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轧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轧钢
轧钢

张海军

双月刊

1003-9996

zggg@263.net sr@263.net.cn

010-62182474 62185897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76号

轧钢/Journal Steel Roll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全冶金优秀期刊,是由钢铁研究总院(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综合技术刊物。其全面报导中厚板,热轧和冷轧板带,型钢,线材及制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本刊广告业务面向轧钢企、事业单位用各种轧机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产品,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形象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攀钢成功开发出0.015 mm厚"手撕钢"

    《世界金属导报》报社
    68页

    冷轧薄窄规格低碳钢碎边浪板形问题研究

    李硕于洋宋浩源马家骥...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冷轧产品规格的拓展,冷轧机组的板形控制能力面临极大压力和挑战.针对行业内较难解决的低碳钢薄窄规格碎边浪问题,以某冷轧厂1 970 mm酸轧机组带钢板形为研究对象,试验和仿真结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窄规格碎边浪缺陷是在上游机架产生,并在下游机架缺陷板形逐渐被消化遗传到出口形成的.碎边浪的产生原因:一方面由于低碳钢精轧过程中边部温降过快容易导致边部粗晶,使得边部相较于中部硬度低约15HRB;另一方面由于轧制薄规格带钢的过程中工作辊会产生更大的挠曲和弹性压扁,且宽幅轧机轧制窄规格带钢过程中轧机对辊缝凸度的调节能力有限,使得薄窄规格带钢更容易发生局部延伸不均.为此,针对全流程提出了改善碎边浪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设计边部带锥度的工作辊辊形以及VCL支撑辊辊形以减少边部区域金属的延伸,降低五机架轧机轧制力以提高对碎边浪的消化能力,对酸轧入口带钢进行切边处理或采用边部加热工艺以改善边部、中部组织性能均匀性等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边部加热工艺相较于增大装钢间隙(至200 mm)、提高终轧温度(10 ℃)等措施对改善带钢宽度方向温度分布均匀性效果显著,冷轧带钢板形IU值降低43%,改善效果与冷轧前进行切边处理相当.将优化措施在现场固化后,厚度0.8 mm、宽度1 250 mm以下薄窄规格带钢碎边浪缺陷发生率由40%降至0.5%,板形控制水平在1 IU左右.

    冷轧薄窄规格带钢碎边浪组织均匀性辊缝凸度辊形边部加热

    宝钢股份梅钢公司持续推进工艺装备智能化升级

    微信公众号"宝钢股份直通车"
    77页

    Mn含量对Zn-Al-Mg合金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刘广会徐呈亮秦汉成蒋光锐...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热镀锌产品获得更好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感应熔炼制备了 3种不同Mn含量的Zn-Al-Mg合金铸锭,分别为Zn1Al1Mg0.5Mn、Zn1Al1Mg1.2Mn、Zn1Al1Mg2.5Mn,并分析了其凝固组织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通过相图计算预测了含Mn 的 Zn-Al-Mg 合金中 Al-Mn 化合物类型为 Al11 Mn4、Al8Mn5、Al0.8 Mn;Zn1Al1Mg0.5Mn、Zn1Al1Mg1.2Mn 合金的 Al-Mn析出相分别为Al11Mn4、Al8Mn5,随着Mn含量的增加,ZnlAl1Mg2.5Mn合金中的Al-Mn析出相为Al8Mn5和Al0.8Mn,其中Al11Mn4和Al8Mn5相主要在共晶组织中析出,Al0.8Mn主要在纯锌相内部析出;随着Mn含量的增加,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阻抗值增加,Zn1Al1Mg2.5Mn合金的耐腐蚀性最佳.这是因为Zn1Al1Mg2.5Mn合金中具有六方晶系结构的Al0.8Mn弥散分布在纯锌相中,所产生的析出强化效应使合金的凝固组织更为细化,并且在腐蚀过程中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减缓合金镀层的腐蚀速率,因此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Mn含量Zn-Al-Mg合金凝固组织耐腐蚀性Al-Mn化合物

    Nb-Ti、V-Ti微合金化对2 GPa热成型钢折弯与氢致延迟开裂性能的影响

    杨峰李杨王朝路洪洲...
    85-9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实际工业应用中不同微合金化方式对2 GPa热成型钢折弯性能和氢致延迟开裂性能的影响,在模具热冲压后,对采用Nb-Ti和V-Ti两种微合金化方式的2 GPa热成型钢的上述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b-Ti微合金钢的折弯与氢致延迟开裂性能要优于V-Ti微合金钢,无镀层微合金钢的折弯与氢致延迟开裂性能要显著优于铝硅镀层钢;与V-Ti微合金化相比,Nb-Ti微合金化的细晶作用、更加细小的析出物尺寸、片状或细条状的析出物形貌、淬火后马氏体的特殊亚结构均有利于提高2 GPa热成型钢的折弯与氢致延迟开裂性能;铝硅镀层硬而脆的特征与对氢扩散的"封闭"作用,削弱了铝硅镀层钢的折弯与氢致延迟开裂性能.

