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秦艽WRKY转录因子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何懿菡尹洋洋胡伟李铂...
    7499-7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生信技术分析秦艽WRKY家族,为进一步研究GmWRKY转录因子对秦艽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信息.方法 基于秦艽转录组注释结果挖掘WRKY家族成员,通过NCBI-tBlastx和SMART保守结构域预测进一步筛选得到41条WRKY序列并进行生信分析.基于getorf预测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区,对41条序列的ORF片段进行MEME保守基序分析和ClustalW比对,采用MEGAX构建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系统发育树.利用Omicshare GO对41个WRKY成员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进行WRKY成员蛋白互作网络预测分析.通过转录组FPKM值对GmWRKY成员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热图分析,并对蛋白互作核心成员进行基因相对表达分析.结果 41个秦艽WRKY成员中大部分成员的保守基序为"WRKYGQK",仅GmWRKY27保守基序发生氨基酸突变,为"WRKYGKK".依据WRKY特征结构域将41条序列的51个结构域分为3大类和8个亚类型,第Ⅰ大类为氮端(N)和碳端(C),第Ⅱ大类下设5个亚类型,以及第Ⅲ大类;此外,系统进化树可将 51 个 WRKY 结构域分成4 大组,Group Ⅰ[Ⅰ(N)]、GroupⅡ(Ⅱa+Ⅱb)、GroupⅢ[Ⅰ(C)+Ⅱc]、GroupⅣ(Ⅱd+Ⅱe 和Ⅲ),该结果与经典的WRKY家族分类特点基本一致.GO分析发现秦艽WRKY家族成员广泛参与代谢调控过程.当茉莉酸甲酯(jasmonic acid methyl ester,MeJA)诱导秦艽后,蛋白网络互作的核心成员GmWRKY1和GmWRKY17表达显著提高,推测这些WRKY成员与秦艽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关系密切.结论 为进一步开展秦艽WRKY转录因子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秦艽WRKY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转录组分析次生代谢产物

    刺柏属4种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舒军霞杨林周涛沈莲文...
    7507-7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刺柏属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垂枝香柏J.pingii、昆明柏J.gaussenii和铺地柏J.procumbens 4种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及影响其密码子偏好性的因素.方法 利用CodonW、CUSP、SPSS等软件对4种刺柏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 4种刺柏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GC含量在35.8%~37.3%,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值在47.10~47.79,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分析表明影响4种刺柏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因素有选择和突变.同时利用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值和ENC值筛选出共65个最优密码子,其中有9个密码子为4种刺柏属植物共有的最优密码子.结论 4种刺柏属药用植物密码子偏好使用A/T结尾,其密码子使用偏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通过对4种刺柏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进行分析及外类群聚类分析验证,揭示影响其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因素,为后续刺柏属叶绿体基因组外源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刺柏属圆柏垂枝香柏昆明柏铺地柏密码子偏好性最优密码子自然选择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干姜质量快速评价研究

    张振宇常相伟严辉余代鑫...
    7516-7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干姜中多指标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方法,对不同产地干姜进行快速无损的质量评价,提高干姜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建立同时测定干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等4个主要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以其测定值为参比;采集不同产地干姜的近红外光谱,比较筛选出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优选出最佳光谱区间,构建干姜各指标成分的最优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定量模型.结果 建立的干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最佳PLSR定量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2c)分别为0.973、0.980、0.979和0.938,预测决定系数(R2p)分别为0.926、0.920、0.883和0.781,4个定量模型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均大于2,表明建立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的预测值与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所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可以实现干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等4个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快速预测,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为干姜质量的快速评价提供依据.

