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魏大成

月刊

2096-1278

xayybj@126.com

029-88445515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旺座国际城D座33楼

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王海丽杨爱玲刘兆东郭达茹...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参照改良 Zea-longa 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模型,观察七氟醚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实验,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七氟醚预处理(Spre)组、七氟醚后处理(Spo)组,每组各10只。造模结束后,采用Longa评分法评测神经行为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4(NOX4)、Caspase3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相对于Sham组,IR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MDA水平、NOX4、Caspase3 的表达、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Spre组和Spo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MDA水平、NOX4、Caspase3 的表达、神经元凋亡数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中,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的神经元坏死性凋亡来实现的。

    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

    外周血PCT、PLR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陆音婕项立辰朱雯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PCT、PLR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接诊的112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于患者入院后 24 h检测外周血PCT水平,计算PLR,根据患者严重程度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PCT、PLR水平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112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预后不良组 22 例(19。64%),预后良好组 90 例(80。36%)。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肌酐(CREA)、血钙、外周血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CT、PLR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CT、PLR表达水平偏高均为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PCT、PLR水平单一及联合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的ROC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2。54%、70。85%、89。85%,特异度分别为75。89%、74。69%、72。58%,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85、0。796、0。889,且外周血PCT、PLR水平单一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的预测效能均低于联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PCT、PLR表达水平较高,外周血PCT、PLR表达水平均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效能。

    急性胰腺炎降钙素原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严重程度

    不同比例的成分血输注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宛凯玲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比例成分输血用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地区开展输血的ATC患者总共96例的病历资料,依据不同成分血输注比例分成对照组(依据 3∶1 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50 例和观察组(依据 1∶1 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46 例,观察两组血制品应用情况;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血液钙离子(Ca2+)以及钾离子(K+)浓度;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 24 h红细胞输注量、红细胞输注总量、血小板输注量以及冷沉淀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Hb、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Hb、PLT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PT、APTT、INR、FIB及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PT、APTT、INR、FIB及D-D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Ca2+、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Ca2+、K+浓度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治愈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按照 3∶1 比例输注成分血相比,按照 1∶1 比例输注成分血能更好改善ATC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其预后水平,值得采用。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红细胞冰冻血浆输血预后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血清CA125、BNP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MACE的预测价值

    范瑞瑞刘华青乔璐郭怡萍...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HFE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B型钠尿肽(BNP)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颐和医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78 例老年DHF患者,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出现MACE分为未发生MACE患者(对照组 43 例)和发生MACE患者(观察组 35 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资料及HFE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张早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末期充盈峰值速度(E/A)]、血清CA125、BNP水平;分析老年DHF患者MACE的影响因素;分析HFEI、血清CA125、BNP预测MACE的效能,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 观察组LVEDd、HFEI、CA125、BN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E/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EI、CA125、BNP均是老年DHF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EI、CA125、BNP联合检测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血清CA125、BNP对老年DHF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较高。

    舒张性心力衰竭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超声指数糖类抗原-125B型钠尿肽

    二线抗结核药物对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

    范玉欢胡萍屠小莹廉晓敬...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线抗结核药物对耐药结核病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2 年 3 月至 2021 年 6 月 150 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含贝达喹啉抗结核方案治疗的 81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不含贝达喹啉抗结核方案治疗的 69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QTc间期变化情况,对观察组患者出现QTc间期延长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 81 例中 37例(45。68%)出现了QTc间期>450 ms(男)、460 ms(女),其中 5 例(6。17%)QTc间期>500 ms,复测后降至 500 ms以下。对照组 69 例患者中 18 例(26。09%)出现了QTc间期>450 ms(男)、460 ms(女),其中 4 例(5。80%)QTc间期>500 ms,停用莫西沙星后缓解,观察组QTc间期延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系统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期相比,患者的QTc间期随着贝达喹啉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 4 周后的每个复查时间点的瞬时QTc间期值均高于基线期QTc间期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QTc间期延长与使用其他导致QTc间期延长药物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耐药类型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使用其他致QTc延长药物是导致耐多药结核患者QTc延长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贝达喹啉抗结核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安全性较高,QTc间期延长与使用其他导致QTc间期延长药物有关,使用其他致QTc延长药物是导致耐多药结核患者QTc延长的危险因素。

    耐药结核病二线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心电图不良反应

    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高危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侯一心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危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围绕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收治 62 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依据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各 31 例),两组患者治疗术式均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置入IABP的时机为术中或术后,实验组置入IABP时机则为术前。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CO、SV、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PBP支持时间、机械通气维持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置IABP应用于高危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预后,在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突出体现,值得应用。

    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高危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

    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对脑出血脑水肿期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岳学智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脑水肿期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出血患者 62 例,在区间随机法引导下均等划分组别,两组均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研究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监护+治疗,根据尿、血常规等相关指标实时调整治疗方案;研究组采取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三月神经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评分(MR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围术期甘露醇使用量及脑水肿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月,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间MRS、GO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月,两组MRS评分均有所下降,GOS评分均有所上升,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第二日、第四日、第六日、第八日甘露醇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水肿期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实现颅内压动态监测,在指导术后脑水肿期甘露醇的使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等方面均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应用。

    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有创颅内压监测

    西安交大医工交叉复合型研究生培养体系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6页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朱丽娟高营礼张保华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2年 12 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单药组各 30 例。联合组在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单药组使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对比单药组、联合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神经功能评分(NIHSS)、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ET-1、NO、IL-6、TNF-α、hs-CRP、全血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TNF-α、IL-6、hs-CRP、全血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NIHSS评分水平均低于治疗前,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ET-1、TNF-α、IL-6、hs-CRP、全血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NIHSS评分水平低于单药组,NO水平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患者脑血流灌注,降低炎性反应促进恢复,效果理想。

    丁苯酞软胶囊替罗非班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效果

    樊雪索静飞岳路张大雷...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方法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于 2020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白癜风患者 8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予以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白斑复色时间、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疗效相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斑复色时间相比,观察组复色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白斑复色时间,且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白癜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他克莫司白斑复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