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轧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轧钢
轧钢

张海军

双月刊

1003-9996

zggg@263.net sr@263.net.cn

010-62182474 62185897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76号

轧钢/Journal Steel Roll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全冶金优秀期刊,是由钢铁研究总院(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综合技术刊物。其全面报导中厚板,热轧和冷轧板带,型钢,线材及制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本刊广告业务面向轧钢企、事业单位用各种轧机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产品,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形象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5500mm厚板产线新增温矫直机项目热负荷试车成功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60页

    棒线材连铸-直接轧制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范锦龙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需解决棒线材生产中能源损耗严重的问题.深入研究了棒线材连铸-直接轧制工艺的关键技术.该工艺是一种适用于普通棒线材生产的新型工艺,通过充分利用连铸坯冶金热能,可完全取消铸坯加热工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烧损的目的.从生产能力匹配、温度匹配、节奏匹配和生产管理4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了棒线材连铸-直接轧制工艺的关键技术,推导了生产能力匹配和节奏匹配的数学表达式,研究了连铸至轧钢全过程铸坯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连铸-直接轧制工艺一体化生产制度和典型工艺平面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棒线材连铸-直接轧制是一种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益、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棒线材连铸-直接轧制节能减排环保高效低成本

    带钢连续涂镀生产线镀后冷却工艺及设备选型设计

    杜江王文凡田茂飞许秀飞...
    67-7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带钢连续镀锌、镀锌铝、镀铝锌、镀锌铝镁、镀铝锌镁、镀铝硅等镀层产品生产中镀后冷却工艺及其设备设计尤为重要.提出了带钢连续涂镀产线镀后冷却工艺的选择原则:液态镀层凝固前只能采用喷气冷却工艺,其中,易氧化的高镁镀层需采用氮气冷却;在镀层凝固过程中根据产品对冷却速度的要求,可采用常温喷气冷却、制冷喷气冷却,也可采用精细气雾冷却或喷粉凝固冷却;对镀层凝固后的冷却,可根据产品力学性能的要求和带钢的温度,选择喷气冷却、气雾冷却、水冷辊冷却、喷水冷却、水淬冷却等形式.详细介绍了喷气冷却、气雾冷却、喷粉凝固冷却3种冷却工艺主要冷却设备的形式分类、应用场景、工艺原理、技术要求、设计方法.提出了以热空气零压溢流为前提和确保冷空气与带钢充分接触对流换热的全新的喷气冷却风箱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零压式溢流通道、缝隙式喷嘴、细薄型气流厚度的高效稳定的喷气冷却风箱.对镀锌、镀锌铝、镀铝锌、镀锌铝镁、镀铝锌镁、镀铝硅等镀层产品生产线的设备选型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带钢连续凃镀镀后冷却喷气冷却气雾冷却喷粉凝固冷却设备选型设计

    基于随机森林特征选取和遗传算法优化的带钢厚度预测

    刘宏旭李旭丁敬国李晓华...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冷连轧生产过程中,带钢厚度精度是衡量产品质量和下游企业最为关心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冷连轧带钢厚度精度预测方法主要关注带钢头部厚度命中率,不能反映整卷带钢的厚度精度和波动情况,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冷连轧带钢全长厚度连续预测模型,实现了从冷连轧工业生产数据到带钢全长厚度的映射.以某厂五机架冷连轧生产线的实际数据为数据集,首先使用随机森林法进行特征选取,以精简输入特征,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DNN模型的初始权重和阈值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结果表明:此模型可较为准确和直观地反映整卷带钢厚度精度和波动随轧制时间变化的情况.在加减速和稳定轧制阶段,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0.5%和±0.1%以内,精度满足实际生产要求.应用此模型,控制系统可以提升预设定精度,并在相应时刻进行预调节,从而达到提高带钢厚度精度的目的.

    冷连轧厚度精度带钢全长厚度预测随机森林特征选取深度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基于性能波动的双相钢厚度精准控制策略研究

    张明陈禄祯杨庭松孙文权...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相钢兼具了高强度与强延展的优势,但又受其约束而存在冷轧加工难点.由于小直径辊和强力轧制的特点,十八辊轧机逐渐成为生产此类难加工带材的主要机型.相对于低碳钢,双相钢的高强度使其在冷轧加工方面更具挑战性,因此成为十八辊轧机投产的技术攻关点.由于材料的强变形抗力与来料的厚差波动,轧制变形区的状态容易在生产过程中波动,进而导致成品带钢的厚差波动,对下游产业和工序造成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从热轧尾部工序入手,剖析双相钢头尾厚差波动机理并溯源成因;从十八辊轧机的机型特征、结构特点以及厚度控制机制的特性出发,分析了双相钢在十八辊轧机中的厚度控制难点.结果表明:DP780钢热轧卷取后仍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变,即不同目标卷取温度下的贝氏体转变程度存在差异,致使冷轧来料存在性能波动而导致成品带钢厚差波动.基于某厂十八辊单机架轧机,以FF-AGC、FB-AGC、MF-AGC和Bisra-AGC的控制特性和调控效力为基础,提出了"FF+FB+Bisra"的厚差组合控制策略,以及利用正弦信号进行干扰控制的带钢头部厚度波动控制方法.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将厚差高达40μm的来料,调控至厚差±10 μm范围内,并实现全长厚差精准调控,显著提升了成品带钢的厚度合格率,有效改善十八辊轧机在生产双相钢过程中的厚度控制问题,为生产高强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双相钢十八辊轧机厚差波动力学性能波动组合控制策略

