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矢镞叶蟹甲草中1个新的8-O-3'型新木脂素

    金岸刘思李港阮汉利...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矢镞叶蟹甲草Parasenecio rubesc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MCI小孔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矢镞叶蟹甲草全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学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运用MTT法测试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矢镞叶蟹甲草9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8S-3-(3,4-methylenedioxybenzyl)-7,9-diangeloyloxy-5'-methoxy-9'-hydroxy-8-O-3'-neolignan(1)、黄体酮(2)、孕甾-1,4-二烯-3,20-二酮(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珊瑚菜内酯(6)、异茴芹素(7)、咖啡酸乙酯(8)、(+)-annuionone D(9)、(-)-asperentin (10).结论 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1种新的8-O-3'型新木脂素,命名为矢镞叶蟹甲草素W.化合物2和3为植物来源的较少见的孕甾烷类成分.化合物1在给药浓度为100 μmol/L时,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矢镞叶蟹甲草新木脂素孕甾烷黄体酮矢镞叶蟹甲草素W孕甾-1,4-二烯-3,20-二酮

    拟鹿角灵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董观海马青云杨理谢晴宜...
    334-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研究拟鹿角灵芝Ganoderma amboinense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UV、IR、HR-ESI-MS及1D、2D-NMR)鉴定了它们的结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3-(4,5-dimethylthiazo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及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拟鹿角灵芝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anosta-7,9(11)-dien-3β-acetyloxy-24-methoxy-25,26-dihydroxy (1)、赤芝萜醇B(2)、灵芝萜酮二醇(3)、11-oxo-赤芝二醇(4)、lanosta-7,9(11)-dien-3β-acetyloxy-24,26-dihydroxy-25-methoxy(5)、灵芝醇B(6)、灵芝醇A(7)、3α-acetyloxy-15α-hydroxylanosta-7,9(11),24E-trien-26-oic acid (8)、(24S,25R)-25-methoxylanosta-7,9(11)-dien-3β,24,26-triol (9)、灵芝醇F(10).化合物1~5对α-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6.0%、50.8%、52.8%、76.9%和88.0%;化合物7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7.9%,化合物5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抑制率为67.2%.结论 所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均为灵芝三萜类结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拟鹿角灵芝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鹿角灵芝醇A.化合物1~5对α-糖苷酶有一定抑制活性,化合物7和5有较弱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拟鹿角灵芝三萜抗肿瘤活性α-糖苷酶抑制活性赤芝萜醇B灵芝醇A拟鹿角灵芝醇A

    独子藤中1个新的木栓烷型三萜

    宁若男贾冬玲王晓婧徐佳琦...
    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独子藤Celastrus monospermus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浸提法进行提取,利用溶剂萃取法和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化合物纯化,并运用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新化合物绝对构型.结果 从独子藤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羰基-11β,12α-二羟基木栓烷(1)、monospermonol (2)、3-羰基-12α-羟基木栓烷(3)、D∶A-飞齐墩果-29-醇-3-酮(4)、3-羰基-20α-木栓烷酮酸(5)、23-nor-6-oxodemethylpristimerol (6)、去甲基泽拉木醛(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独子藤素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独子藤木栓烷型三萜单晶衍射独子藤素ⅠD∶A-飞齐墩果-29-醇-3-酮去甲基泽拉木醛

    浙麦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小辉袁名睿陆礼和梅双喜...
    34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浙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的化学成分,为浙麦冬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HPD100大孔吸附树脂、ODS、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浙麦冬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hiluone E(1)、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2)、柳杉二醇(3)、(22S)-胆甾-5-烯-1β,3β,16β,22-四醇1-O-α-L-吡喃鼠李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4)、11-桉叶烯-4β,9β-二醇(5)、3-桉叶烯-1β,11-二醇(6)、capillosanane Z(7)、4-羟基苯乙醇(8)、腺苷(9)、龙脑7-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己二酸二乙基己酯(11)、N-顺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12)、烟曲霉三唑酯A(13)、1-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4-烯丙基苯(14)、3-O-α-L-吡喃鼠李糖基-1-O-磺酰基-(25S)-鲁斯可皂苷元(15)、(+)-丁香脂素(16)、苏式-愈创木基甘油8'-香草酸醚(17)、osmanthuside H(18).结论 化合物1、5~8、11~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浙麦冬shiluoneE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柳杉二醇11-桉叶烯-4β,9β-二醇3-桉叶烯-1β,11-二醇capillosananeZ(+)-丁香脂素

