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危化品安全监管人员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调查

    郗朋王家盛丛广佩孟庭宇...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危化品安全监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大纲,分析危化品安全监管人员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调查研究危化品安全监管岗位招聘需求、入职培训要求、任职需求及校政合作模式等.结果表明:当前,危化品安全监管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不足,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专业能力结构不匹配.危化品安全监管人才需着重掌握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技能(完整性、过程安全管理等)、化工工艺、化学反应等专业知识,并强化在风险评估(装备、工艺、仪表系统等)、化学反应分析、化工工艺模拟分析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危化品安全监管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人才培养化工安全

    摇摆、时间压力对DCS操作员监视绩效和工作负荷的影响

    胡鸿武江张勉沈超...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摇摆、时间压力对数字化控制系统(DCS)操作员监视作业的影响,降低人因失误,设计监视试验获得摇摆(静止、低和高)和时间压力(无时间压力和有时间压力)条件下操作员监视绩效和工作负荷;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摇摆和时间压力对监视绩效和工作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摇摆对监视绩效(监视时间和正确率)和工作负荷影响均不显著,但随着摇摆级别的增加,监视时间和工作负荷呈现上升趋势;时间压力显著影响监视时间和工作负荷,但对正确率影响不显著;监视任务中,状态确认任务用时显著多于数据比较任务,但正确率差异不显著.摇摆条件下DCS操作员监视绩效和工作负荷与静止条件基本一致;有时间压力条件下,DCS操作员监视工作负荷较大,但监视时间较短.

    摇摆时间压力数字化控制系统(DCS)操作员监视绩效工作负荷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动力机制

    刘素霞李彩虹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驱动企业密集型区域(如工业园区)多主体的安全生产治理,探讨形成多主体安全生产治理模式的动力机制.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文本资料梳理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参与主体;然后,以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为例,深度调研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的发展过程及治理模式.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构建联盟网络,分析转译过程,进而探究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安全生产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类似区域安全生产联盟的多主体治理机制来平衡资源交换效益,有助于促进多方主体协作进行安全生产治理;在此过程中,核心行动者积极动员,内外联合发力有助于实现联盟高效运转.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安全生产治理动力机制

    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风险因素耦合研究

    庞敏李琼张益畅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分析我国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关系,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首先,依据4M事故致因理论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人、机、环、管4类一级风险因素,采用扎根理论辨识出32个二级风险因素,将风险因素耦合方式划分为多因素、双因素和单因素耦合3个类别;其次,基于2016-2022年我国发生的196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使用N-K模型测度风险因素耦合水平;然后,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辨识关键风险因素;最后,提出风险防控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事故发生频率与风险因素耦合水平密切相关,而因素耦合水平与参与耦合因素数量成正比,4类风险因素的风险耦合值为0.162 8,耦合水平最高;人员风险因素参与耦合的风险值较大,管理风险因素和环境风险因素参与耦合的风险值次之,三因素风险耦合中人-机-环的风险耦合值最大,数值为0.104 7,双因素风险耦合中人-环的风险耦合值最大,数值为0.05,均含有人员风险因素;安全生产投入和主体责任未落实、违规违章作业、违规违章指挥决策等人员风险因素和管理风险因素是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风险因素耦合作用中的关键因素,应予以重点防控.

    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风险因素风险耦合N-K模型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

    组织伦理氛围对煤矿工人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世明李怡霏郭灏男罗金宝...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析组织伦理氛围(关怀型、规则型和自利型)对煤矿工人安全绩效的影响,构建包含积极情绪和角色宽度自我效能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辽宁省、河南省和山东省3家大型煤矿企业的432名一线男性煤矿工人的调查数据,将积极情绪、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共同作为中介变量,以安全绩效为因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利用路径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介作用影响安全绩效,关怀型氛围通过增强积极情绪和角色宽度自我效能间接提升安全绩效,规则型氛围主要通过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影响安全绩效,自利型氛围则产生负向效应;通过培养关怀型和规则型伦理氛围,并提升员工的积极情绪和角色宽度自我效能,能够显著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绩效.

