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期专题研究题目:校企研合作示范园地

    邓三鹏
    1页

    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邓三鹏张香玲王凯曹宇聪...
    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机器智能(Machine Intelligence)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机器人具有更高的智能和灵活性,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并能完成新的任务,赋予机器人更加高效和智能的交互能力.目前,具身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而机器人因具有可编程、拟人化以及执行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具身智能技术理想的硬件载体.简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和特点,从智能感知、自主决策、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环境感知与理解、自主决策与学习、运动控制与规划、人机交互和数据隐私与伦理等五方面深度剖析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创意、与大模型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以及研究人员的教育与意识、上下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以期为我国具身智能技术发展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体系形成奠定基础,为世界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借鉴.

    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自主决策人机交互

    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系统关键技术及数字孪生平台应用

    张香玲祁宇明邓三鹏薛强...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培训方式落后、工业机器人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以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系统为主要载体,设计并研制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系统应用平台,着眼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创性地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平台集成了多维建模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线索技术的智能制造柔性产线共生模型,建立具备时间维度信息的复合智能模型,解决了多源异构信息的实时交互问题;建立了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配套单元、特种手爪、环境采集系统;设计了虚拟模型控制算法与人机交互方式,实现了制造过程动态分析和调整、生产线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企业与院校人员的智能培训,完成了智能制造柔性产线分析系统信息集成与智能产线虚拟调试平台的研发;最后通过物料分拣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实现学生边学边练的效果,验证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制造柔性产线的实用性,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实训教学多学科交叉

    高档数控机床半实物仿真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李辉邓三鹏祁宇明周旺发...
    16-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虚拟仿真教育装备作为数字化和现代教育体系结合的重要载体,已成为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等问题的重要手段.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档数控机床中的应用,综合利用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出了高档数控机床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协同开发了高档数控机床半实物仿真系统,研制了 VGT-5型数控五轴模拟训练机和VMT-5型车铣复合模拟训练机,突破了高档数控机床半实物仿真系统理论设计、工程应用的重大难题,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高档数控机床学习难、操作难的问题,推动了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而且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是对高端制造装备的重大创新.高档数控机床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硬件设备和数字化虚拟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全方位、三维化、形象化的实践教学和展示,推动了虚拟仿真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孪生技术虚拟仿真云制造平台

    新工科+产业学院背景下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蒋永翔邓三鹏张香玲乔国庆...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新工科+产业学院为背景,探讨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诸如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人才培养需求不匹配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产业学院+新工科背景下的机器人专业教改方案,以推动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的全面更新.改革措施包括:一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实现科教产教融合,使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更贴近实际产业需求;二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通过新工科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促进学术研究、教学活动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项目驱动学习、竞赛参与和实习实训,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和创新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不仅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新的教学模式既解决了机器人领域的人才矛盾,也为教育者开启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产业发展培养了符合需求的人才.

    新工科产业学院机器人工程教学改革

    重力作用下多孔介质Hele-Shaw模型的指法变化实验研究

    秦智鹏门佳坤张舒航王健康...
    26-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孔介质中气体渗透作用多表现为黏性力与毛细力的竞争关系,但目前在重力为主导下讨论气体黏性力与毛细力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少.通过提出一个定量去评估孔隙尺度、流速以及黏性流体中黏性力在重力作用下不可混溶的气体位移影响的系统,研究了重力与黏性力综合作用下多孔介质中的气体渗流.分别采用水平和垂直两种Hele-Shaw模型放置方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颗粒均匀沉降后,流速Q以及黏度μ对孔隙大小θ的影响与重力下的无序性相关;重力作用下,气体渗流过程主要受重力与黏性力制约;在横向与纵向时指法驱替方式不同,气体在高流速下以纵向指法为主导驱替,在低流速下以横向指法为主导驱替;颗粒大小造成气体渗流的形态差异.实验结果还证实了,在紧致入口区域内,横向上指法位移速率随毛细管数的增加而降低(驱替面积减小);纵向上指法位移速率随着毛细管数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固-液-气三相流混合及微尺度孔隙网络有参考意义,在地球物理、揭示石油迁徙原理、石油工程多相流和多相流测量等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多孔介质多相流驱替指法孔隙分布预测

    无人机载武器精确打击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陈明秀刘加凯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无人机作战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带有多样性,特别是在无人机平台、通信、载荷探测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等技术的进步与推动下,无人机载武器系统备受关注,正在向微型精确制导和精确打击等方向发展.无人机载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也随之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反映无人机载武器精确打击系统在实际作战中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该文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与经典的ADC模型相结合,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和作战运用方式,对所承担的作战任务和所需作战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其进行作战效能评估,并引入算例验证模型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为无人机载武器精确打击系统的设计定型和作战运用提供数据支撑.

    无人机精确打击系统作战效能评估ADC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

    新型火炮高效环簧液压缓冲器的设计与分析

    刘宇豪曲普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火炮击发时自动机在循环运动过程中炮身往复运动中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设计一种高效环簧液压缓冲器.选取合适火炮缓冲簧,绘制缓冲簧特性曲线,根据其环簧特性建立高效环簧液压缓冲器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后坐复进运动分析.根据动力学运动方程,基于四阶龙格库塔法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对该高效环簧液压缓冲器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加装高效环簧液压缓冲器后炮膛合力、后坐位移、后坐速度曲线并与加装前分别进行对比.经过分析对比,加装高效环簧液压缓冲器后,在加载炮膛合力情况下,首发最大位移下降28.6%、首发最大速度下降20.5%、稳定后坐位移降低37.5%,稳定后坐速度降低20%.该新型环簧液压缓冲器有效改善了火炮在移动射击中的后坐位移、速度等后座特性.

    缓冲器火炮冲击力

    国六车用柴油机整车PEMS排放试验研究

    周承忠李明星叶宇黄豪中...
    45-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不仅要对发动机的排放进行台架排放认证,还需对整车排气污染物进行考核和抽检.为了优化整车排放性能,采用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PEMS)进行市区-市郊-高速的实际道路测试,并进行了不同载荷下的排放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和载荷的升高,PN排放显著增加,标载和高速工况是PN的风险项.应用SCR快速加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排温,使得后处理催化器的效率进一步提升,NOx尾排得到有效降低.油门开度急剧变化也是造成PN排放突增的原因之一.

    PEMS整车道路测试NOxPN后处理

    防辐射挖掘机驾驶舱屏蔽增重对回转平台的有限元分析及其结构优化

    任勇王飞狄文康张政梅...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于核退役和核泄漏环境下的防辐射挖掘机在满足屏蔽要求和正常作业的前提下,驾驶舱屏蔽增重为5.4 t.该文对防辐射挖掘机驾驶舱进行屏蔽增重计算,设计了增重后的回转平台结构方案,根据四种危险工况下驾驶舱工作机构对回转平台主梁的受力载荷,运用ANSYS Workbench对改进的回转平台进行有限元分析,找出其应力和变形最大点,根据分析结果采取耳板和地板加厚措施对回转平台进行优化设计,结构改进后的回转平台的应力出现在动臂油缸绞孔耳板与回转平台焊接处和耳板相近的部分螺栓孔处,最大值为193.7 MPa,符合平台强度要求;平台变形为1.2776 mm,比改进前结构变形变小,符合材料的刚度要求.

    辐射防护驾驶舱回转平台结构优化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