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容积容器内喷气燃料燃爆特性研究

    董张强王亚威刘丽娟陈先锋...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喷气燃料的安全储存、运输及使用水平,通过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喷气燃料在不同容积容器内发生燃烧爆炸时,压力、压力上升速率、温度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喷气燃料火焰结构变化过程,分析容器容积及燃料质量浓度对燃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闭空间内,喷气燃料发生燃爆后各参数均随质量浓度增大先上升后下降,最大爆炸危害的燃料质量浓度为104.17 g/m3;同时,喷气燃料燃爆产生的压力处处相等,且在等比例容器中,当化学当量比接近1时,喷气燃料最大火焰传播速度、最大压力基本不受容器容积影响,但喷气燃料燃爆造成的最大平均升压速率与容器尺寸呈反比关系;相同时间内,空间越大内部温度越高.

    容器容积喷气燃料燃爆特性燃料质量浓度密闭空间

    基于交通安全的道路照明设施景观化研究

    严永红叶珍光玉凯元李娜...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成本控制下以艺术介入提升道路照明安全的路径,以习水产城大道照明设计为例,运用驾驶人视觉注意理论,根据道路空间围合场景、道路长度阈限,研究路侧灯杆色彩对驾驶员视疲劳的影响;研究发光二极管(LED)灯箱对雾天行车视觉诱导性、行人防侵犯安全和位置辨识的影响及道路照明方式、光源色温及显色指数对雾间夜间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节能要求,提出全亮(上半夜)、深夜、雾天昼间、雾天深夜4种工作模式;项目建成后,通过分析实测数据及使用者主观评价,验证设计策略在全天候、全时段下的可靠性、有效性.结果表明:司机和行人对设计的独特性、夜间道路光环境安全性、路灯设施的视觉诱导性满意度较高;彩色灯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司机视疲劳、提醒减速;灯箱对雾天夜间行车有视觉参照作用.

    交通安全道路照明景观化灯杆色彩发光二极管(LED)灯箱雾天

    地铁站周边建成环境对交通事故风险的影响机制

    戢晓峰乔新普永明卢梦媛...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地铁站客流及周边建成环境对辐射范围内交通事故风险的影响机制,建立"5D+S"的建成环境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极度梯度提升(XG Boost)算法的事故风险模型及SHAP归因分析模型,探究建成环境与交通事故风险的非线性关系;以深圳市为例,从工作日和非工作日2个维度探究地铁站周边交通事故风险的影响机制,并与弹性网络回归(ENR)、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等模型对比.研究表明:地铁站周边建成环境指标与交通事故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休闲娱乐兴趣点(POI)设施密度大于25个/km2 时,交通事故风险较大;当购物中心可达性介于[0.3,0.5]km之间,交通事故风险较大;地铁站周边建成环境因素对工作日交通事故风险影响程度更大.

    地铁站周边交通事故风险极度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建成环境SHAP归因分析

    城市极端爆炸事故引发周边建筑火蔓延行为研究

    张国维刘淳元张志伟张相华...
    17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城市内极端火灾爆炸事故引发周边建筑的二次灾害,以城市液化石油气储运装置爆炸事故为例,建立液化石油气储运装置爆炸简化模型和建筑内易燃物辐射引燃模型,提出城市极端爆炸事故引发周边建筑火蔓延行为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城市极端爆炸事故能够引发周边建筑火蔓延行为,爆炸事故产生的热辐射将首先引燃建筑开口处的易燃物.随后,易燃物将引燃建筑内其他可燃物,火势以t2火的趋势发展.当建筑整体过火后,火灾持续燃烧并保持稳定.建筑内部各楼层危险来临时间总体较为接近,温度是影响危险来临时间的主要因素.

    爆炸事故周边建筑火蔓延行为数值模拟辐射引燃模型危险来临时间

    基于模型交点法的城市消防站布局规划

    于志金徐澜陈霜霜谷雨...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城市消防站科学选址,合理配置消防应急资源,提高消防救援响应速度,减少事故和人员伤亡,基于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与最小化设施点数模型提出模型交点法.首先以西安市沣东新城为研究背景,基于火灾风险兴趣点(POI)、现有消防站点位置、道路网络等地理空间数据和消防站布局规划原则,运用模型交点法优化城市消防站点布局;然后引入最近设施点模型和服务区模型,检验模型交点法的适用性,计算新规划站点的POI覆盖率与区域面积覆盖率.研究表明:与现有消防站相比,利用模型交点法确定的消防站点使POI覆盖率提升了 10.20%,区域面积覆盖率提升了 12.43%;基于实用性分析结果,经多次迭加运算得到沣东新城需新增11座一级消防站,POI覆盖率与区域面积覆盖率分别可达97.66%和84.80%;仅考虑研究区域内高风险场所,优化布局后消防站4 min响应时间内能覆盖98.4%的POI与96.8%的区域面积.