    藏药亚吉玛(长梗金腰)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俞志凌张驰甘慧琴邓文赞...
    354-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藏药亚吉玛(长梗金腰Chrysosplenium axillare)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NMR和HR-ESI-MS等光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7个高度氧化的黄酮醇衍生物及4个三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6,4'-三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6-O-β-D-葡萄糖苷(1)、5,6,3 '-三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6-O-β-D-葡萄糖苷(2)、chrysosplenoside H(3)、5-O-demethylapulein (4)、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5)、5,2 '-二羟基-3,7,4',5'-四甲氧基黄酮(6)、chrysosplenol C(7)、5,2',5'-三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8)、axillarin (9)、brickellin (10)、槲皮素(11)、芦丁(12)、isorientin (13)、chrysosplenosideE (1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5)、5,6,3',4'-四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6-O-β-D-葡萄糖苷(16)、tomentin(17)、β-peltoboykinolic acid(18)、3α,16α-二羟基-4,4,9,14-四甲基-(9β,10α)-19-去甲孕酮-5-烯-11,20---酮(19)、3α,16α,20,25-四羟基-(l0α)-葫芦素-5-烯-11,22-二酮(20)、6α,23α-环氧-3β,20β-二羟基-10αH,23βH-葫芦素-5,24-二烯-11-酮(21).结论 化合物2、4~6、8、9、19~21为首次从金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梗金腰中分离得到.

    长梗金腰高度氧化黄酮醇齐墩果烷型三萜葫芦烷型三萜降三萜

    和厚朴酚自微乳给药系统制备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质量评价研究

    李桂华赵子晨蒋满意王世锋...
    362-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和厚朴酚自微乳给药系统(HN-SMEDDS)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拟三元相图法筛选HN-SMEDDS的辅料.在此基础上,以微乳粒径大小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HN-SMEDDS处方.然后采用电导率法对最优处方的HN-SMEDDS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质量进行体外评价.结果 优化后HN-SMEDDS配方为聚山梨酯8071.54%,PEG20014.62%,花生油10.56%,蓖麻油3.28%;在该配方下,和厚朴酚载药质量浓度为60 mg/mL,用纯水将其稀释3倍以上可形成水包油(O/W)微乳液,其平均粒径为(16.83±0.35)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89±0.021,Zeta电位为(-15.530±0.205)mV.HN-SMEDDS在5~400倍稀释形成的微乳液稳定性良好,分散介质类型对其粒径无显著性影响,在-20℃或在室温条件下贮存15 d仍可稀释形成稳定微乳液.该自微乳可显著延长和厚朴酚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时间和提高其在人工小肠液中的释放度.结论 优化的HN-SMEDDS制备工艺简单、微乳粒径小、PDI小、稳定性好、制备成本低、能有效提高和厚朴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在人工小肠液中的释放度.

    和厚朴酚自微乳给药系统拟三元相图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质量评价电导率法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枳实薤白桂枝汤质量标志物预测

    徐瑞杰薛蓉梅茜宫静雯...
    372-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枳实薤白桂枝汤(Zhishi Xiebai Guizhi Decoction,ZXGD) 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ZXGD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 首先建立ZXGD的HPLC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ZXGD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对其潜在的Q-Marker进行预测.结果 ZXGD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7个色谱峰;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34个核心靶点、8条代谢通路,根据化合物、靶点以及信号通路之间的连接度,初步预测厚朴酚、和厚朴酚、辛弗林、邻甲氧基肉桂醛4个成分为ZXGD潜在的Q-Marker.结论 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ZXGD治疗疾病潜在的Q-Marker,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ZXGD的质量控制,也为深入研究ZXGD的质量标准和作用机制提供支撑和参考.

