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安全软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

    罗云裴晶晶许铭王梦瑶...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梳理我国安全软科学进展,以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安全科学技术(620)一级学科体系中的软科学分支学科为范畴,论证安全软科学的价值作用及其要素贡献率;从历史与历程、演进与现状、趋势与挑战3个层面以及学科发展、学科体系、学科范畴、体制法制、监管治理、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多维度和多视角进行归纳、评论和综述;分析探讨未来安全软科学在理论创新、智慧安全、安全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结果 表明:安全软科学要素对系统安全具有较大比例的贡献作用,全社会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安全软科学的重视;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学、安全文化、安全法学等学科研究成熟度相对较高,安全史学、安全经济学、安全伦理学、安全哲学研究成熟度较低;智慧安全、智慧应急、本质安全、安全脆弱性、安全领导力、党政同责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安全软科学学科体系发展历程智慧安全高质量发展

    事故致因"2-4"模型的内涵解析及第6版的研究

    傅贵陈奕燃许素睿陈萍...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的主要理论基础,一是HEINRICH、BIRD等提出与改进的多米诺骨牌系列模型,二是REASON提出、SHAPPELL等具体化的瑞士奶酪系列模型和人因分类系统,三是STEWART提出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型;静态24Model的逻辑结构以因果关系建立,它属于因果顺序类事故致因模型;静态24Model中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源、根本原因的含义可以从上述3大类事故致因模型、管理体系标准和安全文化的定义中找到根据;动态24Model靠行为演化关系建立逻辑结构,其充分表达自身的系统性、动态性、非线性,并且依靠组织行为即影响行为、个体行为即操作行为,构成一个行为演化系统.

    "2-4"模型(24Model)逻辑结构内涵解析系统性行为演化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进研究

    王庆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与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问题,首先阐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内涵,分析其涉及的委托代理关系;然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委托代理数学模型,并利用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讨论监管力度、安全投入、公众信任度等因素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果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的改进策略.结果 表明:加大事故处罚与增加监察频率等方法可以促使企业认真履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职责;在事故率已大幅降低背景下,增加监察频率以督促企业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的效果将愈发不明显;安全投入成本越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越容易失效;企业由高安全水平能获得更多额外溢价收益,将有助于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目标.

    特种设备委托代理理论安全监管安全经济学激励相容原则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模型

    石娟常丁懿郑鹏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文献分析、质性访谈方法获取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从组织、个人、外在环境、设备4个方面建立不安全行为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原理,将预警指标作为网络输入,不安全行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4种状态作为网络输出,进而设计编制预警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反复训练学习,最终构建出"23-9-4"3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及测试.结果 表明:该预警模型预警能力较强,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状态,从而可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模型指标体系

    情绪对新手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影响研究

    赵小平马有才万平莫振龙...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基于驾驶员生理特性情绪识别系统,采用眼动仪等设备对20名新手驾驶员开展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高兴、悲伤、愤怒3种情绪状态和无情绪下新手驾驶员的视觉数据,利用Matlab、SPSS软件统计分析新手驾驶员瞳孔变化、眼球扫视、注视点视觉数据.结果 表明:悲伤、愤怒情绪对新手驾驶员瞳孔尺寸分布频率及其变化差异性影响较大;3种情绪对新手驾驶员扫视时眼球的运动次数、位移、时间、速度均有明显影响;3种情绪对新手驾驶员的注视点分布有差异性影响.

    情绪新手驾驶员视觉特性驾驶行为注视点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空管监视信息质量评估

    王兴隆陈仔燕刘岩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估监视信息质量,给空中交通管制(ATC)提供决策依据,预防事故的发生,从目标航迹完整性、精确性、正确性等3个方面出发,构建由跟踪完整性、参数完整性、位置精度、速度精度、航向精度、参数正确性和目标真伪值等7个指标构成的监视信息质量评估体系;以总偏差最小为目的 将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和熵权法有效结合确定指标权重,经加权求和得到监视信息质量评估值,通过对比专家划分的标准,判断各目标质量评估值对应的等级;以华北地区某扇区某时间段的9个目标为例进行试验仿真.结果 表明:9个目标评估结果与专家分析相符,该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实时评估监视信息质量,有利于提高空管监视系统安全水平.

