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吴宁

双月刊

1006-687X

biojaeb@cib.ac.cn

028-82890917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9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有关应用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主要发表: 生物学及其各分支学科在资源、能源、环境、农林、医药、轻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原始研究论文和简报;有关生物学新技术方法研究论文; 本刊特约的综述或述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LUS模型与MaxEnt模型预测的苏州市猛禽未来潜在分布

    解晋敏姚思佳蒋涛姜琳琳...
    829-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猛禽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使用P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综合发展3种情景下2030年苏州市土地利用并将其作为限制条件,引入被食鸟类分布与未来气候作为环境因子,耦合MaxEnt模型预测各情景下2030年苏州市猛禽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影响猛禽分布的主要因子有被食鸟类分布(18.9%)、土地利用类型(12.5%)、归一化植被指数(11.5%)和高程(11.5%).预计至2030年,建设用地在3种情景下都将出现扩张,沿主城区姑苏区向东北方向扩张速率最快.当前苏州市猛禽适生区面积为5 000.88 km2,至2030年,其范围将出现一定扩张,综合发展情景下扩张最为明显,更适合猛禽生存,猛禽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阳澄湖度假区、太湖沿线和淀山湖风景区等区域,预计2030年阳澄湖度假区与淀山湖风景区的猛禽适生区范围会大幅减少.本研究表明不同条件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猛禽潜在分布会造成明显影响,未来发展中应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及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区域周边耕地与湿地等的保护.(图11表5参44)

    猛禽MaxEnt模型PLUS模型潜在分布土地利用变化苏州市

    若尔盖湿地鸟类研究进展及展望

    杨陈陈有军
    84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若尔盖高寒湿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的碳汇储备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系统回顾若尔盖湿地鸟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从区系、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生物疫病学等5个方面展开探讨.近年来若尔盖湿地鸟类研究成果快速增长,并从早期的物种分类、区系、种群动态监测,逐渐扩展到城市化和人为干扰引起当地湿地系统退化下的鸟类行为和生理适应,以及近年来备受全球关注的鸟类疫病研究.研究范围也从单个保护区或局部种群,扩展到整个若尔盖湿地区域.提出未来关注重点:(1)采用卫星遥感、远程监控和分子技术等先进手段,制定标准化的鸟类监测规范,对当地鸟类进行长期标准化的重复监测,减少调查方法不一致造成的数据偏差;(2)在整个若尔盖区域进行系统抽样,根据不同生境类型、海拔梯度、人为干扰程度等进行鸟类监测样线和样点的选择和监测频率的设置,构建长期稳定的鸟类监测网络;(3)扩大鸟类研究范围,从明星物种如黑颈鹤拓展到生态系统各个类群和不同营养级中具有代表性的指示物种和关键种.需深入研究若尔盖湿地鸟类的种群结构、分布、迁徙规律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响应,为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全面的科学支持.(图2表1参57)

    若尔盖高寒湿地鸟类研究区系迁徙疫病

    西南生态脆弱区重大建设工程渣场的生态修复技术和策略

    齐芳丁建林崔嘉琪蒲光兰...
    848-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地区是我国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重要实施区.该区域雨水丰沛、地势陡峭,工程建设产生大量弃渣,不仅占用大面积的临时性和永久性土地,还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生态环境极端脆弱.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亟须进行科学治理.基于西南地区的地质历史、气候条件和人地矛盾等实际,总结西南脆弱生态区渣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建设工程产生渣土的来源主要为道路修建、水电站建设、矿山开采和山区城镇基础建设等四大类项目.渣场修复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通常按照"土地整理—土壤重构—植被建设—景观再造—生态演替"的序列进行,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土壤系统构建技术和植物群落构建技术两大板块.土壤系统的构建关键在于坡面整理保持水土,生土熟化和土壤改良,理化、微生物和植物措施修复重金属污染等方面.植物群落构建技术主要由选择先锋物种激发植物存活、群落配置促进持续演替、土壤种子库有效利用、植物配置促进成土等技术组成.针对目前渣场生态修复中存在的修复目标定位不清、土壤修复技术单一、物种适应难、生物入侵、群落演替难以为继等主要问题和难点,提出以区分不同生境梯度、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和修复目标为核心依据的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渣场修复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以及区域差异化治理策略等优化途径.(图2表4参82)

    渣场土壤改良修复目标植物筛选群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