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进YOLOv3算法下通航机场场面运动目标检测

    夏正洪魏汝祥李彦冬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更好的检测精度和更快的检测速度,保障通航机场场面运行安全,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3算法,分别从网络结构和损失函数2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主干网络中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原卷积,构建基于距离交并比(DIoU)的目标框回归损失函数;然后,以某通航机场为研究对象,搭建通航机场场面目标检测场景,采用迁移学习和冻结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以提升场面目标检测的速度;最后,比较分析所提算法与传统的YOLOv3、YOLOv4算法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飞机目标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车辆和人员目标,改进的YOLOv3算法对目标的检测精度、召回率、全类平均精度(mAP)分别达到92.96%、80.51%、91.96%,图形处理器处理速度高达74帧/s,较传统的YOLOv3、YOLOv4算法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可实现通航机场场面运动目标的有效检测.

    改进YOLOv3算法通航机场目标检测深度可分离卷积距离交并比(DIoU)

    基于SVM的含缺陷20钢弯管爆破压力预测

    郄彦辉郭涛周凌志王昱...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精确预测含局部减薄缺陷的弯管爆破压力,首先验证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精确性,然后以168组不同缺陷尺寸下20钢弯管爆破压力的有限元模拟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建立含局部减薄缺陷20钢弯管爆破压力预测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其次利用交叉验证(CV)、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分别优化SVM模型;最后分析对比用于预测弯管爆破压力的3种优化SVM模型与ASMEB31G-2009、DNVRP-F101、SHELL92等3种通用规范的计算误差.结果表明:CV-SVM、GA-SVM、PSO-SVM等3种模型的预测误差均小于3种规范的计算误差,其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2.33%、-3.4%和1.94%;说明SVM模型用于预测弯管爆破压力时操作简单、计算时间短、预测精度高、工程实用性好.

    支持向量机(SVM)局部减薄缺陷20钢弯管爆破压力交叉验证(CV)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

    基于ACE-BN的通勤飞行事故/事件诱因分析

    靳慧斌朱孟昌马明霞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我国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运行安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平均因果效应(ACE)和贝叶斯网络(BN)的事故/事件诱因分析方法.首先,分析102起美国通勤飞行事故/事件,共识别出7类19种诱因;然后,引入ACE公式确定节点的优先次序,使用K2算法构建BN结构,并采用最大期望(EM)算法进行网络参数学习,建立通勤飞行事故/事件诱因分析模型;最后,对各诱因的概率进行排序并分析诱因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机组经验不足导致的事故/事件发生概率最高;机械设备情况容易受到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天气因素和监管因素对机组因素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其中,恶劣的天气会影响机翼等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飞行员对于飞机的操作,技术和安全培训不到位会影响飞行员和管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经验技能.

    平均因果效应(ACE)贝叶斯网络(BN)通勤飞行事故/事件诱因分析

    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

    陈辰程嘉窦志平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性,为老旧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更新改造提供技术依据,在分析国际、国内有关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经验,以贴近制造标准和检验规程,使实际评估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在缺少国家层面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有关安全评估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参考曳引和强制驱动电梯安全评估的模式,提出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的基本思路和系统方法,分10个部分确定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88个危险情节,进行单项评估和整机评定,推算并确定整梯风险等级的临界分值,提出降低风险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基本思路和系统方法与国内现有电梯法规标准体系相适应,能够用来全面评估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状况.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系统方法风险评价风险分析

    危险天气下4D改航回归航迹规划方法

    王岩韬刘锟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航班因危险天气临时绕飞导致的航迹冲突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航迹运行(TBO)的4D改航回归航迹规划方法.首先,根据航空器性能限制,栅格化空域,使用蚁群算法与轮盘赌法,以改航路径最短为目标,生成三维空域内危险天气下的改航路径;然后,提出航迹回归概念,根据预计到达时间(ETA)计算改航速度,对齐时间得到4D改航航迹;最后,以我国中部某主要航段为运行场景,选取3个航迹回归点,采用"调速+等待"策略,计算避让危险天气的三维可行航迹,以燃油消耗与排放成本的计算结果与改航航迹产生的冲突为参考,评估各改航方案.结果表明:当选择最晚回归点时,改航方案3燃油消耗为5.9 t,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6.3 t,是3种方案中消耗最少的,但需解脱冲突2次;选择最早回归点的改航方案1未与其他航班出现冲突,但燃油与排放相比方案3增加0.1%和0.2%.以上结果证实,该方案可实现危险天气下选取不同回归点时的4D改航回归航迹规划.