    组织伦理氛围煤矿工人安全绩效中介作用积极情绪角色宽度自我效能

    近20年重特大化工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李敏朱柏坚谌庭苇贺珊...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事故数、事故伤亡人数和增强控制事故危害等级能力,用统计分析法,从时间、地区、生产阶段、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要素,综合分析2000-2023年发生的41起化工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结果表明:事故数量在2007-2019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每年7、8月是事故高发期;华东地区的重特大化工事故数占全国的52.2%,其中,山东省共12起事故,占总数的57.1%.企业正式生产阶段所发生的事故比例最高,占总数的53.6%,主要事故类型为容器爆炸事故.事故存在多米诺效应,特大多米诺事故和重大多米诺事故分别占全事故的14.63%和39.02%,重特大事故中存在多米诺效应的事故均多于不存在多米诺效应的事故,共占比53.65%,其中,特大多米诺的事故伤亡量占全事故伤亡量的40.1%.事故统计中最多的原因是违规生产,占总数的49.3%,所造成的事故存在多米诺效应的事故有66.6%.针对上事故分析反应问题,从企业、设备和员工3个角度提出以健全管理体系为主的建议措施.

    化工事故重特大事故统计分析多米诺效应管理体系

    基于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的安全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孙宁昊刘贤鹏卢石磊佟瑞鹏...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企事业单位安全培训理论指导,并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推进,综合运用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ACT)、安全Ⅰ和安全Ⅱ等相关理论,基于"道法术器势志"的框架,设计企业安全培训课程体系框架,明确培训要点以及各类从业人员所需掌握的安全知识水平,并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框架涵盖安全管理目标、安全思想原则、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工具和安全生产形势6个维度;根据此框架开发的77套视频课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积极反馈,能够为企业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安全培训提供有效指导和借鉴.

    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ACT)安全培训法课程体系安全Ⅰ安全Ⅱ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疏散人员竞争行为仿真分析

    刘娟叶然王静虹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在紧急疏散情境下人群心理变化以及竞争因素对疏散人群行为的影响,构建一个能够将人员疏散状态与竞争影响因素紧密结合的动态模型,该模型依据个体的行为特征,将人群划分为独立疏散人员、合作疏散人员和竞争疏散人员3类;深入分析疏散过程中影响个体决策的人员 自身特性、社会引导机制以及环境作用因素这3大因素,并设定具体的参数值,采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研究行人应急疏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环境能见度的降低和恐慌情绪的扩散,竞争疏散人群的比例显著上升;相反,当环境中存在积极的引导行为和帮助他人的行为时,这些正面因素能够有效减轻人群的紧张情绪,减少竞争行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多因素耦合作用时,竞争强度越大,帮助行为的正面效应就越为显著.这说明在高度紧张的疏散环境中,积极的社会引导和互助行为对缓解竞争压力、提高疏散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系统动力学(SD)疏散人员竞争行为疏散状态影响因素

    钻爆法施工深埋隧道喷雾降尘数值模拟研究

    周玉竹魏丁一曹伟杰卢增雄...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隧道建设工程发展迅猛,钻爆法施工隧道粉尘危害严重,为提高钻爆法施工隧道喷雾降尘效果,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ANSYS软件建立隧道模型,研究不同围岩温度、喷射水流速度及喷嘴直径等因素条件下深埋隧道内粉尘质量浓度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围岩温度的升高,粉尘运动更加剧烈,对降尘效率影响越大,雾滴对粉尘的捕捉效果随围岩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着喷射水流速度的增大,喷射管道内水压增大,雾滴对粉尘捕捉效果越好;降尘效率随喷嘴直径的增大而降低,喷嘴直径过大时雾滴对颗粒物的捕捉能力会减弱,当喷嘴直径较小时会提高降尘效率,但喷嘴直径过小时,过多的飞溅水雾反而影响降尘效率.

    钻爆法施工深埋隧道喷雾降尘数值模拟围岩温度喷射水流速度喷嘴直径

    2025年《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征订启事

    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