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钻采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钻采工艺
钻采工艺

韩烈祥

双月刊

1006-768X

zcgy2288@sina.com

0838-5152488

618300

四川广汉中山大道南二段

钻采工艺/Journal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从1978年创刊至今,总计出版了140期,与国内外的石油、地质、机械等英才们共同走过28年的辉煌历程,是报道国内外石油勘探、钻井、固井工艺技术、油气田开发、开采技术、钻井、开采机械设备和技术、油田化学工艺技术等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科技动态、科技交流信息的知名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万米超深层油气钻完井关键技术面临挑战与发展展望

    孙金声刘伟王庆黄洪春...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米超深层油气科学探索是践行国家"四深"探测计划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实现我国能源战略接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现有钻井工程技术对于实现钻达万米超深层的地质目标,存在众多瓶颈难题,包括:超大吨位钻具提升、极限深度井身结构拓展、超深特深层高效破岩提速、多因素耦合井壁稳定控制、耐超高温高压井下工具等,亟需在 12000 m自动化钻机、P110 钢级膨胀管、减振增能工具、超高温高压井壁稳定与钻井液降摩阻技术、耐高温螺杆、机械式随钻测斜仪等关键核心攻关突破.因此中国石油深入开展研究,并在 2023 年启动了两口万米深地科探井任务,进一步加速相关技术研发进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正逐步形成"打成、打快、打好"万米超深层油气钻井技术体系,助力我国早日实现油气工程技术制高点、石油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万米超深层深地科探井超高温高压

    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

    罗平亚王路一白杨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井超深井最主要的难点是深部高温以及钻进距离长,成为限制其安全快速钻井最主要因素.文章根据深井超深井安全快速钻井对钻井液的核心需求,从抗高温钻井液技术的流变性调控、井壁稳定、防漏堵漏、降摩减阻 4 个方面分析了钻井液研发与应用中面临的难点,并对国内外抗高温钻井液技术、高温流变稳定技术、井壁强化钻井液技术、深井超深井防漏堵漏技术和抗高温钻井液润滑技术的现场应用及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国内钻井液技术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基础理论研究、新型抗高温钻井液处理剂研发、油基钻井液防漏治漏等方面对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抗高温处理剂现场应用发展趋势

    四川盆地超深井钻井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何骁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但构造地层条件复杂,井筒环境苛刻.近年来,盆地深井超深井钻井关键技术的形成,支撑了油气的增储上产,为特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特深层油气资源的开发需持续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技术攻关,通过精细刻画复杂地质体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指导井身结构和井眼轨道设计,同时开展基于膨胀管、随钻扩眼技术的井身结构拓展研究,并通过岩石可钻性剖面指导钻头及提速工具设计.针对深井超深井井口溢流异常监测识别滞后及钻柱振动剧烈的问题,持续研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复杂防控技术.深入开展适用于超高温超高压环境的工具、钻井液研发,研发攻关 110 钢级及以上膨胀管管材、抗 220℃的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抗260℃的油基钻井液体系、抗温 240℃以上的水泥浆体系、高性能固井材料以及抗高温堵漏材料.同时,应紧密结合物联网、新型通信、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实现钻井全过程运算分析及管理.

    四川盆地超深井钻井技术钻井设计智能钻井

    中国石化超深层钻完井关键技术挑战及展望

    赵金海张洪宁王恒臧艳彬...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深层是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针对超深层勘探开发需求和高温高压及复杂地质环境带来的工程挑战,中国石化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钻完井基础理论和方法、钻完井装备、高温井筒工作液、耐高温井下工具仪器和完井测试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进展,保障了 120 口超 8000 m油气井的安全钻探,钻深能力突破 9000 m,助推塔里木盆地顺北大型超深油气田建设、四川盆地海相特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突破,为保障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更深层推进,技术升级转型需求日益迫切,需进一步夯实理论研究基础,突破耐高温关键工具仪器和井筒工作液,加快推进钻完井工程技术向数智化转型,为保障深层、超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和加快技术升级转型提供工程技术支撑.

    超深层钻完井工程高温高压数智化

    渤海深层探井钻井关键技术现状及展望

    李中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海上新发现的含油气构造超过 30%来自于深层,深层油气已成为未来油气增长的重要接替领域.中国海油针对作为深层油气主战场的渤海区域进行了技术攻关,形成了地层压力精准预测与监测、裂缝性漏失量化评估、多场耦合井眼稳定性分析、深层硬岩钻井提速、裂缝性储层保护等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渤海区域 5000~5500 m埋深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与开发,阶段满足了深层油气的钻探需求.依托研究形成的系列关键技术,渤海区域相继成功钻探并发现了BZ19-6大型凝析气田、BZ13-2深层油田、BZ26-6亿吨级隐蔽型潜山油田等系列深层油气田,钻井周期由最初的 140 d下降至不到 40 d,并创造了 5100 m深井最短 31 d建井记录,为渤海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深层油气钻井提速裂缝性储层储层保护

