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郭荣

季刊

1007-824X

xuebaozr01@yzu.edu.cn

0514-87971607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扬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理、工、农、医门类的学术论文,重点报道数学、化学化工、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机械电子、建筑环保、水利工程、农学、牧医、生物技术、园艺、植保、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NSGA-Ⅲ算法的低影响开发措施规划设计

    张慧颖任亚铮胡朝仲毛谨...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基于东南亚某经济开发区,结合雨洪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和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Ⅲ,NSGA-Ⅲ)建立了一个四目标优化模型,以地表径流系数、管道过载时间、节点溢流量等3个城市内涝指标和总投资成本作为优化目标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可实现多目标同步优化,获得效益较高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措施的设计方案,优化后地表径流系数为0.309~0.355,管道过载时间为23.834~27.967 h,节点溢流量为10 477~21 802 m3,工程总投资成本为7.479亿~9.593亿元.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海绵城市内涝控制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城市内涝低影响开发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雨洪管理模型优化设计

    多泥沙河流立式轴流泵叶片磨损特性

    陈纯吴秀英单既连徐锡华...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多泥沙河流引水立式轴流泵的磨蚀问题,基于particle固液两相流模型与Tabakoff磨损模型,研究6个流量工况下5种泥沙粒径和5种含沙率组合的轴流泵装置内泥沙颗粒运动规律及其对轴流泵叶片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变化对泥沙颗粒运动轨迹影响显著,小流量下泥沙颗粒向叶片工作面运动的趋势更为明显,叶片更容易被磨损,磨损位置主要在叶片进水边及叶片外缘;粒径变化对泥沙颗粒运动轨迹影响也较为显著,大粒径泥沙颗粒更容易撞向叶片工作面而加重磨损,含沙率为0.05,粒径从0.01 mm增大到1 mm时,叶片最大磨损率从0.001 kg·m-2·s-1增加到0.024 4 kg·m-2·s-1;含沙率变化对泥沙颗粒运动轨迹影响较小,但泥沙浓度增加会加重磨损,粒径为0.5 mm,含沙率从0.01增加到0.2时,叶片最大磨损率从0.001 8 kg·m-2·s-1增加到0.061 kg·m-2·s-1;叶片磨损强度和叶片磨损面积均与泥沙粒径和含沙率呈正相关,粒径和含沙率越大,叶片受到的磨损强度及磨损面积越大.

    轴流泵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磨损率

    FRP筋增强UHPC模壳型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

    严卫华张瑞王仪付世虎...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纤维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 polymer,FRP)筋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模壳型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弯性能,基于已验证模型,对U型UHPC模壳型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配筋率下截面构造形式和UHPC厚度、混凝土和筋材力学性能对构件的开裂、屈服、极限荷载,及其对应挠度、破坏模式、能量耗散和延性等的影响.研究表明:UHPC模壳可有效延缓组合梁开裂;增加UHPC面个数可有效提高极限荷载;适当提高UHPC强度、FRP筋弹性模量和UHPC厚度均可以有效提高极限荷载;混合配筋组合梁比钢筋组合梁有更好的能耗和延性;盲目提高FRP筋抗拉强度并不能提高组合梁受弯性能,但混合配筋模式下,提高FRP配筋率可以提高极限荷载和极限挠度.该研究结果可为UHPC模壳型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FRP筋UHPC模壳组合梁受弯性能参数分析

    基于IRS-NOMA辅助的短包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赵丽玲杨睛丁杰高锐...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短包数据在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辅助的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性能,对短包通信系统性能进行深入研究.针对IRS具有理想相移和存在1 bit相位误差两种情况,借助短包通信相关理论和一阶黎曼积分法,获得近用户和远用户处平均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的解析结果;基于BLER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系统吞吐量性能;利用蒙特卡洛仿真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增加反射单元数目或增大信噪比都可显著改善短包传输的可靠性;相位误差对BLER和吞吐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智能反射面非正交多址接入短包通信误块率吞吐量

    基于Cutout-ResNet50的野外环境水稻病害识别系统

    黄思琪张正华郭丽瑞李斌...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稻病害图像在野外环境下存在的光照不均、明暗变化明显、因遮挡导致目标特征缺失和噪声重叠,以及野外环境的水稻数据集少且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sNet50算法的野外环境水稻病害识别方法,并设计识别系统.在传统ResNet50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迁移学习技术对学习知识跨领域迁移,缓解数据集样本不足和不均衡造成的过拟合现象;利用Cutout增强方法对特征信息随即筛选,模拟复杂的野外环境,加强算法的泛化能力;对学习率采用余弦退火优化策略,提高算法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改进的ResNet50算法在小型水稻病害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97.24%,明显高于传统ResNet50算法,且该改进方法亦能提升VGG16、GoogLeNet和MobileNetV3-large等其他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模型识别性能.将该模型部署于系统,可为水稻病害识别在实际应用工程中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水稻病害识别Cutout增强迁移学习ResNet50

    基于巴特沃斯幅频特性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吴子洋刘旋章永龙朱俊武...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存在求解精度低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巴特沃斯幅频特性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Butterworth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based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BAC-PSO).一方面,借助巴特沃斯幅频特性设计一种惯性权重非线性递减策略,均衡算法中粒子的局部与全局搜索能力;另一方面,通过S型函数的粒子群优化策略和Sigmoid函数改进位置更新方法,进一步提升算法的求解精度.以5个经典的测试函数为基准,将BAC-PSO算法与5种经典粒子群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并将其应用到求解压力容器模型的设计问题中.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经典粒子群算法,BAC-PSO算法的求解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

    粒子群算法巴特沃斯幅频特性自适应惯性权重压力容器模型

    双电机耦合式馈能减振器阻尼特性试验

    沈辉岳鹏飞李竞关栋...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馈能减振器在不同工况下的阻尼特性,设计一种齿轮齿条式双电机耦合馈能减振器.利用2个半波机械整流器分别俘获减振器的双向运动;为研究2个电机之间的电路耦合对阻尼特性的影响,提出5种机电耦合方式;搭建台架测试平台,分析不同激励频率、激励幅值和负载电阻条件下5种机电耦合式减振器的阻尼特性.结果表明:在5种机电耦合方式中,并联连接式馈能减振器较独立外接和串联连接时输出的阻尼力曲线更为平稳,阻尼特性更好,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馈能减振器能量回收机械运动整流器阻尼特性

    多运动模式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

    刘鑫赵雯李建国赵艳芹...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行业对自动化装备的重大需求,引入一种由移动副驱动的并联机构,该机构具有多运动模式、大工作空间等特点,可用于钻孔、装配、检测等领域.为了分析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采用闭环矢量法建立不同运动模式下系统通用的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滑块行程、关节转角等约束条件,提出空间搜索法搜索不同运动模式下并联机构的可达工作空间.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运动模式下,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连续无空洞,该结果为后续的机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多运动模式并联机构运动学工作空间

    基于分数次q-微分积分算子的多叶解析函数的新子类

    王琳贾胜利刘金林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分数次q-微分积分算子定义多叶解析函数的一个新子类,得到该函数类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及极值函数、积分变换、星形性半径和凸性半径等性质.

    q-微分积分算子多叶解析函数星形性半径凸性半径积分变换

    有限维单李代数的伴随表示分解

    史彦青陈杏李立斌
    71-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有限维单李代数根空间分解,给出复数域上有限维单李代数的根链;利用复数域上不可约sl(2,C)-模的分类,给出有限维单李代数y在伴随作用下分解成y的不可约sl(2,C)-子模直和的分解式.

    单李代数根空间根系伴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