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消防工程专业教育培养体系研究

    陆新晓王海燕吴兵陈斌...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突破高校消防工程教育体系建设上的不足,提出基于成果导向的消防工程专业教育培养体系.首先,逆向设计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将消防工程专业课程层次体系聚焦于消防规范、防控、灭火、评估4大层面;然后,强化消防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以消防工程本科生全程全员导师制为创新启始点,以创新训练项目为科研载体的全链条创新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最后,构建灾前感知—消防救灾—灾后处置3大核心模块,针对性建立以5大消防系统为中心的专业实验室,呈现真实的火灾响应救灾场景,承接消防工程专业课程试验、设计和部分实习实践功能.结果表明:建立的成果导向消防工程专业教育培养体系,明确了专业教育的培养逻辑,注重层次化渐进式培养,强调对消防热点领域的探索引导,理清了专业实验室体系结构关联性及对实践教育的支撑作用,可以为消防救援队伍人才培养和消防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消防工程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

    李乃文房小凯牛莉霞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引入安全心理资本与安全内驱力,构建链式中介模型.首先基于文献述评提出4种假设,采用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安全心理资本、安全内驱力和不安全行为4种量表制成结构化问卷;然后筛选保留516份有效矿工样本,并定量研究;最后通过样本数据分析和检验验证链式中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可直接负向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通过安全心理资本和安全内驱力的独立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因此,增强非正式群体凝聚力,提高个体的安全心理资本和安全内驱力,能够有效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频率,预防事故的发生.

    非正式群体凝聚力不安全行为安全心理资本安全内驱力链式中介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民航空中停车事件安全风险评估

    陈芳崔庆敏向千秋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组织和人的因素对发动机空中停车事件的影响及其演化情况,评估航空公司空停事件的风险水平,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DBN),构建一种适用于民航空停的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运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影响发动机发生空停事件的组织和人的因素;其次,利用毕达哥拉斯模糊和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MATEL)方法,探究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基于得到的风险因素因果关系构建民航空停DBN,依据统计分析和专家经验确定民航空停的DBN参数,通过GeNle概率推理,进一步得出空停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后,以S航空公司的CFM56-5B发动机为例,评估民航空停事件安全风险.结果表明:2020-2021年,S航空公司的CFM56-5B发动机发生空停事件的概率分别为1.260×10-6、1.352×10-6;导致民航空停事件安全风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资源投入减少导致教育培训效果降低进而影响作风意识和合作沟通.

    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空中停车(IFSD)安全风险评估毕达哥拉斯模糊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MATEL)

    考虑行车安全事件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的驾驶行为风险评估

    张晖刘永杰吴超仲丁乃侃...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驾驶行为风险评估方法存在事件危险程度度量缺失及个体行为习惯考虑不足的问题,采集15位被试的自然驾驶试验数据,通过配对T检验和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DBSCAN),聚类得到行车安全事件中指标偏离正常状态的显著程度和驾驶人风险倾向性等级;选取指标量化单次行车安全事件严重程度,修正驾驶风险权重,构建考虑行车事件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的驾驶行为风险评估方法;开展实例分析,使用车头时距(TH)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速度标准差、速度极差、加速度均值和最大值对于驾驶风险评估的重要度较高;使用优化后的评估方法得到的驾驶行为风险评分范围为[21,42.6],均值为32.93,标准差6.62,相较于传统评分方法,该风险评分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采用上述指标评价综合驾驶行为风险,有助于提升驾驶风险辨识准确性.

    行车安全事件严重程度个体差异驾驶行为风险评估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DBSCAN)

    疫苗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牛莉霞杨满意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管控疫苗供应链风险,构建疫苗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确定疫苗供应链风险因素初始集;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秩相关方法,筛选简化风险因素初始集,构建疫苗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最后,利用主成分-信息熵方法,检验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疫苗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计划流程风险、采购流程风险、生产流程风险、配送流程风险、退货流程风险5个一级指标,以及供需预测准确率等20个二级指标;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仅用69%的指标反映83%的疫苗供应链风险信息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疫苗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灰色关联度秩相关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