    热轧宽带钢生产线精轧工作辊辊形研究

    吴玉霄霍建生张欣觌张冉...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热轧带钢生产线同规格产品连续生产时的轧程中后期,带钢容易出现边翘缺陷,宽规格带钢尤其明显.为解决此问题,针对热轧宽带钢生产线,对不同CVC辊形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不同辊形参数对精轧工作辊辊形曲线变化的影响,并对CVC辊形+凹辊辊形组合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VC辊两端辊径差与中间辊径差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以某2 050 mm热轧产线举例进行了说明,为CVC辊形曲线的确定和优化提供了参考.通过分析凹辊曲线确定方式和凹辊轴向横移方式,介绍了凹辊在实际应用时的优缺点,并对凹辊和CVC辊配合使用时的弯辊变化与轧辊热膨胀数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说明了CVC辊形+凹辊辊形组合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边翘缺陷,延长轧制公里数,最后通过列举相同条件下同钢种规格生产后的边翘变化,从应用角度出发验证了其有效性.

    热连轧CVC辊形辊形参数凹辊边翘

    130 mm厚Q890D钢板的研制与开发

    于涛王川关勇范明达...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厚度100 mm 以上Q890D钢板综合生产难度大、性能较差的问题,通过合理设计化学成分、匹配洁净钢冶炼工艺、优化控轧控冷及调质工艺,对130 mm厚规格Q890D钢板进行了研制开发.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Q890D钢板相变温度Ac1=722 ℃,Ac3=869 ℃,Ms=424 ℃,当冷速大于10 ℃/s时,组织为全马氏体;在淬火温度890~930 ℃范围内,随淬火温度升高,Q890D钢板奥氏体晶粒粗化,强度与塑韧性下降,在淬火温度890 ℃时其原始奥氏体晶粒度为10.5级,综合性能最优;130 mm厚Q890D钢板实现了工业稳定生产,产品屈服强度为892~927 MPa,抗拉强度为974~1 015 MPa,伸长率为13.0%~15.5%,-20℃冲击功为120~160 J,Z向断面收缩率为48%~62%,钢板内部超声检测达到GB/T 2970-2016质量等级Ⅰ级,各项性能完全满足供货与使用要求,为大厚度超高强钢工艺开发及工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特厚Q890D钢板化学成分设计工艺开发组织性能工业生产

    轧制工艺对DQ条件下Q690D厚板冲击韧性的影响

    白学飞李新宇王彦龙许洪瑞...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60 mm厚Q690D厚板在在线直接淬火(DQ)工艺下冲击韧性不稳定的问题,分析了铸坯厚度、粗轧单道次压下量对钢板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良好的冲击韧性需保证获得一定比例的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等组织;应尽量增加铸坯厚度,保证铸坯厚度在335 mm以上(压缩比在5.5以上)且粗轧至少保证1道次压下量在40 mm以上.

    Q690D厚板直接淬火冲击韧性铸坯厚度压下量组织

    涟钢60Si2Mn冷轧宽幅板卷国内首发

    《世界金属导报》报社
    111页

    50 mm厚EH36船板钢冲击性能不合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郝鑫安海玉郑文超李行...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实际生产中50 mm厚EH36级船板钢低温冲击性能不合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50 mm厚EH36级船板钢冲击不合试样金相组织中存在MnS和CaO-Al2O3系夹杂物,同时其1/4厚度处组织为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是导致其低温冲击韧性不合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炉外精炼工艺提高钢水洁净度,优化控轧控冷工艺细化铁素体晶粒,50 mm厚EH36船板钢中未发现MnS夹杂物,CaO-Al2O3系夹杂物级别控制在1.0级以下,钢板1/4厚度处金相组织主要为晶粒细小的铁素体组织,-40 ℃冲击功平均值提高到200 J以上,有效解决了 50 mm 厚EH36船板钢低温冲击不合问题,显著提高了其低温冲击韧性.

    EH36船板钢低温冲击韧性夹杂物控轧控冷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