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区域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生态系统原理及若干学术问题

    于贵瑞郝天象杨萌
    289-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生态学是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分析手段和哲学理念.生态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融合相关学科营养,形成了与气候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联系的当代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科学体系,提出的诸多生态系统原理可直接服务于区域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等社会实践.新阶段的国家需求赋予了生态学新使命,亟需总结凝练宏观生态系统原理,应用于区域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多重严峻挑战为背景,系统阐述了生态系统科学的逻辑思维和科学使命,梳理了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生态系统科学原理体系,讨论了中国区域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若干学术问题.最后强调指出,中国区域拥有多个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性宏生态系统,开展宏生态系统理论和实践研究,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有望为生态学理论发展及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做出新贡献.

    区域生态恢复区域环境治理生态系统原理宏观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郁闭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王依瑞王彦辉段文标李平平...
    305-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因林木过密而导致林下植物缺乏和物种多样性低等问题,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收集数据,开展上外包线分析,确定林冠郁闭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肃省泾川县官山林场的调查中,刺槐林下植物的物种数量(91)高于天然草地(78),其优势种随郁闭度而变化且与天然草地截然不同.对文献数据与本研究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年均降水量<550 mm或>550 mm时,郁闭度增加会导致林下植物的盖度呈先基本平稳后大幅或小幅下降的变化,生物量呈大幅下降或小幅度先升后降的变化;而林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都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其变幅也是年降水量低时较大.综合来看,刺槐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生长特征(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受郁闭度影响较大,且年降水量低时更敏感,总体上存在一个0.45~0.6的郁闭度阈值,超过或低于这个阈值范围会使这些林下植物生长特征中的多数指标快速降低.因此,若想将林下植物的上述特征同时维持在较高水平,就需在刺槐林经营中维持郁闭度为0.45~0.6.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郁闭度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

    火干扰下白桦树干不同高度的树皮性状及其环境解释

    孙兴悦张雨鉴秦倩倩白岩松...
    315-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桦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中火干扰后的先锋树种,树皮作为其维管形成层的外部结构,具有重要的保护和运输作用.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中的白桦为对象,分析火干扰下白桦树干不同高度(0.3、0.8和1.3 m)处内、外树皮的功能性状,量化林分、地形和土壤3类环境因素的解释度并明确驱动其变化的关键因子,揭示易火环境下白桦的生存策略.结果表明:火干扰后白桦的相对内皮厚度表现为0.3 m处(4.7%)>0.8 m处(3.8%)>1.3 m处(3.3%),与对照(30~35年未发生火干扰)相比分别增加28.6%、14.4%、3.1%;相对外皮厚度及总树皮厚度随树干高度呈现相似的规律.火干扰对白桦其他树皮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火干扰后白桦3个高度内皮密度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 3.8%~5.6%,含水率则显著升高了11.0%~12.2%,而火干扰对内(外)皮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火干扰后白桦0.3 m处内皮氮含量(5.24 g·kg-1)显著高于另2个高度(4.56~4.76 g·kg-1).环境因子分别解释了内、外皮功能性状变化的49.6%和28.1%,其中土壤因子的单独解释最高,分别为18.9%、9.9%.胸径是影响内外皮生长的最关键因子.综上,火干扰通过改变环境影响白桦的生存策略,增加其对树皮基部的资源分配,提高白桦在火干扰环境下的防御能力.

    火干扰白桦树皮功能性状环境

    沿降水梯度白榆的枝叶性状可塑性与协同变异

    赵宇航龚雪伟宁秋蕊张驰...
    324-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亚湿润区、干旱亚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白榆个体为对象,研究了枝叶功能性状的可塑性及协同变异.结果表明:从亚湿润区到半干旱区,白榆叶片受到的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正午水势降低了 66.5%.在干旱胁迫较轻的亚湿润区,白榆的气孔密度较高,叶片较薄,平均导管直径、纹孔开口面积和纹孔膜面积较大,保证了其较高的潜在水分获取能力.在干旱亚湿润区和半干旱区,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白榆比叶重和叶片组织密度提高,纹孔开口面积和纹孔膜面积缩小,其耐旱能力增强.导管与纹孔结构特征的变异存在协同性,而木质部理论导水率与安全性指数之间则表现出权衡关系.枝叶解剖、形态和生理性状的可塑性调整与协同变异是白榆能够成功适应不同水分环境的重要机制.

