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全工程专业实战化人才培养探索

    朱建芳张瑞新张莉聪宋富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凝练出检测检验、危险源辨识评价等6个专业能力目标,相应地构建6个实战教学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下设计数量不等的来源于实际工作内容的实战教学项目,共计28个.这些项目按照知识体系归纳到10个教学环节中,构成安全工程专业实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满足这些教学项目的实战化要求,充分挖掘校内和校外资源构建近似实战的教学环境,建立"11+1+2"的实战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师资特点给出提升专业教师实战化教学能力的方法.结果表明:实战化人才培养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实战化培养需要有近似实战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支撑.

    安全工程实战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专业能力

    基于STPA-FCM模型的自主航行船舶功能系统分析

    秦庭荣周歆捷何荥杰陈伟炯...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析自主航行船舶(MASS)功能系统之间的失效机制,提升航行安全,将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与模糊认知图(FCM)方法相结合,构建MASS功能系统失效特征分析模型.通过STPA方法对功能系统的控制/反馈关系建模,确定27个控制关系与43个反馈关系,分析潜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UCA)及其产生的关键致因,在此基础上,运用FCM方法构建各功能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反演出最终稳态下的相对失效概率.结果表明:最为核心的功能模块为电力系统、虚拟船长系统、动力定位系统、避碰系统,其稳定值占比分别为7.66%,7.62%,7.47%,7.14%,应优先确保其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模糊认知图(FCM)自主航行船舶(MASS)功能系统失效概率控制/反馈关系

    强降雨导致的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人因分析HC-GC模型

    陈伟田仪帅曾卫华郭道远...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效解决该类安全事故人因分析复杂问题,提出新的安全事故人因分析模型方法.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建立包括6层24个因素的建设工程强降雨事故(CPHRA)框架模型(HC);联用遗传算法(GA)优化连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CARMA)(GC)分析人为致因关联,绘制事故人为致因链;选取150起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事故典型案例进行模型验证与应用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人因分析HC-GC模型具有更优的性能与效率;在事故人因链中,政府安全主管部门监督不足与企业安全文化缺失是深层次因素,现场违规监管与现场安全管理漏洞是主要连接因素,技能水平低与失误违章会进一步强化事故负反馈,事故上报与响应不及时是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事故扩大蔓延最直接原因.

    强降雨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建设工程强降雨事故(CPHRA)下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HC)遗传算法(GA)优化的连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CARMA)(GC)人为致因

    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ACT)理论构建与应用

    佟瑞鹏王彪孙宁昊胡向阳...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提高现场作业安全绩效,以案例教学和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为指导,结合策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构建以事故-原因-培训(ACT)为关系链的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亦称ACT安全培训法.该方法将事故案例贯穿培训全程,发挥案例教学优势,利用事故致因24Model追溯导致事故的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不安全因素,基于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以有限空间作业课程培训体系设计实施为例,验证ACT安全培训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有限空间作业培训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参训人员数量及考核成绩均呈整体上升趋势,受训人员参与积极性及学习效果都得到有效提高,验证了 ACT安全培训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事故-原因-培训(ACT)安全培训法行为追溯"2-4"模型(24Model)安全管理安全绩效案例教学

    高海拔铁路工程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评估

    莫俊文王锐锐滕仓国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高海拔铁路工程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评估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从安全生理、安全心理、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能力5个方面,编制高海拔铁路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心理测量量表,并针对西成铁路甘青隧道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实测;利用粗糙集理论对量表测量结果进行属性约简、数据挖掘和重要度计算;构建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水平评估体系,利用软件Matlab正向云发生器绘制不安全行为水平综合评价云图,直观表达评估结果.结果表明:利用该评估体系获得的不安全行为评估结果与现场实际一致,该评估体系能够实时监控高海拔地区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水平.