    枳实薤白桂枝汤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质量标志物经典名方厚朴酚和厚朴酚辛弗林邻甲氧基肉桂醛

    整合文献计量学、血清药物化学及网络药理学辨识经典名方化肝煎关键质量属性研究

    聂欣庞兰鲜静张星...
    382-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有效性初步辨识化肝煎治疗胃炎的关键质量属性.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探析化肝煎主要临床适应证;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化肝煎体外化学成分及体内入血移行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肝煎"入血成分-胃炎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拓扑学分析,得到网络中与主要临床适应证密切相关的核心功效成分.结合文献数据支撑,确定化肝煎的关键质量属性.结果 化肝煎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胃炎.体外共鉴定出化肝煎中泽泻醇B、贝母辛、圣草次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75个成分,体内共检测到16个化肝煎入血原型成分,分别为莽草酸、丹皮酚、芍药苷、牡丹皮苷E、西贝母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对羟基苯甲酸、香风草苷、香草乙酮、6-去甲氧基桔皮素、甜橙黄酮、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桔皮素.化肝煎治疗胃炎涉及AKT1、TNF、VEGFA、MAPK1、EGFR等95个潜在靶点,可能通过调控C型凝集素受体、PI3K-Akt、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甜橙黄酮、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丹皮酚、芍药苷作为化肝煎的关键质量属性.结论 辨识的化肝煎关键质量属性可为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提供依据.

    化肝煎文献计量学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关键质量属性胃炎UPLC-Q-ExactiveOrbitrap-MSC型凝集素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甜橙黄酮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丹皮酚芍药苷

    双靶向共载紫杉醇及白藜芦醇纳米系统构建及其体外抗多药耐药肿瘤研究

    陈聪慧张佩语
    395-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具有肿瘤双靶向功能的仿脂蛋白结构纳米载体(FA-BSA-LC/SPC),共载紫杉醇(paclitaxel,PTX)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v),用于抗多药耐药肿瘤研究.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为构建仿脂蛋白结构纳米载体的蛋白部分,叶酸(folic acid,FA)通过偶联在BSA上形成偶联蛋白FA-BSA,与载药脂质核心部分(LC/SPC-PTX+Rev)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利用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制剂的体外释药行为;通过纳米制剂在血浆中的凝聚变化对其血浆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MTT法对载药纳米制剂进行多药耐药细胞毒性研究;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仿脂蛋白结构纳米载体肿瘤双靶向效果.结果 制备的纳米制剂具有较高的紫杉醇及白藜芦醇包封率(分别为91.02%、91.30%),适用于药物紫杉醇-白藜芦醇(4∶1)的共载:载药纳米制剂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药物行为;在血浆孵育后的粒径分布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其在血浆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细胞毒性研究发现FA-BSA-LC/SPC-PTX+Rev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通过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FA-BSA-LC/SPC具有明显的肿瘤双靶向功能.结论 FA-BSA-LC/SPC-PTX+Rev作为具有生物相容性、肿瘤双靶向功能的一种仿脂蛋白结构纳米载体共载药物紫杉醇及逆转剂白藜芦醇,达到理想的治疗多药耐药肿瘤效果.

    双靶向纳米载体紫杉醇白藜芦醇逆转多药耐药抗肿瘤仿脂蛋白结构叶酸缓释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的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的提取工艺研究

    杨艳玲李花花黄嘉怡张翼...
    403-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出膏率及芍药苷、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率作为TSD提取工艺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CPPs与CQAs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建模型的方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失拟值不显著,表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结果,建立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对空间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40~80 min,加水量11~15倍.所得制剂中间体出膏率为49.48%,芍药苷提取率为2.53 mg/g,阿魏酸提取率为0.30 mg/g,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率为0.58 mg/g.结论 TSD提取工艺稳定,所得制剂中间体与基准样品质量属性接近,可为后续颗粒剂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提取工艺响应面法质量源于设计出膏率芍药苷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