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管理
中国环境管理

宋铁栋

双月刊

1674-6252

cem@mep.gov.cn;zghjgl@126.com;hr14000@sohu.com

010-8463635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中国环境管理/Journal Environmental conformity Assessment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石敏俊陈岭楠赵云皓卢瑛莹...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的理论溯源,对中国式EOD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进行了系统梳理。EOD模式以国际上"生态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市场化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机制相结合作为理论源头,理论基础主要有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亨利乔治定理、公共选择理论。中国式EOD模式具有项目制、企业主体、增肥哺瘦和生态反哺的特征,核心逻辑是形成以生态资源支撑产业开发、以产业收益反哺生态修复的价值链闭环,即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与反哺。中国式EOD模式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为缓解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压力与金融风险这一现实需求涌现出来的创新性实践探索,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创新。

    EOD模式生态导向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生态反哺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投融资模式创新需求

    刘源孙雪妍白雨鑫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解决传统生态治理项目公益性强而经济效益较差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总结了"EOD+PPP"模式、投资人+EPC模式、ABO模式、政府专项债券和创新型贷款模式等五项模式的特点与应用案例,并从地方政府支出角度剖析了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本文认为,当前EOD模式的运行难点包括:产业培育周期较长,投资回报不确定性较大;开发存在诸多风险因素,缺少标准化制度体系;金融机构缺乏积极性,配套投融资考评体系建设不足。最后提出EOD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通过关联产业一体化实施、协同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风险管控评估、规范应用投融资模式为完善EOD投融资模式创新提供思路。

    生态导向EOD生态文明投融资

    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报告2023

    郝春旭璩爱玉龙凤程翠云...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年度报告采取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系统评估2023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实践进展,总体认为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为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为宏观经济全面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及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需要更加强调环境经济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经济性和制度化建设,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实施统筹谋划、综合调控、集成应用,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环境经济政策年度进展评估2023

    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

    张婧雯葛察忠郝春旭段显明...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合理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是科学监测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为有效监测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本研究构建了一套与IAEG-SDGs全球指标框架吻合、对应生态环境部主管部门职责且有数据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子目标及评估指标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子目标整体表现较好,但具体表现仍然存在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短板研究、提升中国生态环境领域SDGs的整体表现和增加国际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接纳度与认可度等政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环境领域评估

    我国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分异性策略研究

    韦正峥杜晓林张媌姮王姣姣...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城市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表明,人类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探索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而成长。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结合各类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美丽城市建设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分类施策,超大、特大城市加强可持续发展,中部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注重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中、西部非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防止污染转移,中小城市突出建设和美家园,以期为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分异性策略提供参考。

    美丽城市环境管理政策分析

    基于CBW方法的美丽中国建设学习路径选择研究

    曹扬吕晓暄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探索并打造各美其美的美丽中国建设样本是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内涵。目前各地在美丽中国先行区等试点建设活动中已进行了大量评价,在筛选典范、分区分类等方面做了充分探索。虽然评价体系日趋成熟,但仍存在榜样的学习路径不够明确,表彰充分但分类指导力度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充分融合大数据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基于大数据的CBW(Category-Better-Way)方法体系,依据标杆管理"分类、标杆、学习路径"三要素建立了具有通用性的美丽中国建设辅助绩效评价体系和学习路径选择机制,不仅可以帮助辅助评比的机构确定生态案例分类类别、树立分类标杆、提取标杆的学习路径,还可帮助各地区定位美丽中国建设新案例的学习标杆并找到学习路径。该方法具有通用性,适用于各地实践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文本分析绩效评价标杆管理学习路径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关哲邵战林潘佩佩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展开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析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市辖区为单元,建立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使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Tobit模型展开测算和分析,使用Malmquist指数研究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高水平利用,但是土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北京市土地利用效率增长明显,但受到"虹吸效应"影响,周边城市呈现不同程度的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冀中南地区大部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保持增长。②研究区内,低效率城市在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问题,其中固定资本存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冗余问题最为突出,造成资源浪费。③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医疗水平、城市教育水平、城市经济地位对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城市交通道路、人口密度则具有负向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应着眼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国土空间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土地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影响因素京津冀城市群

    生态文旅类企业会计核算的创新研究——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视角

    刘瀚斌肖畅李哲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类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实践,提供了自然生态估值的新视角。通过核算生态产品价值,能够客观体现生态系统提供生态产品的潜力以及生态产品的社会价值。本文以经营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旅类企业作为生态产品会计核算的主体,结合会计学基础理论和生态价值常用的评估方法,针对生态文旅类企业构建了企业生态产品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为企业的生态产品运营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工具。

    生态文旅类企业生态产品会计核算

    安徽省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时空演化

    解华明佟宁宁吴钱娇张婷...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探寻两者之间本质联系,可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测度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安徽省城镇化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水平以及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安徽省城镇化效率均值由0。937上升至1。055,有效决策单元数量占比77。3%,空间上呈现以合肥、铜陵为中心向西北—东南方向辐射的特征;②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指数均值从0。217上升至0。413,且具有"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安徽省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度处于耦合阶段,协调度以中度协调类型为主,但城市间差异明显,制约了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④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高—高和低—高集聚区集中在安徽省南部地区,低—低集聚区则分布在北部地区。为促进区域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两系统协调发展,政府未来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转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良性发展。

    城镇化效率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安徽省

    生态保护补偿政策能否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黄河流域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简冠群任淑瑜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环境污染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内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为应对黄河流域生态恶化带来的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本文立足生态补偿政策并构建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9年黄河流域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对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产权异质性,具体表现在对黄河流域上游和国有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和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和政府补助增加是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推进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上述研究结论在经过PSM-DID、更换被解释变量、安慰剂检验后仍然具有稳健性。研究全面考虑了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流域内不同区域发挥作用的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功效。

    生态保护补偿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