    干姜近红外光谱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定量模型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不同基原小檗皮品种鉴别的指标性成分

    徐鑫梅杜欢易欢武鑫玥...
    7524-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基原小檗皮药材(甘肃小檗Berberidis kansuensis Schneid.、鲜黄小檗B.diaphana Maxim.、匙叶小檗B.vernae Schneid.和刺红珠B.dictyophylla Franch.)的整体化学成分差异,筛选品种鉴别的指标性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基原小檗皮药材的整体化学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和方差分析筛选不同基原鉴别的化学标志物.结果 共鉴定了 47个化学成分,包括24个生物碱类、12个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5个糖类及其衍生物,以及6个其他类成分.筛选出药根碱、四氢巴马汀、蟾毒色胺内盐等12个化学标志物.结论 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有效阐明小檗皮不同基原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为其品种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小檗皮甘肃小檗鲜黄小檗匙叶小檗刺红珠UPLC-Q-ExactiveOrbitrapMS代谢组学品种鉴定化学标志物药根碱四氢巴马汀蟾毒色胺内盐

    艾叶及其腺毛显微鉴定研究

    刘孟奇回成程陈随清郭涛...
    7532-7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艾Artemisia argyi叶及腺毛的显微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方法 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艾叶进行显微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艾叶上、下表面均分布有腺毛和非腺毛.腺毛由2列细胞构成,其头部由4或6个细胞对叠而成,柄部和基部各由2个细胞构成;非腺毛均为T形,柄由2~5个细胞构成,按照顶细胞特点将T形非腺毛分为2种:一种顶细胞呈长梭形而弯曲(Ⅰ型);另一种顶细胞呈细丝状,极长、扁平且扭曲(Ⅱ型).草酸钙簇晶直径3~40μm,多存在于叶肉细胞中;上表面气孔稀少,下表面气孔多,气孔为不定式;上、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均为波状弯曲.常见螺纹导管,偶见环纹、梯纹、网纹和孔纹导管.组织化学研究显示,腺毛有挥发油、萜类、黄酮类等成分.结论 为下一版《中国药典》艾叶显微鉴定相关内容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显微鉴定腺毛非腺毛组织化学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辉谢兴文赵永利李宁...
    7543-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关节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影响整个关节组织.中药因低不良反应、低成本、多靶点起效等优势在骨关节炎的防治中占据重要位置.研究发现中药有效成分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基质降解酶、调节软骨细胞代谢及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方面.主要综述了中药有效成分防治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在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和依据.

    中药有效成分骨关节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基质降解酶软骨细胞代谢信号通路

    中药多糖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健李全周妍妍
    7553-7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以及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AD的实验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多糖在防治AD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综述了防治AD的中药多糖来源、作用途径,中药多糖防治AD的作用机制(抑制β-淀粉样蛋白生成、降低Tau磷酸化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自噬、改善能量代谢等),旨在为中药多糖类成分防治AD的临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中药多糖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Tau磷酸化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细胞凋亡自噬能量代谢

    中药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刘伟吴江平袁平川邵太丽...
    7566-7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糖是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内脂质过载为特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多糖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紊乱、调节肠道菌群、减轻胰岛素抵抗与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途径改善NAFLD.归纳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多糖改善NAFLD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期为多糖在NAFLD防治中的治疗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多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肠道菌群

    地黄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田文国刘毅盖晓红王春芳...
    7575-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常见的由多因素共同导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T2DM发病率持续升高并趋于年轻化.地黄是传统的常用大宗药材之一,近年来发现地黄在治疗T2DM及其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地黄治疗T2DM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对地黄单味药材及其有效成分和含地黄的中药复方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基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肠道菌群失衡等方式治疗T2D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地黄治疗T2DM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参考.

    2型糖尿病地黄药效成分复方作用机制

    经典名方一贯煎的历史沿革、现代研究进展和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胡钰荧陈丽李淑萍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7585-7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名方一贯煎出自清代魏之琇所著《续名医类案》,为滋阴疏肝之良方.从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 面对一贯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五原则"对一贯煎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补骨脂素、法卡林二醇、甲基麦冬高异黄酮A、甲基麦冬高异黄酮B、甲基麦冬黄烷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B、鲁斯可皂苷元、洋川芎内酯Ⅰ、藁本内酯、阿魏酸、梓醇、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甜菜碱和川楝素可作为一贯煎的Q-Marker,为其后续基准样品的制备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一贯煎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补骨脂素法卡林二醇甲基麦冬高异黄酮A甲基麦冬高异黄酮B甲基麦冬黄烷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B鲁斯可皂苷元洋川芎内酯Ⅰ藁本内酯阿魏酸梓醇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甜菜碱川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