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葛根芩连汤抑制TNF-α诱导的Caco-2细胞氧化损伤配伍规律研究

    林川董文敏张倩芸刘王振祖...
    6492-6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缓解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结肠癌Cac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及其配伍规律.方法 将Caco-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80μg/L)组、小檗碱(6.73μg/mL)组及葛根芩连汤配伍组(全方组、去甘草组、去葛根组、葛根甘草组和黄芩黄连组,18.75 μg/mL).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给予TNF-α预处理2h,再给予相应药物处理24h.MTT检测Caco-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还原型辅酶 Ⅰ/Ⅱ 醌氧化还原酶 1[NAD(P)H quinine oxidoreductase 1,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 1,HO-1)mRNA和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Nrf2蛋白入核情况.结果 5.0~25.0μg/mL的含药培养基和10~80μg/L的TNF-α对Caco-2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与TNF-α组比较,各给药组Caco-2细胞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除去葛根组和黄芩黄连组外,其余各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水平明显升高(P<0.01);除去葛根组外,其余各给药组Nrf2 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全方组和去甘草组NQO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0.01),全方组和葛根甘草组HO-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0.01);除黄芩黄连组外,其余各组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除去葛根组和黄芩黄连组外,其余各组NQ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Nrf2蛋白入核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 缺少葛根对葛根芩连汤抑制Cac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较大影响.

    葛根芩连汤葛根配伍规律氧化应激结肠癌细胞

    香丹注射液中致类过敏反应成分筛选及机制初探

    庞菲王弯弯郝瑞瑞周甜雨...
    6500-6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香丹注射液中可能存在的致类过敏成分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Auto Dock Tools Vina软件,以人类 Mas 相关 G 蛋白偶联受体 X2(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X2,MRGPRX2)和小鼠 MRGPRb2 为目标蛋白,对香丹注射液中的水溶性酚酸类物质进行分子对接,并将香丹注射液及与MRGPRX2和MRGPRb2有较高结合(≤-25.10 kJ/mol)的组成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迷迭香酸、紫草酸与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孵育1 h,检测组胺(histamine,His)和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释放率,筛选出致类过敏成分,进一步观察丹酚酸B及紫草酸刺激P815细胞胞内Ca2+动员及细胞脱颗粒情况,最后进行小鼠后爪外渗实验验证.结果 P815细胞分别给予香丹注射液(1:25、1:250)及丹酚酸B(100 μg/mL)和紫草酸(100μg/mL)刺激后,His、β-Hex释放均显著升高(P<0.01).P815细胞分别给予丹酚酸B(100μg/mL)和紫草酸(100μg/mL)刺激后,胞内Ca2+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并有脱颗粒现象.丹酚酸B(43.5、21.7 μg/kg)和紫草酸(43.5 μg/kg)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后爪伊文思蓝渗出程度(P<0.05、0.01).结论 香丹注射液诱导的类过敏反应可能与丹酚酸B和紫草酸有关,且丹酚酸B和紫草酸诱导的类过敏反应可能与动员Ca2+内流相关.

    香丹注射液类过敏反应分子对接丹酚酸B紫草酸P815细胞

    活血荣络方调控生物钟蛋白Bmal1改善bEnd.3细胞糖氧剥夺/复氧损伤后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张宇星张瑛曾富康郭纯...
    6509-6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阴阳理论及活血荣络方(Huoxue Rongluo Recipe,HXRL)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HXRL调控生物钟蛋白脑和肌肉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Bmal1)促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受到糖氧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后各时间点生物钟蛋白Bmal1和Clock的表达;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分析(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ChIP-seq)明确Bmal1在全基因组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bEnd.3细胞生物进程、细胞组成及分子功能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HXRL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浓度,敲降bEnd.3细胞Bmal1基因,设置对照组、模型组、HXRL含药血清组、si-Bmal1组和si-Bmal1+HXRL含药血清组,通过划痕、迁移、成管等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神经源性基因Notch同源蛋白1(neurogenic locus notch homolog protein 1,Notch1)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Notch1 蛋白胞内结构域(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和 δ 样蛋白 4(delta-like protein 4,DLL4)蛋白表达.结果 bEnd.3细胞受到OGD/R损伤后,Bmal1及Clock蛋白表达逐渐升高,造模8、12、16、20 h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0.001).ChIP-seq提示Bmal1在内皮细胞中参与细胞发育、分化、增殖等进程,靶向调节VEGF、Notch1启动子区域.CCK-8实验结果显示,bEnd.3细胞受到OGD/R损伤后,10%的HXRL含药血清可有效改善细胞活力(P<0.001).划痕、迁移及成管实验证实HXRL含药血清可有效改善bEnd.3细胞OGD/R损伤后的迁移能力及血管生成能力(P<0.05、0.01、0.001),但在Bmal1敲降株中,该促进作用被抑制(P<0.05、0.01、0.001).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XRL含药血清可进一步升高OGD/R损伤的bEnd.3细胞中VEGF、MMP2、NICD、DLL4、Bmal1及Clock蛋白表达(P<0.05、0.01、0.001),在Bmal1敲降株中,HXRL含药血清对VEGF、MMP2、NICD及DLL4的促表达作用被抑制(P<0.05、0.01、0.001).结论 HXRL可有效促进内皮细胞经OGD/R损伤后的血管生成能力,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生物钟Bmal1蛋白密切相关.

