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液压与气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液压与气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液压与气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赵曼琳

月刊

1000-4858

yqbjb@riamb.ac.cn

010-62384244,82285330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液压与气动/Journal Chinese Hydraulics & Pneumat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技术性期刊,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办,1997年创刊。杂志1980年改为公开发行;1993年从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从小16开改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版面,2001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液压与气动》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技术刊物,是机械、仪表类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液、气、密行业唯一评选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杂志。现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4858,国内统一刊号:CN11-2059/TH,邮发代号:2-828,国外发行代号:MO813。本刊主要介绍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其应用。设有综述、研究·设计、主机·应用、元件·介质、试验·测试、使用·维修、连载讲座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关的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液压和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人员,有关大专院校师生。本刊还承办彩色、黑白广告业务。《液压与气动》杂志为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为8元,全年订价96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定阅,逾期可来函至编辑部补订。编辑部地址:北京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邮编:100120传真:(010)-62384244电话:(010)62384244;010-8228533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液电串联驱动挖掘机回转系统能耗特性研究

    王慧杰成杰夏连鹏黄伟男...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液电混驱回转装置制动能量高效回收与利用问题,提出基于电机转速控制模式与转矩控制模式的控制方式。首先,对液电混驱回转系统进行理论与原理分析;之后,在AMESim中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转矩模式与转速模式差别。结果表明:转矩模式相对于转速模式运行过程更平稳,功率无波动;转速模式更有效利用蓄能器能量,相对于传统挖掘机节省48。4%,比转矩模式节省42%;转矩模式超调量比转速模式大8%,整体上转速模式优于转矩模式。

    液电混驱回转系统转矩控制转速控制节能

    不同粗糙度下织构处理前后端面密封表面的接触压力与摩擦性能分析

    谢佳祺谢良喜胡腾陈萌萌...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端面密封表面摩擦性能对叶片式液压摆动油缸的稳定运行有重大影响。对端面密封在不同粗糙度下、织构处理前后的接触压力与摩擦性能展开研究,综合分析粗糙度、织构化处理与端面密封摩擦性能的关系。将MATLAB与COMSOL相结合,建立端面密封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不同粗糙度、是否织构化处理等不同条件下的接触压力分布;结合对应摩擦实验获得端面密封摩擦力分布,并考虑叶片密封润滑模型,建立摆动油缸总摩擦力计算模型;最后通过摆动油缸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一定预压缩量下,接触压力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油润滑状态下,织构化表面摩擦性能优于未处理表面;所建立的总摩擦力计算模型可用于分析摆动油缸在不同粗糙度等条件下的摩擦性能。

    叶片式液压摆动油缸端面密封表面粗糙度表面织构摩擦性能

    磁流变纤维骨架阻尼增强型阻尼器研究

    于涛王英健王猛石岩...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增强磁流变脂的剪切性能,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力输出,研究棉纤维对磁流变脂剪切增强效果。制备了不同棉纤维质量分数的磁流变脂试样,在流变仪上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磁流变脂的最大剪切应力随着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基于复合材料设计制造了一款剪切式磁流变阻尼器,该阻尼器具有磁流变材料用量少、密封要求低等优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实验表明,在1。6 A电流下,棉纤维质量分数为1。5%的磁流变脂的最大阻尼力可达99。5 N,与无棉纤维添加的磁流变脂相比,提升了23。8%,这表明使用复合纤维磁流变脂的阻尼器具有更好地阻尼力输出。

    磁流变阻尼器复合纤维磁流变脂棉纤维剪切增强阻尼特性

    基于预吸排油结构的柱塞泵配流盘优化

    张静赵青伟张昊聂尚卿...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流盘过渡区域的结构对于柱塞泵的脉动抑制以及减振降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配流盘吸空抑制原理,对配流盘过渡区进行结构优化。首先计算为了平衡节流面积变化速率和柱塞腔运动速率所需增加的节流面积,并对配流盘过渡区结构进行优化。然后通过PumpLinx对轴向柱塞泵压力、流量脉动以及空化进行了仿真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流盘过渡区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流量脉动,缓解空化发生。