    基于知识图谱的驾驶愤怒研究现状及热点可视化分析

    万平邓鑫焰马晓凤
    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统计分析近年来国内外驾驶愤怒研究现状与热点,选取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1 190篇相关论文以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30篇相关论文作为数据源,借助文献计量学软件VoSviewer与CiteSpace生成知识图谱,并从载文量分布、作者与机构合作、发表期刊、关键词聚类与突现等方面,系统分析驾驶愤怒领域内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等.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载文量不断上升,国内外学术界对驾驶愤怒领域关注度越来越高;国际驾驶愤怒领域的跨单位合作比国内更为广泛;驾驶愤怒相关量表、驾驶愤怒影响因素、愤怒与危险/攻击性驾驶行为关系、驾驶愤怒识别、驾驶愤怒干预为目前驾驶愤怒领域5大研究热点;愤怒状态下的驾驶绩效、驾驶愤怒检测系统以及基于交通工程视角的驾驶愤怒管控等方面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知识图谱(MKD)驾驶愤怒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分析

    基于机器学习的建筑施工人员安全能力预测模型*

    赵伟李书全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建筑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作用机制和关键影响因素,以社会资本和行为动机理论为依据,建立基于组织网络和个体行为的多指标数据集;借鉴成熟量表构建安全能力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向中国境内若干建筑工程项目的457名施工人员获取数据;采用基于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和筛选;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等5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利用网格搜索法进行超参数优化,以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集成学习方法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GBDT算法在所有方法中拟合性能最佳;权重优化后的数据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施工人员的安全参与行为和组织中社会资本的结构与认知维度对其安全能力影响较大;此外,个体特征中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也与安全能力存在一定相关性.

    机器学习建筑施工人员安全能力预测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

    多因素对液态CO2冻融致裂煤体的影响试验研究

    周西华周露函姜延航白刚...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多因素耦合对液态CO2冻融致裂煤体的影响,采用 自主研发的液态CO2冻融致裂试验装置,利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液态CO2冻融致裂后煤体的孔隙度,分别研究液态CO2冻结时间(t)、冻融循环次数(n)和煤体含水饱和度(W)对煤体孔隙度(φ)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构建φ与t、n和W的二次回归响应曲面模型,分析t、n和W单独及耦合作用时对φ的敏感程度及影响特征,并预测优化与验证不同影响因素下的φ.结果表明:随着t的延长和n的增多,φ呈指数函数关系变化,随W的增大,φ呈线性关系增加;影响因素t、n和W均为φ的极显著项(显著性判别值P<0.01),对φ影响的主次关系为:n>W>t.交互项nt交互作用极显著,nW交互作用次之,Wt交互作用不显著,对φ影响的主次关系为:nt>nW>Wt.模型预测当t、n和W分别为57 min、19次、96%时,φ达到最大值(9.47%),4组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平均误差为2.98%,所测φ平均值为9.58%,φ较优化之前(8.94%)提高了 7.16%.

    冻融致裂液态CO2孔隙度冻结时间冻融循环次数含水饱和度

    基于刚度参数变化的导管架平台结构损伤定量识别

    冷建成毛厚彬钱万东庞哲...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海上导管架平台在风、浪、流等随机环境载荷作用下的不确定性结构损伤识别难题,提出基于刚度参数变化的导管架平台结构损伤定量识别方法.首先以室内某导管架平台比例模型为试验对象,设置结构第Ⅲ层-X面上一斜杆锯断外径的2/3和完全锯断2种损伤工况,在已知结构模态参数和集中质量矩阵的前提下,定量识别出不同损伤工况下平台各子结构刚度参数的最可能值(MPV),并分析相应的后验不确定性,进而判断损伤发生的位置和损伤程度.结果表明:刚度参数具有较小的后验不确定性,识别结果的稳定性与精确性很好;识别出的结构损伤位置与试验设定位置一致,2种损伤工况下的损伤程度分别为1%~12%和20%~31%.

    刚度参数导管架平台结构损伤定量识别损伤概率损伤程度

    核安保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陈鹤刘永赵国海张晓丛...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核材料监管体系,夯实中国核安保事业发展基础,同时,也为国际社会防范核恐怖主义和"一带一路"中核能领域国际合作提供有效的中国核安保方案,开展核安保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分析核安保本质目标和核心关注点,提出建立国家层面和核设施层面的核安保防线的架构,并具体说明架构内容.结果表明:国家核安保工作应该确保国家监管范围内的核材料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均处于受控和受保护的条件下.国家层面的核安保工作应从源头、过程、后果3个管控阶段加强对核材料的安全监管.核设施层面的核安保工作是国家核材料安全监管工作实施层面的具体管控手段,其核心目的应该是防范核恐怖主义威胁.

    核安保核材料核安全核恐怖主义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