    考虑分段流变模式的深井井筒压力精确预测模型

    柳贡慧杨宏伟李军张更...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深井、特深井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范围宽,钻井液流变性受超高温超高压影响显著,基于常规流变模式的井筒压力预测误差较大,文章通过开展温度为 20~220℃、压力为 0.1~200 MPa的水基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流变性测试实验,提出了不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的钻井液分段流变模式优选方法,建立了考虑多因素综合影响的钻井井筒压力精确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钻井液流变曲线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单一流变模式无法完全表征钻井液的流变特性;赫巴流变模式对 100℃以下的水基钻井液和 140℃以下的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适用性更好,其他温度范围内罗斯流变模式的适用性更好;分段流变模式对井底压力的影响较为明显.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井底压力预测误差在 0.3 MPa以内,立管压力预测误差小于 0.6 MPa;相对于油基钻井液,水基钻井液中的井筒压力预测误差更小.研究结果能够为超深井、特深井井筒压力精确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深井分段流变模式井筒压力钻井液

    基于管柱动力学的特深井通井组合刚度评价方法与应用

    祝效华李文哲李柯陈力力...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特深井钻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井眼尺寸大和深度深的影响,钻井过程中极易出现微井斜、扩径缩径和井壁台阶等,导致套管下入困难,因此通井钻具组合评价尤为重要.目前,现场使用的评价方法常忽略了管柱下入过程中与井壁的碰撞和变形,导致通井效果时好时坏.为了辅助现场施工,文章基于全井管柱动力学模型和HHT-α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管柱下入的动态过程的通井钻具组合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实测井眼轨迹、井眼扩大率和下入阻力等要素.通过某特深井三开下套管前的钻具组合进行实例计算分析,表明井眼扩大率和套管串下入阻力对通井能力和套管下入影响较大,当井眼扩大率较小且套管串下入阻力较大时,需要使用刚度较大的多扶正器通井钻具组合.本方法可以实现实测井况条件下比较精准的刚度对比模拟,也成功指导了案例井Ø486 mm套管的安全下入.

    特深井通井钻具组合管柱动力学模型刚度比井眼扩大率下入阻力

    塔里木油田超深层钻井技术进展及难题探讨

    王春生王哲张权卢俊安...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塔里木油田以超深特深层为代表的深地油气资源开发对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塔里木油田创新形成了超深复杂井井身结构设计、超深难钻地层钻井提速、超深大斜度井水平井钻井、超深复杂地层钻完井液、超深复杂地层固井、高温高压井完整性、超深复杂井井控等一系列超深层钻井技术,保障深地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并创造多项纪录.伴随超深井数量持续增加,工程地质条件更加复杂,井下环境更加苛刻,超深层钻井过程势必面临新的工程难题和挑战,严重制约深地油气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为此,通过概括塔里木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深地钻井工程技术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并结合新的勘探开发形势与油气开发要求,指出了塔里木油田钻井工程技术从超深层迈入特深层新时期的焦点问题及攻关发展方向,为国内外深地复杂油气井安全高效钻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塔里木油田超深层特深层高温高压钻井工程技术

    深地勘探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思考

    谭宾张斌陶怀志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深地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进一步发展,深地领域将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调研国内外深地勘探钻井的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深地勘探钻井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井身结构设计、高效破岩、钻井提速、抗高温高压测控工具、耐高温钻完井液、井筒压力精细控制、复杂故障防控、高温固井、钻井装备等在深地勘探钻井中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深地勘探钻井中有待继续攻关完善上部大尺寸井眼的钻井、多压力系统安全钻进、抗超高温井筒工作液以及抗高温高压随钻测量工具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并指明在地质工程协同发展基础上,大尺寸井眼提速、多压力系统安全钻井、高温井筒工作液、高温高压随钻测量和井下工具、完井试油技术和装备发展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的攻关思路,期望为中国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深地勘探超高温高压钻井技术发展现状攻关思路

    四川盆地双鱼石区块特深井井身结构设计与适用性评价研究

    许期聪付强周井红陈宽...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双鱼石区块震旦系特深井存在5个套管必封点和2个复杂风险点,井身结构设计存在较大难度.文章在调研国内外已钻特深井井身结构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双鱼石震旦系特深井所需套管层序多、强度高,现有国内外特深井井身结构方案无法在双鱼石区块震旦系特深井直接应用,需要自主研发.根据国内外现有钻井技术条件,文章建立了2套不使用膨胀管的适合特深井的套管和钻头尺寸匹配模型,并结合邻区钻探经验和本区块的地质特征,设计出适合双鱼石震旦系特深井的井身结构方案;然后对该井身结构开展了套管柱强度校核、水力学、钻柱力学及钻机作业能力的评价,对现有部分套管、钻杆等不满足安全钻井要求的情况,优化设计定制了专用套管、钻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套井身结构方案,作业过程中钻机负荷最大为6856 kN,现有ZJ120型钻机及配套的70 MPa钻井泵可满足施工需求,配套设计的套管、钻柱、水力参数满足井下安全作业的需求,具有可实施性,可为国内相似区块的特深层勘探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双鱼石区块特深井井身结构设计适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