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层时序网络模型的中国机场网络特征分析

    郭九霞李虹屹魏嵩叶伟...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静态网络模型在分析动态系统时出现网络结构特性反映不全面和数据表达失真的问题,引入时间属性,提出一种基于时序复杂网络模型的中国机场网络(CAN)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节点时序度、时序度中心性、时序介数中心性和时序接近中心性等网络特征指标,探究中国机场时序网络的结构特征,筛选和排序网络中的重要机场节点,并分析异质节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CAN结构呈现出无标度网络特性;CAN的平均时序距离值差距较大,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06倍;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ZWWW)、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ZBHH)的时序介数中心性相对其他指标较高,其在网络中起到重要的中心作用,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ZGSZ)相对其他指标具有较高的时序度中心性.

    时序网络中国机场网络(CAN)多层时序网络模型(MTNM)网络特征指标幂律分布

    考虑异质交通流冲突的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

    李岩邵进刘林建梁淑娟...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超车过程中异质交通流间的冲突,在传统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异质交通流避让行为的设计方法.首先,采用减速群体占比和踏频值分析车辆的受干扰程度;其次,通过建立车-车作用力模型计算不同类型车辆间的作用力,拟合作用力与避让间距的关系求解安全避让距离,可得推荐非机动车道宽度为传统车道宽度及安全避让距离之和;然后,建立安全评价模型,评价不同宽度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性,以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实例分析西安市4个路段非机动车道的骑行样本.结果表明:2车混行的非机动车道中,减速群体占比为传统非机动车道的0.93倍,骑行踏频值提高0.07圈/s,道路安全值是传统非机动车道的1.07倍,车道内的干扰更小,骑行者更为安全.

    异质交通流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车-车作用力踏频值安全避让距离

    飞机刹车盘动片损伤程度及更换需求智能评估算法

    夏正洪何琥吴江陈玲...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机刹车盘动片损伤超标将直接威胁飞行安全.为解决人工经验的刹车盘动片损伤程度评估存在检测效率低、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飞机刹车盘动片损伤程度及更换需求智能评估算法.首先,分析刹车盘动片损伤分类及特征信息;然后,基于U-Net模型语义分割刹车盘动片损伤图像数据集,构建刹车盘动片损伤区域面积占比量化分析模型和脱落区域最大径向宽度计算模型;最后,使用Cessna525刹车盘动片图像数据验证模型.结果表明:U-Net模型对刹车盘动片损伤类型的图像分割效果良好,平均精确率、平均召回率、平均像素准确率与平均交并比(IoU)分别为90.75%、91.25%、90.25%与87.25%.刹车盘损伤程度评估结果与经验丰富的机务工程师评估结论基本一致,且评估结果客观准确、可视化程度高,证明所提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刹车盘动片损伤程度更换需求智能评估图像分割U-Net模型

    2025年《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征订启事

    94页

    变压器油对氟碳与碳氢表面活性剂体系泡沫性能影响

    张佳庆尚峰举马文智盛友杰...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预防变压器火灾事故,采用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FS-50分别与非离子(烷基糖苷(APG)-0810)、两性离子(椰油两性咪唑啉(CAD)-40)及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APG-0810/FS-50、CAD-40/FS-50、SDS/FS-50等3种泡沫溶液,并系统地分析变压器油存在下,泡沫溶液基本性质、起泡性、泡沫及液膜稳定性.结果表明:变压器油对泡沫性能影响显著.油的作用下,泡沫溶液的起泡性显著降低,APG-0810/FS-50、CAD-40/FS-50和SDS/FS-50的起泡性分别减少16.9%、18.4%、18.8%.油的作用下,泡沫析液加快,60 min析液量分别增加13.6%、74.6%和15.5%;泡沫体积衰减增加2.5%、9.8%和17.9%;液膜稳定性下降,100 s时膜厚分别下降276.5、414.7和552.9 nm.3种泡沫溶液中,APG-0810/FS-50复配体系对变压器油的抑制能力最好,该体系稳定的泡沫对变压器油的耐油性最佳.

    变压器油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耐油性泡沫稳定性

    区块链技术应用中的安全屏障模式研究综述

    刘正刚刘晨曦阮渊鹏
    10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弥补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对预防复杂系统安全问题的安全屏障研究关注不足的缺陷,首先,结合区块链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安全应用,介绍区块链自身的安全需求及安全屏障理论的支持;其次,从定性和定量视角总结安全屏障模式主要研究模型,并概述软件系统安全分析模型和安全屏障的绩效评估进展;然后,总结区块链技术安全风险相关安全措施的研究现状;最后,在顺应安全屏障模式研究中注重耦合协调的趋势下,立足研究复杂系统耦合协调及其复杂因果机制的定量方法进展,展望区块链技术应用相关的安全屏障模式研究,构建从安全分析、情景构建、系统建模、机制分析、效应评估至实现路径的安全屏障研究框架体系.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相关安全屏障模式研究应涵盖以蝴蝶结(Bow-Tie)结构模型为核心并衔接工业事故风险评估法(ARAMIS)和耦合视角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TAMP)等模型的静态系列图模式;将静态模式转换为贝叶斯网络(BN)并可作动态贝叶斯网络(DBN)分析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以及安全屏障系统的效应评估;而聚焦熵的耦合协调及其非线性因果分析深化该耦合式集成研究体系.

