及探讨他对潮州筝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潮州筝音准量化三谱叠加教学法初探

    高校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

    盛玥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力发展美育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钢琴教学应当注重对民族音乐文化元素的融合与渗透,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全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进而推动青少年美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民族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音乐教学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

    钢琴教学高校民族音乐元素融合与创新

    手工剪纸教学开展路径研究

    熊方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蕴含独特的民族特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美术课堂中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积极开展手工剪纸教育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说明手工剪纸的概述,阐述剪纸教学的实施价值,分析剪纸蕴含的艺术特色,提出该类文化教学的主要实施路径。

    手工剪纸教学活动传统文化

    戏曲"丑艺术"——以台州乱弹丑行表演程式为例

    陈晨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丑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戏曲中,丑角行当与其他行不同,因此大众对丑的审美理解也不同,丑角表演是一个化丑为美的过程,它通过唱腔念白身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升华主题。丑中见美、以丑释丑也是丑角的审美价值所在。丑角也在形式丑到艺术美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寓教于乐""雅俗共赏"也是丑角未来发展的文化生态"软环境"。

    丑角审美台州乱弹

    京剧视觉艺术设计现代发展与活态化传承探索

    徐赫郭梓凝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剧艺术经历中国传统审美百年沉淀,其美学的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一直发生着融合和转型,不断推动着现代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做好起承转合是京剧发展的重要基础。除了保护好京剧艺术的文化精髓外,还要让京剧元素以新的形式"活"在人们的视野中,打破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间的壁垒,利用多种数字化手段进行创新设计促进京剧的活态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美学视觉艺术活态化传承

    《茶馆》的艺术性分析

    张宇阳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馆》是老舍于 1956 年创作的三幕话剧,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掌柜王利发的线索,呈现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后的近 50 年北京社会风貌,以及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变迁。剧中通过叙事方式描绘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不拘泥于中心冲突,展现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史诗性。人物塑造具有类型化与典型化的特点,通过突出外部特性和内涵,创造了具有时代、阶级和职业特征的典型人物。舞台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油画元素,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的画面,同时体现了冲击力和神秘感。艺术特色既借鉴了西方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念,又保留中国传统戏曲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茶馆》不仅在艺术创新上有重要影响,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提供启示,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茶馆》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创新

    戏剧表演中如何用声音塑造角色

    张惠倩
    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戏剧表演中,声音不仅为角色赋予生命,而且对传达情感、刻画形象和营造氛围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声音在戏剧表演中塑造角色重要性的认识,深入分析了声音技巧及其在角色塑造中的具体应用。如:音色、音量、语速和语调等变化所能展现的角色特征,进而提出提升声音塑造能力的策略。如:基础声音训练、模仿与创造、情感与声音的结合、观察与体验、学习与实践,以及反馈与调整等,使得演员更加精准地运用声音技巧,塑造出更加鲜活、立体的角色形象,为戏剧表演的艺术效果增色添彩。

    戏剧表演声音塑造角色

    音乐剧中美声演唱的运用分析——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经典歌曲《想想我》为例

    马丹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音乐表演中,美声演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吐字清晰等特点,能够在声乐表演中呈现出独特的音乐表现力。本文简单梳理了音乐剧美声演唱的发展历史,并以《歌剧魅影》中的经典曲目《想想我》为例,对其创作背景、剧情和音乐构成等进行全面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想想我》的创作特点,涵盖了音乐设计、作曲技巧等方面。同时,特别关注该曲目在美声演唱方面的应用,包括混声与流行唱法的结合、气息运用、咬字处理,以及良性声带闭合技巧。

    音乐剧美声演唱《歌剧魅影》《想想我》

    影视演员性格化创作方法及实践探索

    魏彦铮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表演艺术中,性格化创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通过对角色个性特征的深入剖析和塑造,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情感,使角色更具独特性和可信度。这可以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情和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角色所展现的情感与思想。同样,性格化创作也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认识角色,使表演更加真实自然、个性生动。本文旨在探讨性格化创作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其在未来表演艺术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性格化创作表演艺术舞台表演影视表演

    基于东方美学"意象"设计观的图形设计形象生成探究

    刘仁李欣蔚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中国古代审美文论"意象"范畴理论的研讨与分析,研究其内涵,以及在当代"意象之思"设计观的现实意义,探索东方美学思想在图形重构设计中的应用。梳理"意""象"及"意象"思想的流变,用意与象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重新诠释当今艺术设计"意象"之思,即从仿之映像→兴之生像→喻之造像→融之化像的创作进阶过程;意与象之观视阈下的意象设计重构,实则运用"虚实相生""意境相融"与"境外之意"辩证统一思想的设计观。而由"意象之思"而引申出的设计本体观、互融求新观、协同发展观,为图形的形象生成与创新提供有力的设计理论指导和启发。

    美学思想意象设计观图形设计形象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