    活血荣络方脑梗死生物钟蛋白Bmal1氧糖剥夺Bmal1敲降株血管新生

    枳实化学成分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关联性分析及实验验证

    曲中原李苏楠孙志伟孙向明...
    6521-6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枳实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10批枳实水煎液进行分析,确定共有成分;采用不规则喂养和夹尾刺激建立FD大鼠模型,以小肠碳末推进率、胃排空率及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建立色谱图中共有峰峰面积与药效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出枳实治疗FD的药效物质,并通过斑马鱼肠蠕动模型进行药效验证.结果 10批枳实水煎液中共指认35个共有成分,通过灰色关联度和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辛弗林、马尔敏、黄柏酮、N-甲基酪胺、圣草次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共8个成分为枳实治疗FD的潜在药效物质.选择药效相关性较强、易得、可测的圣草次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进行实验验证,发现这5个成分均显著促进斑马鱼肠道蠕动(P<0.01).结论 圣草次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为枳实治疗FD的药效物质.

    枳实功能性消化不良肠道蠕动圣草次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

    基于PINK1/Parkin通路研究槲皮素减轻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

    唐森方建高立功黄一苇...
    6529-6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研究槲皮素减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及槲皮素低、中、高(25、50、100mg/kg)组和欧来宁(14.8g/kg)组,另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给予药物干预21d后,采用穿梭箱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各组大鼠步入潜伏期(step-through latency,STL)及在暗室中花费的总时间(total time spent in the dark chamber,TDC);采用Niss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IL-1β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与PINK1/Park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及超微结构受损严重,神经元内出现少量自噬体;STL显著降低(P<0.05),TDC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中Ach和5-H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IL-6、IL-17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 1 light3 Ⅱ,LC3Ⅱ)/LC3Ⅰ、Beclin1、PINK1和 Parkin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及超微结构受损减轻,且神经元自噬现象增强;STL显著升高(P<0.05),TDC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Ach及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IL-6、IL-17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LC3Ⅱ/LC3I、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槲皮素可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降低VD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海马神经元炎症损伤,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其痴呆症状.

    槲皮素血管性痴呆海马神经元损伤自噬PTEN诱导激酶1/帕金蛋白信号通路

    基于"黜浊培本"理论探讨健脾利湿化瘀法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张小青贾英杰王林欢牟睿宇...
    6536-6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黜浊培本"理论探讨健脾利湿化瘀法联合醋酸阿比特龙加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mCRPC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醋酸阿比特龙,4片/次,1次/d;醋酸泼尼松片,1片/次,2次/d;如有骨转移,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每28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利湿化瘀方"化裁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期,28d为1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骨痛数字评分(numericrating scale,NRS)、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prostate,FACT-P)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45.45%、疾病控制率为72.73%,与对照组(37.93%、65.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IP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社会及家庭状况、功能状况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在PSA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水平(P<0.05),且观察组t-PSA、f-PSA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骨痛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骨痛NR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得到了改善,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疲劳方面显示出了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利湿化瘀法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治疗mCRPC可以降低PSA水平、缓解疲劳症状、缓解骨痛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健脾利湿化瘀法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醋酸阿比特龙临床疗效减毒增效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