    区块链安全屏障耦合协调因果关系效应评估贝叶斯网络(BN)

    瓦斯爆炸冲击-地应力动静载荷下巷道壁面损伤特性

    贾真真叶青杨卓华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瓦斯爆炸事故中的深部高地应力巷道壁面破坏问题,采用LS-Dyna软件,建立巷道壁面动力响应损伤数学模型和物理分析模型,分析瓦斯爆炸冲击-地应力动静载荷作用下的巷道壁面位移、应力和损伤特征,并研究瓦斯爆炸冲击-不同地应力(水平地应力和垂直地应力)动静载荷下巷道壁面的响应和损伤特性.结果表明:高地应力造成了壁面的初始损伤变形,隅角处的应力集中和初始损伤最大,但是其在瓦斯爆炸过程中,动力响应小于顶板处;在瓦斯爆炸冲击-地应力动静载荷作用下,巷道各个部位的损伤应变随着地应力升高而增加,其中隅角处的损伤度受影响最大且损伤最为严重,其次为顶板位置;地应力升高会使壁面初始损伤变形更为严重,但是明显削弱了爆炸冲击波在围岩中的传播.

    瓦斯爆炸冲击地应力动静载荷巷道壁面损伤

    多组分气体传质简化模型理论分析及数值验证

    曹莹雪王金宵王怡黄艳秋...
    124-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厂房内污染气体的分布特征,高效控制工业建筑环境,研究分析多种气态污染物与单一气态污染物分布特征间的区别及简化条件,明确同源同时散发的多组分混合气体的运输特性,揭示全尺度中多组分混合气体传质简化的可行性范围及需遵循的原则,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结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多组分气体传质简化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同源散发的混合气体在无相变和化学反应时,其流动参数雷诺数Re量级在103以上,且马赫数Ma<0.3时,物性参数在克努森数Kn<0.01且温度在0.3倍的振动特征温度θv和沸腾温度T'之间,可简化组分进行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简化偏差源于简化前后单位质量混合气体体积力之差(ΔF),简化时需保障ΔF与主要驱动力之比小于0.01;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及简化原则与模拟结果相符,证明在适用范围内满足简化原则的条件下,可以将多种气态污染物简化为单一种类探究污染物分布特征.

    气态污染物多组分气体传质简化模型简化原则数值模拟

    基于LightGBM-SHAP的民机硬着陆可解释预测

    肖国松刘嘉琛张元珊董磊...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民用飞机的硬着陆超限事件,首先,收集包含动力学变量、系统性能和其他工程参数的机载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开展机场航段聚类、样本平衡、统计特征提取等数据处理活动;然后,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模型预测民机硬着陆事件,并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决策树(DT)、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进行综合对比;最后,利用Shapley可加性解释(SHAP)算法进一步分析硬着陆事件的致因机制及各飞行参数特征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显示出良好的硬着陆事件预测性能,准确率、正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9%,92%和88%,还可针对具体航段对硬着陆预测模型的决策过程提供定量的、可视化的解释信息.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民用飞机硬着陆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机器学习可解释

    高流态注浆材料膨胀及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郭鑫鲁义施式亮李贺...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流态注浆材料膨胀规律以及注浆后煤体蠕变力学特性和孔隙结构,设计新非线性黏塑性元件结构,并据此构建蠕变力学模型.首先,制备高流态注浆材料并将其注入至煤体中,以模拟钻孔周围煤体注浆情况;然后,采用压汞试验和单轴分级加载蠕变试验方法,测试注浆后煤体孔隙结构以及不同应力水平下注浆煤体蠕变性能,进而获取注浆煤体在不同蠕变阶段的应变变化规律.最后基于蠕变试验结果,设计新非线性黏塑性元件,并将其引入到鲍埃丁-汤姆逊模型,反演获得蠕变模型相关参数,揭示注浆后煤体的蠕变失稳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流态注浆材料膨胀率相比普通水泥材料提高92%,能够有效解决水泥基注浆材料固化后收缩的问题;当高流态注浆材料注入煤体后,煤体失稳破坏临界荷载为15.3 MPa,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体稳定性.

    高流态注浆材料材料膨胀蠕变特性分级加载孔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