    轴向柱塞泵配流盘压力脉动结构优化空化

    基于GoogLeNet的多级液压缸故障诊断方法

    曹秋涵赵俊鹏石健薛子良...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级缸故障模式复杂且难以实现精准诊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oogLeNet神经网络的多级缸故障诊断方法。以多级缸伸出动作时的工作原理为出发点,通过对其建立动力学模型,搭建包含多种故障模式的仿真模型,获得不同状态下的多级缸故障信号。提取关键故障特征,并采用GoogLeNet神经网络构建故障诊断模型,实现多级缸故障诊断与故障定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级缸仿真模型与实际相契合,且据此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精准识别多级缸的不同故障模式,从而为多级缸维护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多级液压缸升降系统GoogLeNet故障诊断

    高速轴配流中旋转径向小孔流量系数的实验研究

    朱碧海董博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转速轴配流中旋转径向小孔出流流量系数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中涉及到两种流动方向,即自旋转缸体中心流过径向小孔向外离心运动称为正向流动,反之则为反向流动。结果表明:旋转小孔出流流量系数同时显著地受离心力和科氏力的影响;因离心力的赋能作用,正向流动时流量系数随转速的增加而变大,反向流动时离心力对小孔内流动有抑制作用,使流量系数随转速的增加而变小;两个方向的科氏力综合效果使正向流动流量系数随出流雷诺数增加而变小,反向流动流量系数随出流雷诺数的增加而变大;当出流雷诺数足够大时,两种流动方向、不同孔型的流量系数各自都有一个稳定值;各种孔型的正向流动流量系数稳定值分布均在0。65~0。80范围内。

    旋转径向小孔出流轴配流流量系数旋转雷诺数出流雷诺数

    气动3-UPU型机器人位姿控制

    刘昱陶春龙吕佳洋程杰...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气动伺服系统而言,活塞的运动、参数时变以及建模的不确定都进一步增加了高精度位置控制的难度。针对气动3-UPU机器人系统建立三阶数学模型,为控制算法提供参考模型;提出基于自抗扰(Auto-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的高精度位姿控制算法,以非线性PID为基础,结合跟踪微分器安排快速且平稳的过渡过程,将气缸内泄漏流量作为扰动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构建适用于高精度气动3-UPU机器人的ADRC控制器。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稳态控制精度约为0。45 mm,0。2 Hz时动态跟踪均方误差小于10。0 mm。

    位姿控制自抗扰3-UPU机器人气动系统建模

    电动装载机转向系统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策略

    刘克毅张安民岳洪进杨明昆...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动装载机优先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单动工况下节流损耗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液流量自适应匹配的节能型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优先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其次,建立转向系统能量损失模型;然后,提出转向系统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策略,实现液压泵输出流量与转向系统需求流量的匹配,并构建液压泵流量非线性映射补偿模型,提升流量控制精度;最后,利用AMESim软件搭建系统仿真模型,与原系统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流量损耗降低62。68%,能量损耗减少65。26%,节能效果显著,为电动装载机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电动装载机转向系统电液流量匹配节能

    多目标拓扑优化算法在液压制动器传热优化中的应用

    崔洪艳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升液压制动器的传热性能,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对风冷盘的厚度、风槽高度、肋片倾角和肋片数量等设计变量进行拓扑优化,实现制动盘温度峰值和质量的同步降低。采用PDE方程建立风冷盘传热模型,以负热流为边界条件,求解出恒压匀速制动工况下的二维瞬态温度场。基于ANSYS Workbech建立风冷盘的三维参数化传热模型,利用台架试验法验证温度场仿真结果。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得出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的离散样本,通过多元二次回归模型构建代理模型并进行误差校核。构建优化数学模型,将质量优化目标转换为边界条件,通过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得出不同质量区间的解集。结合min-max标准化和加权归一方法,得出无量纲的指标测评值,实现优化目标的性价比评价。优化结果表明,风冷盘质量降低8。3%,温度峰值降低3。7%,传热效率明显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液压制动器传热代理模型拓扑优化有限元

    电液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控制策略研究

    曹春飞刘志奇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公交车电池寿命短、续航里程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液混合动力系统,并针对此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确定了公交车的相关参数,对混合动力系统的关键元件进行了选型,使用AMESim软件搭建了电液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和控制策略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液混合动力系统电池提供大电流的次数减少了 60%,续航里程相较于原系统增加了 25%,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对系统切换工作模式时耦合转矩出现波动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泵/马达结构参数可以减少耦合转矩的波动,以提高模式切换过程中整车动力传递的平稳性。

    城市公交车混合动力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动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