    董敬彭小芸付西任益锋...
    6544-6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肺结节(pulmonarynodule,PN)的用药规律,预测核心药物组合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构建肺结节处方数据库,运用R语言对处方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核心药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从TCMSP数据库和OMIM等数据库中分别获取药物与肺结节相关的靶点,取交集靶点后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中,运用Network Analyzer工具计算网络拓扑参数并得到关键靶点.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成分与靶点进行反向验证.结果 数据库共筛选得到53首处方,涉及213味中药,统计发现这些中药多味甘、苦,性寒,归肺经.关联规则分析提示甘草与茯苓、半夏是具有强关联性的3组合药对.核心药物组合"甘草-茯苓-半夏"与肺结节的交集靶点85个,经拓扑分析得到其治疗肺结节的17个关键靶点,包括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等.基于DIVID平台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主要涉及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如癌症中的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 in cancer)、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以及病毒相关通路如乙型肝炎(hepatitisB)、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infection)和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等多种复杂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对接良好,其中黄芩素与MAPK3结合性最好.结论 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组方用药多以健脾益肺、行气化痰、活血祛瘀为主,辅以清热散结的同时,注重调畅气机;其核心药物组合"甘草-茯苓-半夏"治疗肺结节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免疫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为中医药治疗肺结节提供理论依据,以及进一步发掘其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方向.

    中医药肺结节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用药规律作用机制甘草-茯苓-半夏

    口服中药复方制剂联合抗病毒药治疗艾滋病的网状Meta分析

    邓玉霞谭瑶谢小丽钱珍珍...
    6558-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估不同中药复方制剂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艾滋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ofScience数据库中口服中药复方制剂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2年1月28日.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后,通过Cochrane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运用Statal4.0分析数据.结果 最终纳入28篇文献,共2566例患者,治疗组1442例,对照组1124例,中药复方制剂9种.在提升CD4+T细胞水平方面,抗艾扶正胶囊[SMD=1.33,95%CI(0.38,2.28)]>艾复康胶囊[SMD=0.91,95%CI(-0.03,1.85)]>艾灵颗粒[SMD=0.54,95%CI(-0.22,1.30)];在改善 CD8+T 细胞水平方面,清毒胶囊[SMD=-0.67,95%CI(-1.39,0.05)]>艾可清胶囊(颗粒)[SMD=-0.32,95%CI(-0.79,0.14)]>芪灵汤[SMD=-0.33,95%CI(-0.87,0.21)];在提升 CD4/CD8 值方面,艾复康胶囊[MD=0.15,95%CI(0.03,0.27)]>康爱保生胶囊(胶囊)[MD=0.11,95%CI(-0.03,0.25)]>艾灵颗粒[MD=0.02,95%CI(-0.12,0.15)];在控制病毒载量方面,艾复康胶囊/艾可清胶囊(颗粒)[SMD=-0.34,95%CI(-0.59,-0.08)]>康生爱保胶囊(胶囊)[SMD=-0.27,95%CI(-0.47,-0.07)]>艾复康胶囊[SMD=-0.21,95%CI(-0.54,0.12)].在不良反应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法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安全性较高.结论 在抗病毒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能提高艾滋病临床的综合疗效,其中艾复康胶囊和艾灵颗粒总体疗效较突出,但因纳入文献质量偏低,故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中药复方制剂艾滋病网状Meta分析艾可清胶囊(颗粒)艾复康胶囊参灵扶正胶囊康爱保生丸(胶囊)抗艾扶正胶囊复方扶芳藤合剂芪灵汤清毒胶囊艾灵颗粒

    中药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剑王欣欣于健王海清...
    6573-6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病毒性疾病的频发,越来越意识到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重要性.中药含有结构多样化的生物活性物质,为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模板结构.因其具有新颖性、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而成为新药开发的宝贵来源.中药有效成分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病毒与受体结合、直接杀灭病毒、增强免疫系统、抑制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反应等,以抗病毒作用机制为依据对具有抗病毒活性成分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病毒天然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变异株在内病毒的流行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病毒的爆发.

    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大黄素青蒿琥酯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2柴胡皂苷C抗病毒作用机制

    百合多糖的化学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白光剑陈少丹张普照熊诗慧...
    6583-6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合是传统中医药中一味重要的滋阴药,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同时还是一味营养丰富的食材.多糖作为百合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多重作用.通过对国内外百合多糖的研究报道进行系统整理,综述不同来源百合多糖的结构特征、结构修饰与生物学活性,为百合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百合多糖结构特征结构修饰硒化硫酸化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