    危险天气4D改航回归航迹基于轨迹运行(TBO)预计到达时间(ETA)蚁群算法

    破岩气体发生器安全性及能量分布特征

    付晓强俞缙戴良玉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传统爆破易产生强振等次生灾害问题,研发破岩气体发生器;通过评估破岩气体发生器的燃烧安全性,开展现场破岩试验并监测其振动,采用品质可调小波变换(TQWT)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分析方法,提取得到气体爆破信号的主分量,并分析信号不同分量时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破岩气体发生器运输安全性高、燃烧稳定性好,振动强度低,在土石方爆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破岩气体爆破信号各分量幅值、能量占比和相关性系数满足非线性正相关关系.优势分量瞬时能量峰值数量与炮孔分段装药段数密切相关,破岩气体爆破时应采用差异化装填方式,炮孔分段装药应适当增加孔口和孔底部药量,以达到最优化的爆破效果.新型破岩气体发生器爆破技术具有显著减振降损作用,适合在土石方爆破工程中推广应用.

    破岩气体发生器安全性能量分布瞬时能量品质可调小波变换(TQWT)

    LNG储罐泄漏扩散模拟分析

    游波罗骁施式亮鲁义...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液化天然气(LNG)储罐泄漏安全事故,利用PHAST软件,以湘潭新奥荷塘储配站的储罐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泄漏孔径及风速2个条件对LNG蒸气云泄漏扩散距离及泄漏导致的喷射火与爆炸范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蒸气云泄漏扩散距离、喷射火辐射影响半径及爆炸超压影响半径与泄漏孔径尺寸成正比,蒸气云泄漏扩散距离、爆炸超压影响半径与风速成反比.泄漏孔径为25 mm的泄漏场景,易燃易爆区临界距离、喷射火辐射死亡区半径、爆炸超压50 kPa对应超压半径分别是5 mm场景的10、7、8倍;泄漏孔径为100 mm的泄漏场景,易燃易爆临界距离、喷射火辐射死亡区半径、爆炸超压50 kPa对应超压半径分别是5 mm场景的37、21、33倍.

    液化天然气(LNG)储罐泄漏蒸气云扩散距离喷射火

    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监测要素确定方法

    周成张相炎居里锴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风险评估方法不适用于确定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监测要素的问题,提出基于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数的监测要素确定方法.首先通过计算建设成本系数(CFF)、运维成本系数(MCF)和效率影响系数(EIF),获得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数,用以对比风险预警系统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成本,并作为选择风险减小措施的依据;然后定义监测要素确定流程,包括机器限制确定、危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数确定等;通过某工业机器人监测要素确定案例,验证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监测要素确定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确定方法可合理选择监测要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估计风险大小,同时考虑安全风险减小措施的经济性.

    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监测要素确定方法预警系数风险估计

    隧道火灾烟气温度及蔓延速度衰减特性

    杜涛李萍王雨薛宪凯...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隧道火灾烟气内部温度竖向分层的条件下,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隧道横截面烟气平均温度沿隧道纵向的衰减特性,并量化其对烟气瞬态蔓延速度的影响.在同一隧道截面上,某点处烟气温度随着该点与隧道顶棚之间距离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降低.理论分析表明:将上述温度分层特性考虑在内之后,烟气通过侧壁的热损失比传统算法减小一半.烟气温度与蔓延速度沿隧道纵向的衰减率主要受烟气流量及壁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在确定烟气流量时不仅需要量化羽流产烟量,火源附近密度跃变卷吸空气量约为羽流产烟量的10%;烟气与壁面的换热系数不是常数,而与烟气蔓延速度成正比.基于以上分析建立不同截面处烟气平均温度的理论模型,并根据蔓延速度与浮力通量的内在关系,提出烟气蔓延速度预测模型;二者均随着烟气蔓延长度的增大而呈指数衰减.最后利用FDS研究不同火源功率条件下烟气温度和蔓延速度在隧道纵向的衰减率,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的结果比较一致.

    隧道火灾烟气温度蔓延速度衰减特性密度跃变

    断层构造对高地应力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影响分析

    陈爽白根铭肖畅曲宏略...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地下工程区断层等地质构造对局部应力场的影响,以云南省红河州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为例,分析隧道选址区域初始地应力场.首先,建立隧道选址区域三维地质模型,使用空芯包体法采集10处测点的初始地应力数据;然后,根据实测地应力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反演分析方法反演,得到隧道选址区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同时,在该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区域内断层和破碎带的影响,总结断层对地应力分布状态的影响;最后,根据现场勘察所得地质构造条件(主要为断层),对断层带施加挤压力和压扭力模拟断层错动,从而进行局部地应力调整,得到符合实际的地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平垂直隧道轴线方向的应力最大,表现为σy>σz>σx;应力值在断层内部减小,断层带边缘增大.在高地应力硬岩隧道工程中,应力集中的断层边缘存在岩爆发生概率增大的可能性,应加强防治,以保障施工过程安全.

    断层高地应力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地应力反演多元线性回归空芯包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