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半刚性钢绞线索穹顶累积牵引吊装技术

    韩晗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提出半刚性钢绞线索穹顶.通过将柔性脊索替换为半刚性钢绞线,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较大的局部刚度,可支撑重型刚性屋顶.此外,为避免安装大量临时支架,采用累积式牵引张拉施工技术,具有支架少、提升力小、张拉效率高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在施工模拟期间,传统索穹顶与半刚性钢绞线索穹顶之间的环索最大偏差约为 25%,进一步揭示用半刚性钢绞线索穹顶代替柔性脊索的效果.钢绞线最终成型前的总应力(即拉应力)在 85 MPa以内,而施工后的外层钢绞线总应力在 250 MPa以内,既保证了施工过程中钢绞线的稳定状态,又保证了最终成型时整个结构的弹性状态.

    半刚性索穹顶牵引吊装施工技术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数控车削参数优化方法

    原翔
    43-4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数控车削参数优化效果不理想,在实际中数控车削产品表面粗糙度比较高,车削产品合格率比较低的现状,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数控车削参数优化方法.以加工时间最短、表面粗糙度最小、数控车削功率最小为目标,建立数控车削参数优化多目标函数;将建立的多目标函数视作为热力学系统退火过程中的能量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建立的多目标函数最优解,计算出邻域解的Metropolis准则概率,判断模拟退火算法是否满足迭代要求,如果符合终止条件,则输出概率最高的解,其为数控车削参数最优优化方案,得到最优数控车削参数,实现数控车削参数优化.经实验证明,利用设计方法获取数控车削最优参数后,对 25#钢进行数控车削,其产品表面粗糙度不超过 1 μm,8000 件产品加工条件下合格率不低于 98%,说明设计方法能够有效获取数控车削最优参数,可以有效保证数控车削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的优化效果,在数控车削参数优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模拟退火算法数控车削参数优化表面粗糙度车削功率

    液压泵控马达系统响应特性对比与优化

    张燕红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泵控马达系统分为变排量和变转速两种调节形式,对其各自的性能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液压系统的工作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根据泵控马达调速系统的两种调节方式建立了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变排量调节和变转速调节的特点.以变转速泵控马达调速系统为对象,设计了一种模糊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器,在Simulink(模块图环境)中搭建控制器仿真模型与AMESim(Advanced Modeling Environment for performing Simulation of engineering systems)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阶跃信号和三角函数信号追踪时,变转速调节的性能优于变排量调节;在对变转速调节控制对比中,模糊PID控制的阶跃信号响应时间为 0.5 s,大幅缩短了响应时间,负载干扰下的波动更小;模糊PID在控制在追踪三减函数信号时稳态误差更小,性能更优秀.

    泵控马达变转速变排量模糊PID

    地方高校金属材料专业改造升级的路径探索与思考

    赵成亮谢春晓万鹏王珂玮...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新经济以及新起点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该文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调研地方高校金属热处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出现产教融合困境的根本原因.认为新兴的热处理企业紧跟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和工艺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对热处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为其输送合格的热处理工程师.从打破思想观念桎梏,积极引导学生、构建新型师资队伍,主动适应新经济、紧跟热处理产业前沿,跨学科重构课程体系、探索特色专业方向,AI赋能项目化课程、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等方面,提出地方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改造升级路径.

    金属材料专业改造升级路径地方高校

    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武磊郑向周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备制造类企业也面临数字化转型、高端装备应用、智能化产线升级、机器人应用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改变.围绕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构建更加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应装备制造类行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对国内外关于技能竞赛促进教育教学、"1+X证书"引领教育教学、数字赋能教育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调查和分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实现了基础知识与前沿技术的结合,竞赛项目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以及证书课程与行业认证的对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式与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以及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联动教学等多种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反馈机制,通过企业导师的反馈能够提供行业视角和市场需求的宝贵信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

    职业教育竞赛证书数字化装备制造类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为例

    王坤石剑锋陈淑侠任晓宇...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信息化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影响更大.中国想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要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尤为重要.基于目前本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特色,结合合作企业乡村振兴主题策略,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课程为例,针对当前工业机器人岗位职责,立足课程标准,融合技能大赛,对接工业机器人编程"1+X"证书,依托"乡村振兴"校企合作项目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内容;依靠教育部"1+X"证书考核点、教学资源库,工业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借助RobotStudio、SFB-Factory、博图仿真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工学一体"六步教学法和虚仿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实施;实现了校企融合、产教融合、师资融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融合和思政嵌入、人工智能嵌入、"1+X"嵌入的"四融合+三嵌入"教学模式,同时借助全过程全方位学习评价法巩固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有效达成提高学生的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

    药用植物栽培智慧大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探索——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黄浩粟华生高崇敏黄少军...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在 2018 年即提出发展新农科的要求.在农科中药材生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中,药用植物栽培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季节、气候、实践机会有限、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因素限制,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药用植物栽培教学模式正面临重大的挑战与改革机遇.本文以实体药用植物栽培智慧大棚为基础,通过智慧农业、虚拟现实技术(VR)、计算机仿真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探索设计和建设包括智慧种植大棚、种植和田间管护虚拟、虚拟仿真智慧教室与智慧大棚控制互联、互动教学、数据分析共五个模块的"实托虚"药用植物人工大棚虚拟仿真混合型教学平台.该平台支持学生进行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操作,可实时监控和分析学习数据,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和革新.平台不仅有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创新,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提升了药用植物栽培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与中药材生产技术专业型应用人才教育的双向驱动.

    药用植物智慧大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教学改革

    基于专升本考试的高职机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肖翔吕冠锦赵新业
    68-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专升本考试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结合机电类专业的特点,针对专升本考试要求,探讨了高职机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同时,针对实际应用和实践教学的加强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可以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这些改革和实践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发展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机电类专业专升本考试电工电子技术

    基于"1+X"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罗广权封钰明谢东津韩雪松...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针对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的教学现状,基于"1+X"证书考核标准对"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融入"1+X"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企业岗位要求,以考取技能等级证书为导向,开展课证融通研究探讨,围绕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紧密对接国家、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及"1+X"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知识,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分为四大模块 5 个项目,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考核评价过程,设计了"一个中心,三个阶段,四个环节"的教学方案,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课程改革实施,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均有所提升,巩固了理论知识,强化了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积极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X"证书课证融通教学设计数控机床

    基于精益管理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吕冠锦肖翔黄泽雄韦砚海...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引入了精益生产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到实践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精益生产实践课程,认识到精益生产本质和全过程,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了解精益生产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在精益道场上创新布局设计,融入企业精益生产元素,营造良好实训氛围,学生通过对机电类产品生产仿真工厂系统训练,带着共同的实训任务,团队相互协助,并持续改进实现共同目标,用最少时间创造最大价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相应的生产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按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安全意识,能系统应用精益生产思维和方法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机电类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专业基础.通过对机电类课程的教学不断深入研究,确定了开设精益生产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用案例教学研究方法,结合学生实践教学情况,发现了精益生产实践教学中实用性,通过梳理精益生产实践教学改革经验,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和改革举措,探索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从而为有关实践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机电类专业精益生产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