    模型交点法消防站布局规划兴趣点(POI)区域面积覆盖率ArcGIS

    FCM下暴雨干扰地铁系统脆弱性演化分析

    赵露薇王青娥
    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暴雨干扰下地铁安全事故,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认知图(FCM)的根本原因分析方法,评估地铁系统脆弱性;利用文本挖掘和专家访谈,构建由人的行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环境及脆弱性6个概念组成的因果模型,在FCM框架内模拟地铁系统脆弱性.结果表明:5种因素均与地铁系统脆弱性存在强相关性,其相关性大小为:安全管理>人的行为>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环境;设备设施是疑似影响地铁系统脆弱性最根本的原因,此外,应注意监测应急救援储备情况及地铁运行环境;地铁系统脆弱性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行为的变动最为敏感.该方法可运用于地铁安全事故的预防,从而提高地铁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模糊认知图(FCM)暴雨干扰地铁系统脆弱性安全管理

    嵌入式安全疏散标志空间结构研究与设计

    范芮雯代张音周慧田世祥...
    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嵌入式安全疏散标志视觉吸引力,开展空间方向信息传递效能模拟试验,分析不同空间角度嵌入式安全疏散标志对选择反应时、预期选择相符度及选择自信程度的影响,并通过消防演习进行验证,得出最优空间角度.最后依据研究结果设计一种空间立体嵌入式安全疏散标志.结果表明:整体上,空间角度越大,可视面积越大,选择反应时越短,预期选择相符度、选择自信程度越高.空间角度为5.时空间方向信息传递效能最强,参演人员平均逃生时间最短,且选择非熟悉出口比例增加.空间立体结构嵌入式安全疏散标志能够提高火灾应急疏散效率.

    嵌入式安全疏散标志空间结构空间方向信息传递效能

    飞机客舱应急疏散的修正社会力模型

    杨永刚王璟璟宋炜
    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地评估乘客在疏散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和疏散效率,使社会力模型适用于飞机客舱封闭、座椅密集的应急疏散环境,模拟乘客疏散过程中的转向与避让行为,提出基于飞机客舱的修正社会力模型;引入转向因子与避让因子,利用其加权平均后,得出综合因子用以修正乘客的疏散速度,改进社会力模型运动-力学动态方程;对修正社会力模型的关键参量进行理论数值分析,得出修正范围;以某机型局部客舱为例,建立9×6座、单通道的仿真试验模拟客舱环境,应用修正疏散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并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结果表明:仿真疏散时间与试验疏散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修正社会力模型为预判原则、主观心理、运动状态以及受力状态4个因素的连续性模型,可以较好地凸显在飞机客舱应急疏散应用中优越性.

    飞机客舱应急疏散修正社会力模型转向因子避让因子

    二甲双胍改善瓦斯爆炸肾损伤的试验研究

    田林强来枫张玥翁孝刚...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瓦斯爆炸肾损伤的特点以及二甲双胍(MET)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瓦斯爆炸肾损伤组(SW组)和瓦斯爆炸肾损伤+MET治疗组(MET组),利用真实巷道建立瓦斯爆炸大鼠肾损伤模型,检测肾功能,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及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并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PGC-1α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瓦斯爆炸肾损伤组织学表现为肾小球和肾小管明显充血和水肿,伴肾功能异常;MET能够改善肾功能,减轻肾损伤,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及其下游分子PGC-1α,抑制细胞凋亡实现的.

    二甲双胍(MET)瓦斯爆炸急性肾损伤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

    高温环境下人体热反应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刘冬华汪海涛杨杰赵江平...
    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简便合理地评估高温环境作业人员热应激水平,首先基于二节点模型的人体结构分层原理,修正原模型的体温调定值及代谢产热量、对流换热系数和服装热湿阻,并建立高温环境人体热反应模型;然后依据文献中8个不同工况下(常温环境、暖环境和高温环境,不同着装,不同劳动强度)的试验数据,比较核心温度、皮肤温度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值,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适用于常温环境,核心温度和皮肤温度模拟值的均方根偏差小于试验值标准差,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核心温度模拟值与试验值最大偏差不超过0.3℃,皮肤温度最大偏差不超过0.6℃;4个高温工况中,改进后的模型整体预测精度提升率最低为15%,尤其是中国人体数据的2个高温工况(空气温度35℃、相对湿度40%和空气温度38℃、相对湿度25%),改进后模型核心温度预测精度提升显著.

    高温环境人体热反应模型生理参数核心温度皮肤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