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韦壮封旭宋伟奇彭涛...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亟待改革.高职"1+X"证书制度作为一种新的证书评价体系,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高职"1+X"证书制度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结合"1+X"证书制度对课程体系的指导作用,探讨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与"1+X"证书制度之间的融通关系,提出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服务学生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与职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课程教学课程有机结合,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模块与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岗位技能模块有机结合,建立融合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分别通过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三个步骤给出建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技能型人才培养进程.

    高职新能源课证融通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张永志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工匠不仅是实现铁路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进步的引领者.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丰富的经验、较高的职业素养、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不懈的创新精神,不断推动着铁路技术和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作为铁路工匠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铁路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不仅要注重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更要注重将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力推动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的同向发展与融合.在阐释工匠精神和铁路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融入铁路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并从紧扣铁路工匠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机制的角度出发探索将铁路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提高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与借鉴,为铁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轨道交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

    潘秋瑜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智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机器人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新工科专业,机器人工程特别强调创新性、跨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重要性,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而产教融合模式作为一种结合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将企业实践与学校理论无缝衔接,形成一个将学校和企业相融合的统一教学实践模式,在克服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促进机器人工程专业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将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于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探索机器人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路径,并对机器人工程专业产教融合进行思考.

    新工科机器人工程专业产教融合

    Solidworks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王永福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Solidworks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多维应用及其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影响,采用案例分析、功能演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阐述Solidworks在基本元素表达与建模中的精准性和效率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其在组合体建模与装配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在分析虚拟装配与动态模拟功能如何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探讨其配置管理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优化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具体案例的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Solid-works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思路.Solidworks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Solidworks机械制图课程融合实践能力

    "能源医生"式方案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的应用——以邵阳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工方向为例

    刘长青武德智曾东和彭桂龙...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涌现数字能源和智慧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对能动专业学生提出热工设备能耗诊断和节能改造的新能力要求,而已有的被动式生产实习方案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该文提出"能源医生"式生产实习改革方案,坚持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为目标.针对热工设备能耗诊断问题,通过利用已学过的传热传质、测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学生制定测量方案,测量数据查明热工设备能耗情况,分析测量结果,绘制能耗表,根据理论知识、查找相应技术资料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尽可能跟进改进结果并进一步完善改造方案.整个实习过程学生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完成测量过程,提出可行的改造方案.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查资料过程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激发自主学习内驱力,将自己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付诸并指导实际生产,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能源医生"能源与动力工程自主学习实践改革

    数控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数学建模为例

    杨光辉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数学建模在数控加工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一套创新的数控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数学建模在数控加工领域的应用分析显示,其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抽象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素养,这些能力对于培养适应数字化制造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为了有效将数学建模应用于数控加工人才培养,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数学建模的课程体系,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实践教学被高度重视,通过实际操作与数学建模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鼓励跨学科合作,将数学建模与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融合,以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并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这套创新的培养模式在数控加工人才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更好地适应了数字化制造时代的挑战,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数学建模在数控加工人才培养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数控加工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持.

    数控加工数学建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数字化赋能的"双闭环"质量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彭敏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数字化应用和发展机遇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企业基于数字化赋能的"双闭环"质量管理模式内容、要素构成及逻辑关系;"双闭环"模式以标准化质量管理、卓越绩效模式和先进质量理念为理论和方法基础,以质量战略为导向,以文化为引领,将数字化技术应用贯穿于企业生产制造和质量管理全过程,并通过"制造闭环"和"质量闭环"联动运行而实现高质量制造.结合案例讨论分析了"双闭环"运行原理和联动机制,"制造闭环"通过"生产计划-实时物联-多维监测-协同优化"而实现高效率闭环运行,"质量闭环"通过"双端输入-机理分析-双向改进-多维实施"而具有多路径、多方面并举的质量循环改进和螺旋提升功能,通过"多维监测—双端输入""多维实施—协同优化"关联,实现"双闭环"联动."双闭环"模式应用于本企业的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经营全过程,成效显著;对于类似离散型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质量管理模式数字化赋能制造闭环质量闭环

    基于WinForm的芯片测试管理系统设计

    郭崇光何用辉马孝荣廖小玲...
    103-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芯片测试管理系统作为一种芯片测试过程信息化解决方案,可有效提升芯片测试程序的核心竞争能力.本研究以芯片测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芯片测试对某机构的深入调研,主要发现了芯片测试流程中存在数据管理不规范、信息化较低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首先进行开发芯片测试管理功能需求分析,采用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以WinForm和SQLsreve数据库为系统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了一套有效且可靠的芯片测试管理系统.该芯片测试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软件整体架构、各个工序功能模块、数据库结构和可视化界面等,满足了在芯片测试管理系统功 12 项功(系统管理、产品出入库、品检功能、测试功能、镭射功能、打点功能、烘烤功能、设备管理、异常处理、订单工艺、质量管理、可视化管理模块)能需求.最后,通过设计功能分析芯片设计流程、数据库、设备管理、可视化界面、工艺管理设计效果,展示了该芯片测试管理系统的性能、可靠性、依赖性等,提升了芯片测试的效率,为芯片制造行业提供支持.

    WinForm管理系统芯片测试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灯识别系统设计

    陈富强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准确识别交通信号灯对于交通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对不同颜色交通灯的快速准确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灯颜色检测方法.该方法构建由接口层、处理层、决策层和输出层组成的层次结构,利用OpenCV进行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尺寸调整、噪声滤除和色彩空间转换,为后续处理提供更清晰的视觉基础.随后通过霍夫圆变换算法检测交通灯的位置,该算法能够在复杂背景中准确地识别出圆形结构,有效定位交通灯.最终采用颜色阈值分析法来确定交通灯的颜色状态,通过设定不同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的阈值范围,系统能够区分和识别交通灯当前显示的颜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红色、黄色、绿色信号灯以及指示箭头,具有高准确率和快速响应的特点,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展示了OpenCV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交通灯识别检测领域的应用价值,也为自动驾驶系统中视觉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交通灯检测OpenCV计算机视觉霍夫圆变换颜色阈值分析

    某除雪车冷却系统漏液解决方案

    周丹云
    112-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除雪车在寒区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发动机冷却系统漏液问题,漏液通常出现在胶管和钢管的连接处.冷却液是散热系统的载体,热量运输全部由冷却液来承担,冷却液泄露对发动机散热系统构成很大威胁,散热系统异常直接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为了解决漏液问题给发动机可靠散热系统,从胶管材料选择、胶管结构设计、卡箍选型、卡箍扭矩、管路安装、管路固定、复紧工艺方面分析,得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硅胶管在环境温度交替变化后形成了塑性变形,变形后无法恢复到原来形状,同时卡箍又无法自动补偿因形变而产生的间隙,因此,导致冷却液从间隙上泄露出来.根据问题原因并结合实际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实际使用后证明解决方案可行有效.

    除雪车低温散热器连接管卡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