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孔材料对泄爆管道LPG爆炸抑制效应的影响研究

    关文玲矦逸飞任常兴董呈杰...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多孔材料对泄爆管道液化石油气(LPG)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特征,采用自主搭建的气体爆炸测试平台,分析不同厚度及孔隙度的碳化硅多孔材料对火焰传播特性和爆炸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多孔材料可有效阻止泄爆管道中LPG爆炸火焰的传播;随着多孔材料孔隙度和厚度的增加,LPG火焰的传播距离、传播速度和强度均减小,其中,材料孔隙度对阻火效果的影响更大;同时多孔材料可降低泄爆管道中LPG的最大爆炸超压,当材料安装位置后端气体未被引燃时,增加多孔材料的孔隙度和厚度,材料前端(PT1、PT2)的最大爆炸超压增大,材料后端(PT3)的最大爆炸超压接近于静态破膜压力.材料孔隙度和厚度的阻火效应表明:在工程应用中,当材料强度达标后,应优先考虑增加材料的孔隙度来进行阻火.

    多孔材料泄爆管道液化石油气(LPG)抑制效应爆炸超压

    多尺度注意力特征增强融合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新网络

    贾桂敏程羽齐孟飞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红外成像中小目标检测的性能,提高低空空域监管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注意力特征增强融合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新网络.首先,使用Resnet34 提取红外图像的多尺度特征;其次,使用多尺度空间注意力特征增强模块(MFEM)来提高特征提取能力;然后,在逐级上采样过程中使用双通道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DFFM),融合语义信息和细节信息,以更好地保护红外小目标的特征;最后,与其他方法对比,并以地/空红外弱小飞机目标视频序列检测为例测试真实场景.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交互比(IoU)、F值和漏检率(FNR)的评分均获得改进;通过多尺度注意力特征增强融合可准确地定位到目标并生成精细的分割结果;MFEM能够同时利用多尺度上下文信息和空间注意力机制来突出红外小目标;DFFM通过给不同通道特征的集合赋予权重,得到最合适的特征图进行特征融合,从而提高检测性能.

    红外图像小目标检测特征增强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

    基于邻井灰色信息的钻井风险评价方法

    魏凯王晨阳吴德胜郭勇...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油气开发过程中未知地层钻井风险难以预测的问题,基于邻井灰色信息提出钻井风险评价方法.首先采用三参数区间灰数描述地层信息;其次采用深度平差和加权差值方法,根据邻井灰色信息构建目标井灰色井筒信息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三参数灰色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然后依据广义强度—干涉理论,建立包括溢流、井漏、坍塌及吸附卡等风险的评价模型;最后对西部某油田的5 口井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的井筒信息矩阵概念,描述和计算深度平差和加权插值优化参数,构建目标井井筒信息剖面;利用三参数区间灰数和井筒信息矩阵构建的灰色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大幅降低钻井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基于广义强度—干涉理论的钻井风险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估结果与实际工况一致.

    邻井灰色信息钻井风险三参数区间灰数井筒信息矩阵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

    循环荷载作用下抗浮多铃型扩体锚杆拔出模型试验

    陈晨余捷刘哲谢莎莎...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下水位变动导致锚杆抗拔性能劣化的原因,提高扩体锚杆在抗浮过程中的锚固性能,首先,通过单次拉拔试验,得出不同埋深情况下多铃型扩体锚杆拔出过程中承载性能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单次拉拔试验得出的抗拔极限承载力进行循环试验,在不同循环荷载比、循环次数和循环频率下,探索多铃型扩体锚杆承载性能演化机制;最后,利用图像粒子测速法(PIV)分析周围土体变形机制,得出单次拉拔及循环荷载作用下周围土体位移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铃型扩体锚杆拔出过程中轴力-位移曲线大致分为弹性、震荡和破坏 3 个阶段,且随着埋深增加,锚杆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和土体位移逐步递增;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增加循环荷载比、循环次数以及循环频率均会降低锚杆锚固性能.

    循环荷载抗浮多铃型扩体锚杆锚杆拨出承载力土体位移

    基于SVM的干线输气管道泄漏压降速率信号识别

    吴瑕陈红环贾文龙孙溢彬...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压缩机抽吸或截断阀截断形成的压降信号导致截断阀发生误关断,以及小孔泄漏因管道压降不显著导致截断阀不动作的问题,以某输气干线为对象建立仿真模型,获取压缩机抽吸、截断阀紧急截断及管道泄漏3 类不同工况下的 300 组压降信号,根据对点检测法计算出压降信号的压降速率值;以奇异值分解(SVD)法和极差归一化方法提取压降速率信号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法识别不同压降速率特征值信号,获取所对应的工况类型;针对SVM模型中的核函数参数与惩罚因子设置不合理,影响算法识别准确性的问题,采用教与学优化算法(TLBO)优化核函数参数与惩罚因子,建立干线输气管道泄漏信号智能识别的TLBO-SVM模型;应用该模型,分类识别该管道在3 类工况下的300 组模拟压降速率信号.结果表明:该模型对3 类不同工况下压降速率信号的识别准确率为92.22%;对泄漏口径为 50~125 mm,压降速率范围为 0.01~0.07 MPa/min的小孔泄漏,识别准确率为96.67%.针对某干线管道的实际泄漏压降速率信号,TLBO-SVM识别到的准确率为100%.

