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声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声学
应用声学

王秀明

双月刊

1000-310X

yysx@mail.ioa.ac.cn

010-82547761

100190

北京海淀北四环西路21号

应用声学/Journal Applied Acous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声学领域的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与中国声学学会联合主办.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的宗旨是繁荣应用声学事业,促进新成果的开发与推广,促进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的实践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本刊登载应用声学各个分支及其交叉学科在国内外的新进展、新动态的综合性评论介绍,研究工作的论文、简报,工业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技术成果,制作工艺的革新与经验交流等.此外,还刊登新书评价,声学标准,国内外的重要声学消息会议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空气耦合超声声场测量

    吴樵周雨轩廉国选王小民...
    563-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气耦合超声信号微弱、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进行了空气耦合超声声场测量的实验研究.使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测量由声波引起的激光路径上的介质折射率变化,进而得到空气和固体材料内部的时域瞬态声压.通过直接测量空耦换能器的辐射声功率,给出对单个空耦换能器灵敏度的直接评价方法.用空耦换能器激励K9玻璃板的漏兰姆波,观测到空气中的直达波和反射波、固体板内和空气中的漏兰姆波,实现了空气和固体中微弱声波的非侵入式实验测量,为空耦换能器的特性评估和空耦检测系统的声场测量提供了实验方法.

    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空耦换能器声压测量

    轴类超声检测的波束扩散成像

    张琪胡斌陈乐原可义...
    570-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轴类工件安装完成后通常只能从其端面进行检测,危害性的裂纹类缺陷不易检出.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轴类对象基于波束扩散的端面网格化超声检测层析成像方法,搭建了轴类超声检测试验平台,在端面对其内部的平底孔缺陷进行检测,基于波束扩散设计叠加算法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根据结果重构出代表每个深度内部信息的伪彩色横截面图像,以方便快速识别内部缺陷位置和范围.与常规方法对比得出,基于波束扩散的叠加算法处理数据成像质量更佳,检测数据信号增益能够达到12 dB以上.

    轴类超声检测层析成像波束扩散叠加算法

    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透明固体二维动态应力场测量

    安志武
    580页

    基于周向SH0导波的管道轴向缺陷定量表征

    贾九红刘天阳刘学成廖作雨...
    58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管道服役时间的增加,其损伤逐渐累积,最终导致泄漏或爆炸事故.引入导波在线监测管道损伤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周向零阶水平剪切(CSH0)波具有不易频散、对管道轴向缺陷敏感等优秀特性,非常适用于管道轴向缺陷的定量表征.该文基于周向SH0导波在管道的传播特性,通过有限元模拟和试验对管道周向SH0模态导波与轴向缺陷的定量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曲率半径越大,周向SH0模态的传播特性越接近板中SH0模态的传播特性;导波信号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对轴向缺陷的长度和深度均呈现单调变化.依此建立了缺陷定量表征的关系云图,可用于评估缺陷尺寸.

    周向SH0导波监测定量表征轴向缺陷管道

    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中超声波传播规律

    倪辉吴旭涛余海博程养春...
    58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缆局放会产生超声波,利用超声波可以进行局放定位和大小估计.为了研究电缆中局放超声波的传播规律,利用COMSOL建立了基于10 kV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本体的声压场仿真模型,探究了超声波在电缆中的扩散过程和电缆表面超声波峰峰值随传播距离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并在真实10 kV单相交联聚乙烯电缆上进行了超声波衰减实验,探究了真实电缆表面超声波峰峰值随传播距离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电缆表面声波峰峰值随传播距离的衰减符合指数规律,衰减系数 α=0.07 Np/mm(或0.62 dB/mm),并且是电缆内部声波的扩散过程导致了电缆表面声波峰峰值的严重衰减.据此,针对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建议将局放超声传感器安装在距离局放易发位置100 mm以内,还提出了判断电缆中局放超声波扩散过程结束位置的方法,为确定其他类似型号电缆安装超声传感器的位置提供参考.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局部放电超声衰减扩散过程

