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0-2020年金沙江干热河谷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

    张峻铭孙永玉周姗邱昕腾...
    2767-2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评估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对区域生态调控及构筑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全域为研究区,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0、2010和202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值分别为0.414、0.398和0.462,至2020年全域已达到较高风险水平.2000和2010年,各等级的景观生态风险区交错分布,至2020年高风险区呈集中分布态势.2000-2020年,研究区各区段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值均处在0.42附近,临近较高风险等级水平,表明各区段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均较高.研究区各区段的中、低风险区面积均缩小,而高风险区面积明显增长.西段和中段的高风险区面积增幅远高于东段.景观生态风险显著变化区域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风险显著上升区和下降区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区全域景观生态风险水平先降后升,西段地区的景观生态风险恶化趋势最明显,大部分地区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显著.政府主导的生态管理政策和措施及市场主导的土地利用活动相互博弈成为本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的主因.未来应开展气候变化耦合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全域和局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的驱动机理研究,以有效应对区域生态风险.

    干热河谷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异质性

    浙江东部沿海城市土地利用模拟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谭昭昭陈毓遒丁憬枫刘梦迪...
    2777-2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拟浙江东部沿海城市土地利用变化(LUCC)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东南沿海城市为研究区,选取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及政府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分析期间LUCC对ESV的影响,利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情景下LUCC,基于格网尺度分析ESV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程度,并明晰ESV的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林地、耕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减少,导致ESV呈持续下降趋势,减幅达160x108元.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分别增加93624、54927和111966 hm2,东部平原地区将成为建设用地扩张的集聚区;3种情景下的ESV分别为1693×108、1729×108和1688x108元,均低于2020年ESV,生态保护情景下ESV下降速度放缓.研究区ESV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热点和冷点分布范围较大且集聚性较强,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

    土地利用变化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多情景模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浙江东部沿海城市

    基于遥感土壤湿度因子的防风固沙功能估算模型改进及应用

    孟健孙灏滕超王思涵...
    2788-2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研究中,土壤湿度因子是重要参量之一.传统方法多使用气象站点观测的潜在蒸发量、降雨量和灌溉量等估算土壤湿度,在空间连续性和数据可利用性方面均具有较大局限.基于遥感技术在土壤湿度探测方面的发展,本研究选择4种土壤湿度的遥感指标(MODIS蒸散比值法、SMAP 土壤湿度比值法、可见光-短波红外干旱指数法、遥感湿度指数法)对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中的土壤湿度因子的计算过程做出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算法分析辽西北地区2001-2021年防风固沙服务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MODIS蒸散比值法计算的土壤湿度与传统气象方法的相关性最高,二者经拟合后得到的公式可用于RWEQ模型中土壤湿度因子的计算改进.2001-2021年,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能力呈现北部及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及西部地区较弱的空间分布特征.经Mann-Kendall趋势检验,辽西北地区72.7%的区域防风固沙能力呈上升趋势.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驱动因素分析发现,防风固沙能力的变化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受土壤类型、年均风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且各驱动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防风固沙的影响高于单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RWEQ模型估算做出改进,同时为辽西北地区长时间的生态功能形成机制与驱动力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防风固沙遥感土壤湿度因子修正风蚀方程模型辽西北地区地理探测器模型

    亚热带森林不同树种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温辉辉吴福忠张慧玲彭清清...
    2797-2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动物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关键功能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同树种下凋落物质量和微环境差异可能调控着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以亚热带森林同质园中8个优势树种为对象,于2022年8月原位调查了不同树种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分类学类群和功能群的差异以及调控因子.共捕获土壤动物567只(白蚁和蚂蚁除外),隶属3门10纲26目99科,其中角翼甲螨科、蛉蟋科、原䖴科、等节䖴科为优势类群.树种显著影响了土壤动物总体丰度,表现为火力楠>杜英>米槠>杉木>香叶>木荷>马尾松>枫香.不同树种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火力楠、杉木土壤动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相对较高,米槠、枫香相对较低;枫香中小型土壤动物均匀度最高且显著高于火力楠、杜英,而大型及总的土壤动物均匀度在8个树种间差异不大.此外,火力楠树种下杂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丰度相对较高,杜英树种相对较低;杜英、火力楠树种下捕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丰度较高,显著高于枫香,且腐食性土壤动物主要以中小型土壤动物为主.冗余分析显示,凋落物N、C:N、K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表明凋落物层较厚且凋落物N、K含量较高的树种可能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影响不同功能类群土壤动物的分布,从而有助于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

    同质园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功能类群凋落物

    不同施肥处理对柑橘根围土壤质量及丛枝菌根定殖的影响

    王鹏温明霞金龙飞刘烽...
    2805-2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柑橘根围土壤质量和丛枝菌根的影响,设置单施无机肥(IF)、单施有机肥(OF)和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CF)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分析土壤理化性状、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与繁殖体数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养分含量和电导率;OF和C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团聚体稳定性、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及柑橘根围AMF侵染率和繁殖体数量;而IF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柑橘根围AMF侵染率和繁殖体数量.柑橘AMF侵染率和繁殖体数量与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和脲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本研究认为无机肥易造成柑橘园土壤酸化,不利于柑橘菌根的定殖;而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则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柑橘菌根的定殖.

