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滤油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庞杨明邓樟林雷善植庞雄峰...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铁工程车机油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颗粒状杂质,损伤发动机寿命,增加机油更换频率,延误工时,增加成本等,利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设计了一种基于蜂窝胞元结构滤芯的滤油机.该装置用于地铁工程车油脂过滤,提高工程车关键部件使用寿命,适当延长油脂更换时间,降低可预见性的生产成本.先取电机转速、滤芯精度 2 个因素对过滤效率进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滤芯精度一定,转速越低,过滤效率越高,电机转速一定,精度等级越低,过滤效率越高;再选取 10 μm精滤,电机转速设定为 720 r/min开展滤油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滤油机过滤效率可达 95.3461%,可过滤直径较大的机械杂质,降低磨粒对工程车关键部件损伤,可适当延长换油周期,实现降本增效的预期目标;工作效率可达16.95 L/min,满足工程车年检生产需求.

    滤油机滤芯精度工作效率降本增效

    轻型汽车尾气排放物控制策略分析

    陈家军温向峰吴颂周晓刚...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轻型燃油汽车的汽油经内燃机压缩、燃烧、做功产生汽车废气,废气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其中污染物包括固有悬浮颗粒、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THC)、氮氧化合物(NOx)等.随着汽车日益普及,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空气质量影响也在急剧增加,轻型汽车排放物法规也日益严苛,对于轻型汽车尾气排放物为满足国 6B排放法规,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针对车辆硬件差异,设定排放物的目标,通过不同控制方法达到项目开发需求,以及满足排放法规.内净化与外控制的以及新能源电池替代内燃机等方法是市场主要研究方向.内净化主要通过改善内燃机结构、油压、喷油方式(单喷或多喷)、点火时刻等方式,源头提升燃油雾化和燃烧性能.外控制主要通过后处理方式,提升催化器对气体排放物的转化效率和对悬浮颗粒物的捕集效率.该研究从内净化和外控制两个方面详细分析理论空燃比工况下、非理论空燃比工况,包括:催化器起燃、催化器起燃转速、起燃阶段的点火角控制、起燃阶段的空燃比控制、燃油闭环时间,启停工况,后氧修正,三元催化器等排放策略;分析了轻型汽车尾气排放物主要控制方法及市场控制轻型汽车排放物的主流手段.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排放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轻型汽车排放物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理论空燃比工况非理论空燃比工况启停工况后氧修正催化器涂层

    400mm望远镜跟踪架结构设计与分析

    刘传杰周毅钧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光学望远镜在诸多新兴领域的产业化需求,结合小口径地平式光学望远镜系统,研制了一套 400 mm望远镜跟踪架.首先,为了使跟踪架满足产业化需求并适宜批量生产工艺,对跟踪架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并详细说明了方位轴系、俯仰轴系结构,同时分析了轴系理论晃动误差;然后,为了使望远镜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即跟踪架需具备较好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对跟踪架进行力学分析,分析其承载能力和模态特性;最后,为了满足望远镜的指向和跟踪性能,即跟踪架需具备较高的轴系精度,利用千分表实测方位轴系的晃动误差,利用高精度自准直经纬仪、平面反射镜实测俯仰轴系的晃动误差和两轴垂直度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跟踪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模态特性,其系统一阶谐振频率达到 85.16 Hz.检测结果表明,跟踪架具有较高的轴系精度,方位轴系最大晃动误差为 3.2″,俯仰轴系最大晃动误差为 2.6″,两轴垂直度误差为 2.4″.分析及测试结果表明,400 mm望远镜跟踪架结构设计合理可行,满足使用要求.

