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孙怀义

双月刊

1001-9227

auto81@163.com

023-63050371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杨柳路2号B区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Journal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技术刊物。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中国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的发展,为自动化和仪器仪表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三维发音可视化合成系统研究设计

    吴亚亚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汉语非母语学习者,正确的发音是一个难题,而传统的发音教学方法难以直观地展示发音的运动过程.因此,这项研究通过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发音过程的捕捉和转化,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地观察嘴唇和舌头的运动,从而更好地模仿和改进发音.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采集的音频信号噪声干扰小且质量良好,输出的电信号与声压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系统在声音信号和喉颈运动的识别上方面表现良好,准确度超过80%,最后成功地实现了可视化合成效果,应用该方法的教学班级的发音准确率最高达到了 90%.总之,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三维发音可视化合成系统为发音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有望在语音学和教育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声音传感器发音识别三维可视化合成系统

    基于云平台的数字绘本图像传感器故障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季承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监测数字绘本图像传感器的状态并进行故障诊断,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数字绘本图像传感器故障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粗糙集理论进行数据简约,并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计算故障原因的最大概率,推断传感器故障的原因.实验结果显示,该研究模型在IBM Watson Studio和SAS Enterprise Miner软件上,处理400条故障数据分别用时2.9 min和2.1 min,运行稳定值分别约为91%和94%,故障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3%和93.2%.这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监测传感器状态并分析故障原因,并为传感器故障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云平台数字绘本图像传感器故障远程检测计算机无线网络通讯

    基于卫星监测数据的耕地非农化自动化模拟分析系统

    刘智威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耕地非农化转变类型多变,监测分析难度大,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以卫星遥感监测数据为依据,通过轻量化数据样本学习的自动化模拟分析系统.首先将耕地非农化转变类型进行梳理,以对象化变化以及场景化变化分为8类,建立了相应的分类体系.对于数据样本的采集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依据,以保证数据采集可靠有效.通过建立轻量化的深度学习样本体系,建立模拟分析模型.经过实例验证,自动化模拟分析系统相比人工判读以及外业核查的方式,模拟分析系统的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同时具备更好的适用性.

    遥感监测自动化分析耕地非农化样本学习模型精度比较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篮球运动目标轨迹定位中的应用

    王鑫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篮球运动轨迹跟踪定位精度,提出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篮球运动目标轨迹定位技术.采用多传感器融合跟踪方法实现对篮球运动目标轨迹图像采集,通过边值滤波器对图像进行降噪滤波处理,通过图像边缘轮廓特征检测和点跟踪识别,实现对篮球运动的点目标追踪和轨迹参数的自动获取,提取篮球多传感融合图像的特征量如边缘、形状、纹理等参数,通过多尺度变换的方法将这些特征按一定规则融合成轨迹纹理参数,结合显著性分析和稀疏表示实现篮球运动轨迹跟踪定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篮球运动轨迹定位的点跟踪识别能力较好,轨迹参数估计精度较高,投篮标准率为 94.098%.

    多传感器融合篮球运动目标轨迹定位点跟踪识别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三维地质断层信息空间形态可视化系统设计

    魏鸣王旭辉张红娥
    121-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三维地质断层信息空间形态可视化系统,提升可视化效果.以数字地质图、综合地质剖面、钻孔数据与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数据采集层利用数据采集模块,在数据源内采集并处理地质断层相关数据;开发层中地质断层三维建模模块,利用克里金插值法,插值地质断层数据,生成地质断层曲面网格,建立地质断层三维模型;表示层中三维可视化模块,利用OpenGL技术,呈现地质断层三维模型,实现三维地质断层信息空间形态的可视化.实验证明:该系统可有效插值地质断层数据,构建地质断层三维模型;该系统可有效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三维地质断层信息的空间形态,信息熵达到0.7,可视化细节程度较高.