    高海拔铁路工程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粗糙集理论云模型熵权法(EWM)

    大数据时代矿山协同监管监察新思路

    付恩三刘光伟白润才张靖...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当前我国矿山监管监察现场查验工作量大、数据分析薄弱等问题,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矿山行业的部署实施应用,提出矿山监管监察手段智能化转型和创新协同发展新思路;首先分析大数据时代矿山多元协同监管的超时空性、数据采集强连续性、数据分析强关联性等特征,建立协同监管总体架构;然后基于新型协同监管监察发展形态、处置流程以及服务职能,建立新型监管监察协同服务数据平台;最后挖掘大数据深层次关联关系,优化精准执法、应急救援指导、远程专家诊断、实时风险分析、灾害风险预警等服务机制,提出大数据时代矿山多元协同监管监察逻辑路径、协同监管监察行为路径、纵横联动处置流程.结果表明:矿山风险"智"理转变、数据治理与决策、风险全流程处置等矿山协同监管监察的创新路径,将成为今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煤矿企业形成多元协同监管监察的新业态.

    大数据协同监管监察模式转变总体架构数据安全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工伤事故关系

    王小俊张礼敬杨鹏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绩效与工伤事故发生率的关系,首先,提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绩效、基础管理考评绩效、基础设施安全条件考评绩效以及安全管理人员数量4个因素,与工伤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假设关系;然后,以实地调研的江苏省一自然年中所有申报安全生产二级标准化的机械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线性回归计量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绩效、基础管理考评绩效、基础设施安全条件考评绩效以及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与工伤事故发生率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绩效、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基础设施安全条件考评绩效与工伤率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而基础管理评定绩效与工伤率之间存在一般强度负相关.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伤事故设备安全安全管理人员

    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预测精度研究

    吴方浩陈伟孙惠中牛力...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测算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提出案例推理技术(CBR)-最大信息系数(MIC)-随机森林(RF)预测模型方法.通过实地调研61个典型工程样本数据,选择12个安全文明施工费的影响因素作为候选特征变量,采用CBR进行样本相似度检索以构建模型的训练样本集,运用MIC确定关键特征变量输入模型,组合建立3种RF模型(RF、MIC-RF和CBR-MIC-RF),并通过实证分析其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通过样本相似度检索和识别关键特征变量,可显著提高RF模型的预测精度(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35%);模型预测精度随不同等级的相似度阈值呈"U"型变化,设置合适的相似度阈值对提升模型的预测效果至为关键;CBR-MIC-RF模型可获得比支持向量机模型更好的预测性能.

    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预测精度案例推理技术(CBR)最大信息系数(MIC)随机森林(RF)

    温度对瓦斯流动及全过程煤体变形的影响研究

    林海飞陈晨龙航双海清...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不同温度下瓦斯吸附-解吸-渗流全过程煤体变形的差异性,应用 自主研发的煤体瓦斯流固耦合试验系统,研究三轴应力加载下瓦斯吸附-解吸-渗流及全过程煤体变形随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瓦斯吸附阶段,煤体变形量与吸附时间呈Langmuir型上升变化;瓦斯解吸阶段,煤体变形量与解吸时间呈指数型衰减趋势;瓦斯渗流阶段,煤体变形量与时间呈幂函数上升趋势.瓦斯吸附量、渗透率及过程中煤体变形量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瓦斯解吸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煤体变形量与瓦斯吸附量、解吸量、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温度效应对全过程煤体变形具有显著影响.

    瓦斯流动吸附-解吸-渗流全过程煤体变形渗透率温度效应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机线路及航迹协同规划

    魏明孙雅茹孙博王盛杰...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物流无人机(UAV)的配送线路以及航迹协同规划,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栅格化基础上,考虑调度中心、客户和地面遮蔽物的位置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坠落代价差异,提出一种UAV配送线路以及航迹协同规划的双层规划模型;根据问题特征,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2阶段混合算法,在第1阶段利用DRL算法生成多架UAV访问客户顺序的配送线路,再将A*算法嵌入其中,据此在第2阶段搜索每架UAV的可行最短航迹;结合算例,给出最佳UAV配送线路及其航迹方案,分析参数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并与传统智能算法比较,验证所提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6 km×6 km区域内30客户点规模的算例,设置人机的坠落代价阈值为1.4时,完成配送任务需要5架UAV,总飞行里程52.5km;与多种传统智能算法相比,求解时间从少到多依次排名为DRL、遗传算法(GA)、差分进化算法(DE)和粒子群算法(PSO),在大规模算例上,DRL的规划结果UAV运行成本更低,其平均解和最差解远优于智能算法.

    深度强化学习(DRL)无人机(UAV)配送线路航迹规划双层规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