    组合赋权法监视信息质量评估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熵权法

    动态惩罚机制下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演化分析

    陈述任亚萍席炎向蕾...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动态惩罚机制下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规律,以企业成本和收益为基础,通过区域内所有企业的博弈,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不同策略下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达标行为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当政府监管能力有约束时,无论企业是否明确预设控制目标,均可能出现投机心理,而政府加大惩罚力度可有效改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同时,企业明确控制目标时,通过调控控制目标可有效改善群体的行为;政府不仅要加强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信息,还应合理确定预设目标、惩罚力度,积极引导区域产生良好初始状态,这样可推动群体向较好方向发展.

    动态惩罚机制安全生产行为演化分析规制策略预设目标

    视觉分心程度对跟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刘卓凡周星池刘通吴付威...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驾驶人在不同复杂度的交通环境下视觉分心程度对跟车运动状态的影响,在驾驶模拟器上搭建城市、乡村和高速道路3种交通环境,利用视线遮挡方法,设置O、1和2s等3种固定时长,量化被试视觉分心程度;对26位被试进行模拟器驾驶试验,采集车辆速度、纵向加速度和车辆位置等参数;采用重复测量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视觉分心程度对上述参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跟车距离和车道偏移距离在城市、乡村和高速道路上依次增加;在高速道路上,跟车距离、车头时距和车道偏移距离随视觉分心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城市和乡村道路上,视觉分心1 s并不会对车辆运动状态产生显著性影响,仅当视觉分心2s时,才会导致车道偏离距离、跟车距离和车头时距显著增加,降低车辆运动的平稳性;驾驶入则通过降低车速和频繁加减速等补偿方式,保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视觉分心程度车辆运动状态跟车距离交通环境复杂度视线遮挡驾驶模拟器

    驾驶员接管自动驾驶车辆的眼动特性和行为分析

    郭子慧郭伟伟谭暨元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接管自动驾驶车辆期间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分析眼动与接管反应操控行为的关系,开展驾驶模拟试验收集驾驶行为及眼动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驾驶员感知不同接管场景的视觉特性,探究接管请求(TOR)前后眼动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基于视觉分配和瞳孔变化特性分析驾驶行为,揭示眼动特性与接管反应及驾驶操纵策略的内在联系.结果 表明:TOR前,相较于静态场景,驾驶员感知动态场景诱发元素扫视更频繁且平均注视时间更短;此时驾驶员的视觉分配特性与其接管反应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性.TOR后,驾驶员的注视时间增加,眨眼频率降低,瞳孔直径扩张,眼跳幅度增大;不同场景下驾驶员的瞳孔差异表明其应对动态场景时具备更好的警戒水平和更平稳的操纵策略.

    驾驶员接管请求(TOR)自动驾驶车辆眼动特性驾驶行为

    甲烷煤尘耦合爆炸传播特性及伤害研究

    景国勋彭乐班涛贺祥...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煤尘质量浓度对甲烷煤尘耦合爆炸传播特性及伤害距离的影响,自制长15 m的爆炸管道系统,用体积分数为7%甲烷分别与质量浓度为0、50、100和200 g/m3的煤尘进行耦合爆炸试验,并根据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理论推导出最大压力计算公式.结果 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煤尘与甲烷耦合爆炸时,最大压力均随与爆源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加最后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煤尘质量浓度增加,爆炸腔内最大压力先增加后减小;传播管道内最大压力随煤尘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最大压力与距爆源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依据超压准则划分的死亡、重伤和轻伤距离均随煤尘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轻伤距离随煤尘质量浓度变化的波动范围最大,死亡距离波动最小.

    甲烷煤尘耦合爆炸最大压力传播特性伤害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