    支持向量机(SVM)干线输气管道压降速率信号泄漏压力信号截断阀

    基于机器学习的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

    李苗李凌波左志恒张丽...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成品油管道系统生产运行监测过程中不能自动识别部分运行状态,以及异常工况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应用智能工况识别方法,构建具有实时监测能力的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模型.首先,采用逻辑规则判别方法,并根据成品油管道系统中的事件日志补充数据标签;其次,按照工况的起止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段,并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提取不同工况的子序列及其特征;然后构建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识别模型,并与随机森林(RF)、自适应提升(AdaBoost)、支持向量机(SVM)、时间序列森林(TSF)、随机区间谱系森林(RISF)和序列学习器(SEQL)等 6 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其识别效果;最后,以某真实成品油管道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TSF模型对阀门开关、阀门内漏、清管和甩泵4 种工况的识别精确度最高,且更适合短期内运行工况的识别;而AdaBoost模型的识别精确度在95%的置信区间内所含真实值的概率更高.

    机器学习成品油管道运行工况工况识别分类模型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发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继续入选Q2区

    135页

    单轴压缩下不同倾角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

    杜锋王凯孙加智邓云...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倾角下煤岩组合体失稳诱发冲击地压机制,利用颗粒离散元程序对 0、15、30、45、60°这5 组不同倾角煤岩组合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是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的主体;当煤岩组合体的倾角分别由0°增加至30°和由 30°增加到 60°时,煤岩组合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下降2.01%和9.59%,细观裂纹数量分别下降22.9%和4.0%,声发射信号出现时间提前,说明倾角的增大导致煤岩组合体单轴抗压强度降低,失稳破坏时间提前但破坏程度降低;在单轴加载初期,不同倾角组合体界面处煤岩颗粒向界面处运动导致界面处存在扩容趋势,倾角影响界面附近煤岩颗粒的运动进而导致组合体破坏区域逐渐由煤体向煤岩交界面过渡;当煤体裂纹扩展至煤岩界面时,高倾角煤岩组合体产生的界面滑移效应导致其破坏形式由压剪破坏转变为滑移破坏,且30°倾角为分界线.

    单轴压缩不同倾角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破坏特性裂纹扩展数值模拟

    含水率影响下煤样拉伸与压缩力学特性试验

    张美长白晨浩祁云汪伟...
    14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含水率对煤样拉伸与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选取韩家洼煤业公司 22 号煤层煤样,开展不同含水率和围压下煤样的巴西圆盘劈裂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以及三轴压缩试验,探究含水煤样的力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样的强度、弹性模量随含水率增加呈指数函数降低,煤样达到饱和状态时,其强度下降了48.3%,弹性模量下降了 37.6%;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煤样的塑性增强,试样容易破碎;三轴压缩下,围压升高煤样破坏的峰值有所提升,煤样的强度提高,但不同围压状况下含水煤样的强度明显低于干燥试样;含水率对于煤样的内摩擦角影响较小,但对煤样的黏结力有显著影响.

    含水率煤样拉伸压缩试验力学特性

    基于IPFS-DEMATEL-ISM的容器安全威胁关键战术要素研究

    盛剑桥曾丽帆方圆吴俊...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电力能源企业"上云"引发的云原生容器安全威胁问题,提出融合区间毕达哥拉斯模糊集(IPFS)、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识别容器安全关键战术要素.首先,基于 IPFS 提取安全专家对容器入侵威胁战术要素的经验判断,其次,应用DEMATEL和ISM识别容器安全威胁的关键战术要素及要素间的层级拓扑关系.结果表明:持久化和权限提升2 个战术阶段的中心度和原因度较高,在整个云原生安全威胁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这2 个阶段的安全攻击行为需持高优先级关注;执行和持久化战术阶段的威胁攻击是云原生容器安全的本质要素,初始访问、窃取凭证以及横向移动战术阶段的威胁最直接影响云原生容器安全.研究提出的IPFS-DEMATEL-ISM法相较DEMATEL-ISM和集成三角模糊数的DEMATEL-ISM法在识别容器安全威胁关键战术要素时具有更好区分度和简约解释性.

    区间毕达哥拉斯模糊集(IPFS)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SM)容器安全威胁关键战术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