    望远镜跟踪架轴系结构力学分析轴系精度

    SiO2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在太阳能集热管中的应用研究

    肖生鹏李晓霞王颢蒙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流体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采用纳米流体替代传统传热工质是提高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性能重要方法.为量化分析纳米流体对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影响特性,该研究采用"两步法"实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下的SiO2-水纳米流体,并测定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同时,建立SiO2-水纳米流体太阳能集热管数学模型,对比分析纳米流体对太阳能集热器流动特性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质量分数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有重要影响,而且添加纳米流体后集热管内工质流动速度明显提高,管内流体速度平均升高 14%.本研究为纳米流体应用于太阳能行业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SiO2纳米流体太阳能集热管导热系数流动特性

    多软件仿真技术在"电机及拖动基础"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马莉宋莉莉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电机及拖动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的,利用硬件电机实验平台和多软件仿真平台技术进行电机实验课程的实物运行和虚拟仿真,将实验室的电机及电气技术硬件实验平台与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软件、维修电工综合技能仿真软件、电工仿真软件及MATLAB仿真软件进行结合,共同开展"电机及拖动基础"实验实训课程教学,通过实物实验培养学生实际电路的接线和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处理实际电路故障问题的能力,通过多软件仿真平台实验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搭建能力,运行结果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课程不完全受上课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实现学生课外灵活就地安排进行电机仿真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灵活思考能力,降低了实验室的设备损耗,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及灵活性.

    电机拖动电工仿真软件MATLAB应用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以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何用辉徐宁卓书芳吴丽美...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产业导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基于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产业学院的办学实践,针对产业导师队伍在教学能力、运行机制和育人模式特色等方面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探索出了以党建引领为主体,以制度创新、理念创新为两翼,以结对交流、项目引领、课程开发、科教融汇为四驱的"一体两翼四驱"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基于此模式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实现方法:以党建引领为主体,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为两翼,优化产业导师管理体系;以结对交流为切入点,驱动产业导师教学能力提升;以项目引领为着力点,驱动产业导师教学特色凝练;以课程开发为创新点,驱动产业导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以科教融汇为发力点,驱动产业导师研创作用发挥.实践证明,"一体两翼四驱"是一条有效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成果为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产教融合产业导师建设模式实现路径

    本科院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程文雅余梦璐张凡郭洪佚...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控制原理"是高校自动化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该课程内容涉及多种学科,交叉综合,抽象晦涩.为了解决本院学生基础薄弱、数学和综合学科的应用能力不强、学习本课程存在畏难心理、教师教授本课程偏重理论及教学枯燥缺乏趣味性等问题.主要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自控课程进行改革.教学过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学内容侧重工程背景,注重知识和价值的双重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摒弃纯理论的单调模式,辅以例证的案例,在案例中剖析相关理论的应用;对于复杂的公式理论以先导知识的形式加以总结,将公式中的物理含义渗透在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理解抽象的数学推导;以赛促学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由简到难的情景设置,使学生掌握不同情景下如何实现工程应用的方法,进而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用场景,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不仅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实现虚拟仿真,而且借助实验室的自控实验箱进行实际操作;丰富教学评价手段,注重过程考核.在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更加灵活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逐步强化.教学效果效果显著,能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程思政

    基于数字技术的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张红丽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变革推动,培养更能够应对数字化挑战的人才.首先对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孤立、知识点分散、关联性少、教学手段单一及信息化教学不足等问题,对机械专业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方法、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基于数字技术的机械专业教学体系创新设计方案.在数字化背景下,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需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技术能力;教学模式及方法、考评方式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评.教学体系的创新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机械类专业人才.

    数字技术机械类专业创新教学体系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张晓培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单片机作为物联网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已经成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鉴于此,根据"1+X"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提出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路与方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该方案的核心在于通过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构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框架,这种框架不仅涵盖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了物联网最新的发展技术.同时该方案还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增设实践课程,达到"课证融通",满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校学生与物联网单片机开发相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实践证明,该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适应能力,促进了高等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1+X"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课程体系的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新能源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戴前进刘万英刘强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提出,要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水平,加大新兴产业标准支撑力度.行业标准是行业发展的技术资料,也是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教学质量,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与封装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实践等方法,开展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探索,包括课程体系分析、内涵建设和教学实践等阶段.在课程体系分析阶段,建立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内涵建设阶段,首先搜集最新的光伏标准,对教学大纲和内容进行更新;其次将标准内容编入教学材料,利用课件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最后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投入新能源行业建设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通过课程内容分解、文献查阅、标准整理、翻转课堂等手段,初步建立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新能源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及相应方法,验证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实践表明,行业标准内容的学习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国家新能源行业发展背景下,"双碳"人才的培养需求.

    行业标准新能源课程体系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与封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