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高原螺旋施工隧道CO分布及扩散特征

    刘杰周皓文王婉青张悦...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某高原螺旋施工隧道内风流场分布情况及CO运移特征,提升隧道掘进面施工环境空气质量,以流体控制方程和组分运输模型为基础,运用Ansys Fluent流体仿真软件,以送风风速、掘进面与风筒口之间的距离为影响因素,模拟多个工况下的风流场和CO分布特征,并建立一种适用于测算高原螺旋施工隧道内CO质量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沿隧道出口方向,隧道断面的平均风速在风筒口前方先增大后减小,在风筒口后方逐步趋于稳定;当掘进面与风筒口之间距离超过30 m时,射流末端和风筒口前端2个区域容易形成明显的涡流;CO质量浓度分布受风速和距离的影响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和"左低右高,上低下高"2种分布特征;隧道内不同时刻、不同截面上的CO质量浓度可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

    高原地区螺旋施工隧道CO质量浓度掘进面风流场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矿事故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付恩三白润才刘光伟赵浩...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宏观层面总体评价全国各产煤省事故风险,并分析事故变化特征,搜集"十三五"期间国内煤矿事故数据,从煤矿事故类型、伤亡情况、时空地域等方面,采用数理统计、可拓理论等数学方法,分析煤矿整体安全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顶板事故取代瓦斯事故成为主要事故类型,事故发生地域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趋势,国有煤矿事故总量占比增大,乡镇煤矿较大以上事故多发;频发事故省份存在煤矿数量多、百万吨死亡率高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性,矿山机构改革以及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于矿山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煤矿事故类型变化与国内灾害治理投入、标准制定、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以及淘汰小型落后煤矿存在强耦合关联关系;采用可拓理论分析得出"十三五"初期整体煤矿事故风险等级为三级,到"十三五"末期整体煤矿事故风险等级为二级,整体安全形势趋于向好.

    煤矿事故事故特征演变趋势可拓理论事故风险

    考虑精细地形的尾矿库溃坝外泄泥流运移规律研究

    王昆张俊阳杨修志臧传伟...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科学地开展尾矿库风险评价,提升库区下游防减灾能力,首先引入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使用无人机(UAV)遥感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研究尾矿库溃坝外泄泥流在下游精细地形上的运移规律;然后以华东某尾矿库为研究案例,分析泥流流动状态及关键指标.结果表明:案例中,溃坝发生15 s内,泥流覆盖坝脚处,以超12 m/s流速向沟谷内流动,受沟谷地形影响,流速峰值升至15 m/s以上;该尾矿库溃坝模拟结果受地形因素主导,大量高速流动泥流迅速聚集在沟谷,且影响扩散范围较广;流速、冲击力及淹没深度指标分析显示,下游苗圃、厂房面临较高风险.通过UAV遥感技术可获取库区及周边精细地形图片,具备分辨率高、时效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考虑精细地形的SPH溃坝模拟方法具备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精细地形尾矿库溃坝外泄泥流运移规律无人机(UAV)遥感

    港口岸桥安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纪柯柯李正中刘双张馨...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港口岸桥施工安全,通过辨识岸桥安装风险因素,确定岸桥安装风险等级,以岸桥安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为顶层目标,提出一种基于云层次分析法(C-AHP)的岸桥安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从人、机、环、管4方面构建岸桥安装评估指标体系,引入云模型的概念,修正传统AHP法标度理论,以期望、熵、超熵3个数字特征表征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和离散性,从而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及风险值的云数字特征;然后,采用云模型量化各指标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得到总体评估结果;最后,依托天津港某集装箱码头岸桥安装工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备因素对岸桥安装施工安全风险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为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人员因素;岸桥安装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值为47.769,风险等级为Ⅱ级,处于可接受准则区间,符合实际评估结果.

    港口岸桥安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云层次分析法(C-AHP)云模型

    Raft共识机制驱动多列车区域资源协商

    黄苏苏文韬李鹍王琳...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信号系统运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的分散列车线路资源协商方法.从系统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比中心化系统和去中心化系统的网络模块度,证明去中心化系统稳定度高,是更适合应用于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系统网络结构.以区块链技术中的Raft共识机制为基础进一步设计TACS列车节点状态转换原则,用来描述竞选资源车和资源车交接这2个具体场景;通过虚拟机加端口映射的方式进行性能测试,总结竞选成功概率、竞选周期与超时临界值的关系,结合测试结果和行业标准,给出设置TACS中车车通信超时临界值在50~100ms的建议.结果表明:基于Raft共识机制的多列车资源协商策略能够提高列控系统运行效率和减小对通信系统的时间依赖.