    热成型钢Nb-Ti微合金化V-Ti微合金化折弯性能氢致延迟开裂性能第二相析出物

    热冲压保温温度对22MnB5钢Al-Si镀层微观组织的影响

    吕家舜徐闻慧杨洪刚金勇...
    92-9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Al-Si镀层热冲压用钢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汽车行业,为探究冲压前的再加热工艺对Al-Si镀层微观组织的影响,对22MnB5冷轧基板进行了热浸镀实验,利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辉光光谱仪、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在不同保温温度下Al-Si镀层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保温温度的升高,镀层Fe含量逐渐升高,其质量分数最高可达到50%以上,在900 ℃以上时Al、Fe的质量分数比基本固定;Al元素向Fe基体渗透的深度可达30μm;镀层中的物相包括Al-Fe二元合金相、Al-Fe-Si三元合金相.

    保温温度热冲压用钢Al-Si镀层微观组织

    DP590冷轧高强钢力学性能微磁无损评价方法研究

    张阳阳王林张栋李明远...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DP590是冷轧高强钢代表性产品之一,对其生产工艺要求极为严格.生产中由于存在带钢边部温降,其边部、中部力学性能波动较大,然而沿带钢宽向的全域力学性能评价是生产工艺参数调整的重要参考.目前采用的抽样、有损检测方法不能满足性能沿带钢宽向整体、全域的评价要求.微磁检测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性能评价方法,基于微磁原理,采集得到的多种磁特征与相应位置的力学性能相关.选用首钢顺义冷轧公司生产的DP590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多种微磁特征与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A80)之间的相关性,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定量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精度在93%以上,可用于实际生产.

    冷轧高强钢力学性能微磁无损检测定量预测神经网络

    变辊距拉矫工艺数值分析与辊子间距优化设计

    郑晓张泽琳张欢王蕾...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辊子间距对带材拉矫工艺的影响,理论分析了辊子间距和带钢曲率、弯曲辊载荷之间的解析关系.针对"两弯两矫"下的SPCC带钢拉矫工艺,结合有限元计算建立了弯曲辊载荷、带钢伸长率和辊子间距、辊子插入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辊子间距对弯曲辊载荷、带钢伸长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曲辊载荷、带钢伸长率均随辊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辊子插入量的增大,辊子间距对弯曲辊载荷、带钢伸长率的影响逐渐增大;在给定工艺参数空间内,变辊子间距可扩大带钢伸长率控制范围.基于"大张力小插入量"的工艺设计原则,研究了目标伸长率控制下的辊子间距设计方法,对比分析了设计辊子间距31.1 mm与产线辊子间距28.6 mm下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入口侧张力增大18.6%,弯曲辊载荷减小28.8%,通过辊子间距与工艺参数的组合设计,有效降低了弯曲辊载荷,有利于延长弯曲辊系的使用寿命.

    拉弯矫直有限元计算辊子间距带材伸长率辊子载荷辊子插入量

    超大宽厚比薄规格中厚板炉卷产线关键工艺装备技术及其应用

    乔松李福平刘德红蔡茗宇...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炉卷轧机生产宽幅薄规格中厚板可以在轧制过程中进行在线保温处理,具有钢板组织性能均匀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阐述了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3 500 mm炉卷产线工艺装备技术的自主研发工作,系统介绍了超大宽厚比薄规格中厚板高精度控制和炉卷轧线数智控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通过工艺创新及多维度多模态的热轧全流程数字驱动智能控制技术的开发,实现了超大宽厚比薄规格中厚板高稳定性、高均质化生产,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超大宽厚比宽幅薄钢板炉卷轧机板形智能排产在线淬火工艺创新高效节能绿色化生产数字化转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轧机刚度预测模型

    邱碧涛但斌斌肖涵阮金华...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轧机刚度对热轧带钢厚度、板形控制等有重要影响,轧机牌坊与辊系轴承座之间间隙变化引起的辊系轴线交叉是导致轧机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此,以某精轧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轧机的数值仿真模型,并以轧机设计刚度对模型正确性进行验证.基于该仿真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修改轧机牌坊与辊系轴承座之间的间隙,计算不同辊系轴线交叉状态下的轧机刚度值,构建了训练数据集.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间隙与轧机刚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数学模型,实现了轧机刚度预测.现场的刚度试验和轧机刚度调整实践均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为轧机刚度精确预测、轧机牌坊和辊系轴承座间隙调整以及轧机精度智能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轧机刚度辊系交叉BP神经网络牌坊与辊系轴承座之间间隙刚度预测模型智能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