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动化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动化应用
自动化应用

陈胜

月刊

1674-778X

editor@auto-apply.com

023-67605105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龙溪镇武陵路上海大夏B栋17-4《自动化应用》杂志社

自动化应用/Journal Automation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自动化应用》杂志是由国家科技部主管,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月25日出版,在国内外自动化类杂志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实用性技术杂志。电厂、煤矿、水厂、冶金、造纸、机械、石化、化工、纺织、建材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定修制理论的配电设备检修周期可靠性优化研究

    崔洋硕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配电设备传统故障性检修存在劳动强度大、维护成本较高、事故性停机影响产量等问题,研究了配电设备周期检修理论下的配电设备检修可靠性优化策略,通过对配电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类统计,建立了不同故障模式下的配电设备维护对策模型,并搭建了配电设备故障树模型,基于故障模型树和可靠性理论,优化了配电设备检修周期.在某配电网公司进行现场应用后表明,优化后的配电设备检修周期有效提高了110 kV配电设备的运维效率和检修质量,降低了维护成本,每年可节省巡检成本15万元左右,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配电设备检修周期定修制高效维护可靠性优化

    真空有载分接开关主触头烧蚀研究

    贾远温彭锋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空有载分接开关(OLTC)作为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的关键组件,用于补偿换流变网侧交流电压波动、实现直流降压运行模式.OLTC主触头运行时需要频繁操作,长期运行在机械力和电气应力的作用下,主触头表面被烧蚀.因此,分析了主触头材料物理性能、触头间隙电弧磁流体动力学(MHD)动态模型以及接触电阻数学模型,为真空OLTC主触头的运行和电气烧蚀机理分析提供了有益参考.

    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电弧磁流体动力学

    基于红外图像技术的高压电气设备内部缺陷自动诊断

    宋磊成鲁钰张清
    115-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气设备内部缺陷检测精度,提出基于红外图像技术的高压电气设备内部缺陷自动诊断方法.通过红外图像技术处理设备缺陷的红外图像,对处理噪声后,提取高压电器设备内部的发热源特征,利用可形变卷积神经网络实现高压电气设备内部缺陷的自动化诊断.结果表明,红外图像技术能准确、快速地识别高压电气设备内部的发热源及潜在缺陷,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红外图像技术高压电气设备内部缺陷自动诊断

    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应用研究

    赵晨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综放开采智能化因在理论、技术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而造成的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较少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煤矿智能化放煤技术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对某煤矿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动应力场演化、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以及综放开采顶煤运移放出规律的研究,得出智能化放煤整体控制结构;通过对单轮顺序、分段顺序以及单轮间隔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单轮间隔放煤方式的放出量与回采率最高,最适合该煤矿.按上述优化方法进行工程实践分析,煤矿井下用工人数明显减少,开采工效显著提高,提升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意义深远.

    智能化开采数值模拟单轮间隔放煤方式

    煤矿综采矿压显现与顶板蠕变特征分析

    王济明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分析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与顶板蠕变特征,选取山西省某煤矿作为研究背景,基于地质资料对矿山煤岩取样,开展室内力学实验.而后基于实验测定试样基本力学参数,并绘制试样蠕变曲线.结果表明,该煤矿试样抗压强度随围压增加而提升,蠕变现象随应力及时间变化显著.

    煤矿综采矿压显现蠕变特征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寺家庄煤矿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研究

    谢俊陈登金王红伟崔志刚...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s)的三维地质建模往往会产生不捕捉地层属性的确定性模型,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概率分析和随机模拟的方法来建立三维TIN地质模型,构成煤矿透明地质保障系统.首先,生成地层的马尔可夫链序列,并将其与钻孔的相关性相结合,得到虚拟钻孔的转移概率矩阵,然后使用该矩阵来描述地层变化的概率.其次,构建了地层厚度的概率模型,利用TIN算法建立整体概率模型,并加入验证钻孔对虚拟钻孔进行调整,得到研究区的最大概率模型.通过多源煤矿地质体的总体概率模型和最大概率模型来分析和可视化地层形态,从而构成了煤矿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并在山西地区进行了工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有效地可视化了地层形态并量化了地层的不确定性.

    三维地质建模概率模型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

    矿压观测方案的设计及结果研究

    吴睿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作面矿压观测问题,通过分析工作面的岩层分布,设计了具体的支护方案以及矿压观测方案,研究了矿压规律.经现场应用,监测结果表明,在回采工作期间,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29.1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9.8 m,围岩变形量较小,支架的整体初撑力为23.5 MPa,说明工作面的支护效果较好.

    矿压观测岩层分布矿压规律工作面支护方案来压步距

    窄煤柱沿空巷道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应用

    盛磊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Ⅱ888工作面回采期间沿空巷道矿压显现剧烈程度,提出在Ⅱ888风巷内进行预裂爆破切顶卸压试验.通过理论分析,合理确定了爆破钻孔的参数,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效果显示,巷道的围岩变形明显改善,巷道修复量降低,高效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窄煤柱沿空巷道矿压显现切顶卸压爆破钻孔

    基于三维地震勘探的煤矿地质构造识别

    何健
    134-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地震数据定量解释断层内部结构是煤矿地质构造精准识别的难点.为提高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识别断层的准确性,以山西省长平煤矿为例,建立断层地质模型并进行地震正演模拟,确定不同断层模型与不同断层倾角、内部充填物和P波响应的内在关系;构建断层内部结构(FIS)指数,观察断层相和围岩对FIS的响应特征;应用FIS指数对地震数据进行FIS非均匀性的定量解释和预测.三维地震勘探测试结果显示,断层的FIS响应在平面上高于围岩的FIS响应,表明前者与围岩发生了定量分离.同时,在滑动面上,FIS指数指示了小规模断层密集发育的位置.

    断层内部结构断层相地震正演

    地质构造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及其机理

    杨学龙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构造,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不同.为探究野川煤矿3#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以及不同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治理的效果,分析了野川煤矿地质构造类型及数量,并利用地质钻孔对不同地质构造附近、不同埋深的煤层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为煤层埋深,且随着埋深的增加,瓦斯含量有增多的趋势;地质构造对局部区域煤层瓦斯赋存有影响,向斜轴部和背斜轴部易形成天然气富集区,瓦斯量高于正常水平.

    野川煤矿控制机理瓦斯含量地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