    柑橘施肥土壤团聚体土壤酶丛枝菌根

    城市化梯度下入侵生物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

    谢婧张怡悦唐仲辉孙新...
    2813-2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城市化梯度下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在厦门市城市、城郊及农村的5个公园中采集了 30只非洲大蜗牛样本.利用三代PacBio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全长测序,解析了非洲大蜗牛肠道及栖息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与栖息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对城市化的响应更为敏感.非洲大蜗牛的栖息地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Sobs、Chao、Shannon指数)均高于其肠道内.虽然城市、城郊和农村土壤微生物群落β多样性指数相似,但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化显著影响了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城市及城郊,非洲大蜗牛的肠道微生物主要为肠杆菌科、黄单胞菌科、支原体科,而在农村主要为链球菌科和类芽孢杆菌科.在城市环境中,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组中潜在人类致病菌的种类和丰度显著增加,意味着城市化增加了非洲大蜗牛传播潜在致病菌的风险.

    城市化生物多样性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组致病菌

    淮河干流信阳段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时空分布及水质评价

    张泽豪张景晓于淼高云霓...
    2820-2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对淮河干流信阳段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 4次野外调查,分析了该段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河流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流域内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隶属于3门7纲42科,不同月份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存在明显变化,其中秀丽白虾在2022年7月和9月成为流域内的绝对优势种.在不同采样月份,流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摄食类群以撕食者占据主要优势,为35.9%.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中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所差异,其中2月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电导率,7月为温度,9月和11月均为氧化还原电位.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指数和Shannon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内水质整体处于轻污染水平.

    淮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群冗余分析水质生物学评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视域下的近海非法捕捞大数据分析

    张琥顺仲霞铭熊瑛吴晓睿...
    2827-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中国近海非法捕捞状况,了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该领域的落实情况,本研究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发布的大数据,对2018-2022年的近海非法捕捞案件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以下观点:1)近海非法捕捞因区域差异表现出繁多的具体形态,相关研究重心依然需围绕违法性质和影响程度展开,宜以电捕类和拖网类为切入点;2)应重视耙刺类渔具的非法渔获重量及涉案价值呈增加的趋势,建议优化调整渔业管理方式,从根源上避免此类非法捕捞案件的发生;3)评估模式构成多样导致损害赔偿金的计算充满不确定性,应着力于建立健全的损害评估及价值量化规范;4)补偿放流是应用最多的生态修复措施,但其科学指导不足,应聚焦"修复"进行"补偿"设计,同时探索更多修复措施的操作可能性.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近海非法捕捞渔业管理生态修复

    环境因子对矿质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源豪杜旭龙黄锦学熊德成...
    2835-2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质土壤呼吸是土壤碳库向大气排放CO2的重要通道,在调节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底物有效性等环境因子有较高的敏感性.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矿质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从而改变全球碳平衡.本文综述了环境因子对矿质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发现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环境因子对矿质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指出环境因子能够直接影响矿质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同时也能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胞外酶活性和土壤孔隙度等对矿质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产生间接影响.基于综述结果,提出了以后的研究展望:1)结合多种观测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矿质土壤呼吸的影响;2)探究多种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矿质土壤呼吸的影响;3)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开展环境因子对矿质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4)完善矿质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预测模型;5)加强新近光合产物的底物供应对矿质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调控作用的研究.

    环境因子矿质土壤呼吸底物有效性温度敏感性大分子速率理论

    致敏性气传花粉的分布、危害评价及防治措施

    孟龄杨磊王巧环王俊杰...
    2845-2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敏性气传花粉与人体接触后会引发鼻炎、哮喘等花粉症.目前已对气传花粉致敏性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梳理相关研究,总结了气传花粉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以及气传花粉致敏性的危害,并对危害等级划分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从源头防控、途径监控和易敏人群预防等角度阐述了气传花粉致敏性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工作的不足,提出绿化植物的种类和致敏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规范,花粉的采集与浓度监测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标准化.本文将为花粉过敏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和城市绿地规划的优化提供借鉴.

    气传花粉花粉症危害分布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