    共识机制资源协商多智能体系统(MAS)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自然发火期预测

    张利冬宋泽阳罗振敏赵珊珊...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准确地预测煤自然发火期,首先基于大型煤自燃低温氧化试验及文献数据组成数据集,并考虑煤自燃影响因素众多且与发火期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建立包含煤自然发火期、环境温度、煤炭热值、水分等参数的数据集;其次采用多层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煤自然发火期预测模型,表征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发火期的影响;同时为增强模型的拟合能力和泛化能力,利用特征工程研究特征变量的相关性,以筛选模型的输入特征;然后利用网格搜索法优化模型超参数,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后利用学习曲线法评估模型状态,防止模型过拟合.结果表明:RF和MLP模型均能预测煤自然发火期,RF模型的泛化能力更高;RF和MLP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9.34天和12.10天,说明机器学习模型可同时考虑多个内外影响因素的复杂作用.

    煤自然发火期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

    城市燃气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

    张小良梁梵洁许素睿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城市燃气事故的发生,首先,通过"2-4"模型(24 Model)不安全动作原因因素编码和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代码,分析90起城市燃气死亡事故不安全动作;然后,以修正的不安全动作发生概率和事故危险指数为基础,构建并优化城市燃气事故行为风险评估模型;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法研究4类城市燃气事故相关方的行为风险后果值,并运用敏感度分析得到每类相关方的不安全动作对行为风险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燃气经营者行为风险最大,其次是燃气使用者和燃气工程参与者行为风险,其他第三方单位行为风险最小;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落实、燃气燃烧器具或燃气设施使用不合规、未按规范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或技术服务这3种不安全动作对城市燃气事故行为风险影响较大.

    城市燃气事故不安全动作风险评估"2-4"模型(24Model)蒙特卡罗法

    地铁站火灾烟流特性及协同集控系统

    王凯胡经纬杨涛蔡炜垚...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铁火灾存在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风险,首先提出通风、排烟、挡烟、隔离等多元设施协同控制的主动救灾思想,采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建立常规地铁站与换乘地铁站的模型,模拟站台中部火灾下,排烟风机、挡烟垂壁局部和全部开启时关键部位的烟流控制效果;然后利用有效剂量分数(FED)模型分析人员的致死因素,并提出地铁常态通风与火灾烟流协同集控系统.结果显示:对于常规地铁站中部火灾,常态通风下,120 s后烟气蔓延到中间楼梯口,180 s时烟气弥漫整个站台层;开启所有排烟设施并关闭挡烟垂壁后,能够有效地将火灾烟气控制在站台中部及右侧.对于换乘地铁站,常态通风下,300 s时烟气污染所有站台与站厅区域,中间和左侧楼梯口的可用疏散时间为130和185 s;开启所有排烟设施并关闭挡烟垂壁后,下层站台烟流少量扩散到上层站台,但未波及到站厅,二者可用疏散时间增大至150和230 s.楼梯口能见度是影响可用疏散时间的关键因素,而火灾致命性因素是CO体积分数.

    地铁站火灾烟流特性协同集控系统数值模拟人员疏散

    基于客流加权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抗毁性分析

    马敏胡大伟刘杰马壮林...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失效对网络结构和服务质量的影响,首先,采用Space L方法,并考虑车站客流量,构建基于客流加权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然后,提出兼顾网络拓扑结构和服务质量的抗毁性综合评估指标,在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剩余容量3种负载分配策略下,分析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抗毁性的影响;最后,以2021年西安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客流量大或连接网络中心组团与分支的车站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车站;随着连续攻击次数的增加,强度最大的蓄意攻击对网络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在度数、介数和强度3种最大蓄意攻击策略下,网络抗毁性达到最优时,容量调节系数最小阈值为0.5,乘客换乘率的最大阈值为0.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抗毁性客流加权运输效能随机攻击蓄意攻击

    城市环形交叉口智能汽车接管过程事故风险预测

    刘擎超徐天宇熊晓夏赵晶娅...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城市环形交叉口事故发生率,针对交叉口智能汽车接管过程中的事故风险问题,提出智能汽车事故风险预测模型.基于城市交通仿真软件(ToT),构建城市环形交叉口场景,分析智能驾驶汽车接管过程的事故数据,揭示道路区域及接管时间对智能汽车接管过程事故风险的影响机制;使用CatBoost对事故风险进行建模,以敏感性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评价指标,对比CatBoost与线性回归、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速度对事故的影响重要度占比在47%以上,交叉口入口道事故率最高,且入口左侧车道事故率较右侧车道平均高8.63%左右;ToT时间在环形交叉口对汽车事故率影响约为8.5%,且环道区域的道路曲率、半径因素对事故影响因素占比小于5%;环道路段几乎不影响自动驾驶汽车在车辆接管过程的碰撞,CatBoost模型预测精度高于线性回归及XGBoost.

    环形交叉口智能汽车接管时间事故分析CatBo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