    单颗金刚石切削无氧铜的声发射关联维特征

    吴海勇
    598-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发射技术可以实现无氧铜切削加工特征的监测与评价.采用声发射技术监测单颗金刚石磨粒旋转切削无氧铜,利用G-P算法重构出声发射时域信号相空间,采用自相关函数法计算出相空间时间延迟参数,通过相空间双对数曲线的计算,得到不同切削工况下的关联维数.研究结果表明,进给速度和切削速度对声发射信号影响较不显著,切深与声发射信号振幅呈正效应关系;声发射信号双对数曲线呈现阶段性增加趋势,并逐渐收敛于饱和状态,关联维数随着嵌入维数的增加先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稳;金刚石切削无氧铜的声发射信号具有混沌运动变化特性,在较小嵌入维数时,关联维数与切深和切削速度呈现线性负效应关系,与进给速度呈现线性正效应关系.该研究为无氧铜的切削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关联维单颗金刚石无氧铜声发射

    一种能量比调控的有源噪声控制算法

    肖梦迪陈卫松钱隆彦吴慧...
    61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前馈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建模信号与控制信号相互影响,建模信号的引入会导致系统降噪性能变差.为了减小建模信号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比调控的次级通道在线建模有源噪声控制算法.利用控制过程与建模过程的误差能量比构造步长调控函数,分别调节控制过程与建模过程的步长值,从而减弱两者的相互影响.在次级通道建模过程中,对建模步长值采取分段调控的方法,并通过建模步长值的变化来调节建模信号,从而提升系统降噪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低频噪声信号的有源噪声控制,相比已有算法,提出的算法能获得较快的建模收敛速度和较高的降噪量.

    有源噪声控制能量比步长值次级通道在线建模

    四阶带通箱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陈立田兴夏洁沈勇...
    618-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扬声器系统的离散时间模型是对其进行数字控制的基础.研究给出了使用LR-2理论优化的四阶带通箱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推导其传递函数方程组,构建其时域差分迭代式,形成离散时间形式的表述,用以描述系统的瞬态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差分求解方法相比,该文给出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更为稳定精确,对采样率的要求更低.该方法为实现对扬声器的前馈数字控制提供了参考.

    四阶带通箱状态空间方程传递函数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LR-2理论

    不同声音偏好的游客声景观主观评价差异——以丽江大研古镇为例

    杨玲玲张捷徐一帆陈雪...
    625-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镇作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一体的景区,具有丰富的声音类型.本研究以大研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探究不同声音偏好的游客对古镇声景观的主观评价差异.基于游客的声音偏好,将游客分为偏爱自然声和偏爱人工声两大类.通过因子分析提取游客声景观主观评价的5个主因子:大小、音质、效价、偏好和唤醒.进一步分析发现,这5个因子具有一定的层级性,其中从大小到唤醒代表声景观评价从声音的物理属性向声音的联想评价逐级提升.其中在低层级评价(大小、音质)中,偏好自然声的游客和偏好人工声的游客无显著差异,低层级评价具有稳定性;而在高层级评价(效价、偏好、唤醒)中,偏好人工声的游客更关注古镇声景观的淳朴性和遗产性.因此,游客对声景观的主观评价可视为一种指标,判断景区声景所处的评价阶段,从而为景区声景观改善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声音偏好声景观评价语义细分法评价层级大研古镇

    调节水床效应的双梯度有源噪声控制自适应算法

    吴礼福陈晶晶郭业才
    63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自适应反馈有源噪声控制系统能够兼顾水床效应,通过约束次级信号的能量以调节噪声放大,设计了一种双梯度算法.当次级信号满足约束,算法沿着最小化误差信号能量的梯度方向迭代,反之,则沿着最小化次级信号能量的方向迭代.在有源降噪耳机实例中的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调节噪声放大并保持较大的降噪带宽,且运算量没有显著增加.

    有源噪声控制自适应滤波水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