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周新国

双月刊

1007-7030

xuebaorw@yzu.edu.cn

0514-87854674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理念,注重选题,努力反映人文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现实,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体现特色,弘扬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本刊坚持学术性,强化理论性;坚持时代性,强化功能性;坚持现实性,强化特色性,致力实现学报的精品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逻辑支撑和体系保障

    王久高汪亚宁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经过百余年的不懈探索,中国共产党成功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党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逻辑支撑在于马克思主义赋予了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内在品质、党能够认识与把握"三大规律"、党积累了以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的丰富经验.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构建自我革命、民主监督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完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协同推进体系.

    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

    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对策思考

    王春玺王桂环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领导提供制度保障,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和依规治党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激励与约束并重、执行便捷与运行高效等原则.新时代新征程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路径主要包括: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作为依规治党的前提;以完善党统一领导的集中高效的监督体系为有效途径;以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一把手"权力监督机制为突破口;以完善"三不腐""一体推进"的体制机制为重要抓手;以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和问责机制为根本保障.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监督体系价值取向

    新质生产力推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践探索

    周勇
    2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研服务地方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科研机构尤其地方科研机构及有地方特殊科学使命的单位、人员应是地方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地方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地方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在地方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科研服务地方应坚持正确视角、遵循基本原则,议题有地方针对性.当前我国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利科研为地方服务、地方科研脱离本地实际、地方性科研机构在地方发展或者决策中缺位或者议题不能聚焦于地方发展、地方特色的基础研究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统筹国家层面研究和地方层面研究,优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

    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科研服务地方科研布局

    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基点、内涵辨析与学理探究

    张旭于蒙蒙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包括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与新型劳动对象三大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其既建基于科技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与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又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下破除经济发展瓶颈的现实需求,既利当下又惠长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当前学界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的学理探究主要在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系统阐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力的解说为突破口系统阐发生产力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论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科技创新马克思主义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历史演进、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

    杨泽伟
    5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历史演进,可以分为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萌芽时期、近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现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和当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四个阶段.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将呈以下发展趋势:条约法规则占据主导地位,但软法影响力日益扩大;国际司法机构的影响更加凸显;对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的限制不断增强以及区域主义路径持续强化等.影响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变革的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国际政治以及国际组织或国家集团等.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执行协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论我国海洋法律制度与BBNJ协定接轨的理论分析与具体路径

    王勇陈曦冉
    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BBNJ协定的谈判通过,其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地区)的签署,生效之日指日可待.基于条约必须信守原则、BBNJ协定对国际海洋管理的重要影响以及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需要,我国海洋法治与BBNJ协定接轨十分必要.从理论层面分析,要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指导思想,将促进接轨作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重点内容,将调整我国海洋法治的宏观立法原则作为促进接轨的立法基础.从具体实现路径来说,建议中国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方面入手,一是在立法上加快海洋基本法的立法工作,修订现行海洋相关法律以与BBNJ协定相适应;二是在执法上优化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能,以便与BBNJ协定的要求相连贯,确保国际规则有效实施;三是在司法上鼓励法院在判决中引用BBNJ协定,以法律判决促进国际条约的适用.

    BBNJ协定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海洋法涉外法治

    农村基层治理中"德法合治"的命题逻辑与实现路径

    周申倡戴玉琴
    81-9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是现代化农村基层治理的显著特征,而当前农村基层法治建设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落实"德法合治"是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主体逻辑上,"德法合治"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应用逻辑上,"德法合治"是有效协同解决农村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事务的基本路径;在规范逻辑上,"德法合治"要求基层村治沿着制度性规范和社会性规范相辅相成的轨道前进.在村民自治基础上不断发展"德法合治"实践,既有助于提升基层农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道德素养,同时也是有效实现由"送法下乡"促进乡村善治的可行之策.从实然层面看,农村基层治理中"德法合治"的实现思路,需要我们从观念、规范、环境、保障等四个维度加以筹划.

    农村基层治理农村法治农村德治村民自治

    当代文学艾滋叙事的隐喻修辞

    张堂会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疾病,艾滋病在自身之外还附加了众多的隐喻与偏见.当代文学早期艾滋叙事讲述的大多是国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显示了一种盲目排外的他者想象.与此同时,艾滋病又被视为一种世纪瘟疫,是对道德犯禁者的天降惩罚.当代文学艾滋叙事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军事话语,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战争修辞特质.艾滋叙事中存在一些话语转义行为,用"爱滋病""爱之病"或"热病"等指代艾滋病.艾滋叙事在艾滋病的污名建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些话语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艾滋病的污名化,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伤害.

    艾滋叙事隐喻他者瘟疫战争修辞污名

    朱光潜在20世纪意象理论现代转型中的贡献和局限

    简圣宇
    10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位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关键性人物,朱光潜对20世纪中国意象理论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努力以一种学科化、系统化的阐释态度探讨意象生成机制的基本样貌,将意象理论研究推上了学理化的正轨.他以学科化的话语对"意象"概念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定义,又针对意象生成的心理基础展开分析,并且围绕"心灵综合能力"和"直觉"问题进行细致阐述.有必要从历史和理论两个维度对他所做贡献和其自身局限进行分析,从而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提供历史参考和思想借鉴.

    朱光潜意象理论现代转型心灵综合能力直觉

    伦理理解:黑格尔道德哲学的当代价值与可能愿景

    庞俊来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格尔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研究进入当代中国,需要回应时代精神的当代性与话语体系的中国性.黑格尔伦理思想在西方经历了"完全否定-现实关注-内在证成"的路径,当代中国的黑格尔伦理思想研究缺乏理论与学术的自觉,中国黑格尔研究需要一种道德哲学意义上的启蒙与再出发.从黑格尔现代性自由价值理念以及对其确证的哲学体系解读中,可以发现黑格尔体系的"普遍性"特质以及"开端性"的文化本位主义,从而理解黑格尔体系的理论价值与知识局限,进而发现在黑格尔现代性意识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理解的可能路径.

    黑格尔道德哲学伦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