    机器视觉技术三维地质断层信息空间形态可视化系统克里金插值法

    基于改进蝴蝶算法的相位编码雷达低旁瓣波形设计

    苗葳董炳良黄玲乔鹏...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相位编码信号波形旁瓣抑制的问题,采用了低旁瓣波形优化和失配滤波器权值优化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以传统优化算法为基础提出了改进蝴蝶优化算法(Improved 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IBOA)进行旁瓣抑制.在低旁瓣波形优化设计方面,以峰值旁瓣电平比和旁瓣能量为准则建立了低旁瓣波形优化函数,引入逻辑映射生成初始编码矩阵,提出非线性变化收敛系数和非线性惯性权重改进蝴蝶算法进行波形优化设计.基于失配滤波器的设计,失配滤波器的设计标准是降低峰值旁瓣和积分旁瓣电平,而优化约束为失配滤波损失,通过改进蝴蝶算法进行失配滤波器的优化设计.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波形的旁瓣特性和失配滤波器的性能优势.说明了改进蝴蝶算法在波形优化设计方向具有更优的性能表现.

    相位编码低旁瓣波形优化失配滤波器优化

    面向机场行李全流程跟踪的改进PoA共识机制区块链系统研究

    曾学崔鸿刚祖云伟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机场建设是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之一.目前,客运行李的错装、漏装、迟交、行李破损丢失时各方责任难以划分以及行李全流程跟踪数据公信度较低等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方法大多依赖于人工和监控设备来追踪,极大地耗费人力物力,同时存在数据盲区以及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公信度较低.对此,设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场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采集多个关键节点的行李数据信息并上传至区块链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oA共识算法的改进模型,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和高公信度,解决系统自治、责任划分和赔付问题,并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为行李跟踪数据的溯源和防篡改等智慧机场建设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全流程跟踪区块链关键节点数据激励机制共识算法

    基于智能一次设备构架的自动化模块变电站设计研究

    程智余黄战于晓蕾
    135-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变电站逐渐趋于智能化和自动化,对传统变电站的升级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研究依据国家规定和行业相关要求,基于一次设备对变母线,断路器和主接线等进行规划选型,利用自动化模块技术设计了智能变电站,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自动化模块变电站选择的一次设备绝缘性能良好,且断路器具有较强的断弧能力.自动化模块智能变电站平均故障率为1.78%,传统变电站平均故障率为3.98%,自动化模块智能变电站有效地降低变电站的故障率,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在工程造价方面,自动化模块智能变电站比传统变电站动态投资和静态投资分别节约了 567和582万元.以上结果说明基于智能一次设备构架自动化模块设计的变电站故障发生概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在建设变电站领域具备较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变电站自动化模块一次设备断路器消弧圈

    基于多种群协同粒子群人工智能算法的电力系统负荷调度研究

    刘雁行徐恺乔如妤梁楠...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效的电力系统负荷调度已成为解决电力供需平衡的新途径,对降低企业成本意义重大.通过对蒙西地区电力情况的分析,确定低污染排放与低成本发电两个调度目标,构建电力负荷调度模型.同时引入一种多种群协同粒子群模型求解电力负荷调度模型,采用协同策略分种群处理多个目标问题,避免模型陷入局部最优.在前沿性比较中,所提出的模型相比多目标进化与多 目标粒子群性能提升18.65%与12.65%.在电力系统调度测试中,所提出的模型最优发电成本为30.4133×104元,最优污染排放量为1.859 2×1041 b.在发电成本与污染排放上相比另外两种模型具有明显优势.由此可见,所提出的技术应用效果更好,研究技术为电网的调度优化与节能减排提供技术参考.

    电力调度蒙西调度模型粒子群

    5G通信环境下智能配电终端零信任安全接入技术

    刘兴业陈炜刘箭钱锦...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智能配电终端受到攻击,保障信息接入行为的安全性,针对5G通信环境下的智能配电终端零信任安全接入技术展开研究.在5G通信架构中,构造完整的Polar码定义模板,再根据滑窗编码时隙参数的取值范围,实现对智能配电终端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编码处理.然后,以零信任传输协议为基础,定义与Scoket安全指令相关的信息文本,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将数据样本传输至配电终端的既定主机中.实验结果表明,5G通信架构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数据传输环境,单位时间内信息样本累积总量不会超过5.0×1013 bit,可以避免过量存储的数据信息对智能配电终端造成攻击,有效保障了信息接入行为的执行安全性;应用该技术后,终端与5G网络之间的通信延迟时间仅由10.0 ms增加至26.4 ms,时效性更强,更有助于实现实时接入响应和快速接入交互,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5G通信智能配电终端安全接入技术Polar码滑窗编码时隙Scoket指令零信任传输协议交叉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