    功能性状种内变异水分可利用性水力结构水分利用策略

    考虑随机效应的长白落叶松立木生物量模型构建及精度分析

    高羽谢龙飞郝元朔董利虎...
    33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评估我国森林生物量对研究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376株长白落叶松生物量数据,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方法构建以胸径为 自变量的一元生物量SUR模型,并在SUR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进而构建似乎不相关混合效应(SURM)模型.根据SURM模型中随机效应的计算不需要全部因变量的实测值的特点,分析以下4类SURM模型在预测生物量时的偏差:1)SURM1,随机效应根据干、枝、叶生物量实测值计算;2)SURM2,随机效应根据树高实测值计算;3)SURM3,随机效应根据冠长实测值计算;4)SURM4,随机效应根据树高和冠长实测值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后,枝和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改善较为明显,R2均提高20%以上,干和根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改善较小,R2分别提高4.8%和1.7%.当使用随机抽取的5棵树计算样地水平随机效应时,SURM模型的预测表现要优于SUR模型和仅考虑固定效应的SURM模型,尤其是SURM 1模型(干、枝、叶和根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分别为10.4%、29.7%、32.1%和19.5%).除SURM1模型外,使用SURM4模型预测干、枝、叶和根生物量的偏差小于SURM2和SURM3模型.在实际预测中,SURM1模型的预测精度虽然最高,但需要实测若干株树木地上生物量,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本研究推荐使用树高和冠长实测值的SURM4模型预测长白落叶松立木生物量.

    长白落叶松生物量似乎不相关混合效应模型随机效应

    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的高径比模型

    邵威威董灵波
    342-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大兴安岭地区翠岗林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56块样地数据,以指数衰减函数为基础模型,利用再参数化的方法以林木分级为哑变量构建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的高径比模型,为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不同等级的树木和林分稳定性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除胸径以外,优势树高、优势胸径、单木竞争指数与高径比有显著相关性,加入后明显提升模型的拟合精度,而且兴安落叶松高径比广义模型的调整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130、0.1703 m·cm-1和0.1281 m·cm-1;将林木分级哑变量添加到广义模型的参数∂0和∂2上时,模型的拟合效果进一步提高,其高径比模型的3个统计量依次为0.5171、0.1696 m·cm-1和0.1277 m·cm-1.经过比较分析,以林木分级为哑变量的广义高径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不仅优于基础模型,且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适应性.

    林木分级再参数化哑变量高径比

    尖峰岭热带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的海拔变化格局及驱动因素

    林思诺苏延桂吕坤吴国朋...
    349-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类群,探究其组成和多样性的海拔变化格局与驱动因素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热带森林400~1500 m海拔梯度范围内表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土壤为对象,研究了真菌群落α和β多样性沿海拔的变化及其环境控制.结果表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尖峰岭土壤真菌的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达到90%以上;表层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无明显的海拔分异,下层土壤真菌α多样性随海拔增加而下降,在整个海拔梯度上,表层土壤真菌α多样性高于下层土壤;土壤真菌β多样性受到海拔变化的显著影响,温度是驱动表层和下层土壤真菌β多样性海拔变异的主要环境因素;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而不随环境距离的增加发生明显变化,并且整个海拔梯度上,稀有门(被孢菌门、毛霉门和罗兹菌门)的相似性显著低于丰富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说明扩散限制决定着真菌群落结构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异.以上结果说明,尖峰岭热带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受到海拔的影响,稀有门而非丰富门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是真菌β多样性海拔变异的重要来源.

    热带森林海拔分异土壤深度地理衰减

    封面说明

    358页

    目标树经营对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余安卫胡汶廷吴思颖尹海锋...
    359-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其对目标树经营的响应机制,以马尾松人工林目标树经营样地和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土壤样品(0~10、10~20和20~50 cm)和凋落物样品,分析了 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目标树经营提高了土壤线虫数量,其中对0~10cm 土层中线虫数量的影响最显著;采用 目标树经营的处理以植食性线虫数量最多,对照以食细菌线虫数量最多.与对照相比,目标树10~20 cm 土层的土壤线虫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成熟度指数和20~50 cm土层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目标树经营改善了土壤微环境,有利于土壤线虫生存和发展,推动了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土层深度目标树经营马尾松人工林

    关中平原土壤凝结水量及水汽来源特征

    贾志峰陈丹姿王智刘鹏程...
    369-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关中平原土壤凝结水量及水汽来源,探究其在水量平衡中的意义,自制开口、上封、下封3种不同类型的微型蒸渗仪,选取典型试验点,采用称重法在2018年9月下旬—10月底及2019年3-5月进行凝结水野外观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在无降雨天气下凝结水每 日均有发生,开口式、上封式、下封式处理观测的最大日凝结水量分别为0.38、0.27、0.16 mm,表明关中地区凝结水来源以土壤孔隙中的水汽为主,而利用开口式微型蒸渗仪对土壤凝结水的测定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关中平原土壤凝结水量.监测期内,土壤凝结水量为14.94 mm,与同期降雨量(116.4 mm)之比为12.8%,大气水凝结与土壤孔隙水凝结的贡献比为0.59:1.

    关中平原土壤凝结水水汽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