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G时代负系统学视域下智能系统安全分析体系构建

    牛莉霞李肖萌王洪妹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安全事故的负面性与普遍性,首先,依据安全科学的负系统学逆向思维范式,结合系统科学的生态系统理论,确定智能系统开放包容性、交互耦合性、动态平衡性特性,明晰智能系统安全分析逻辑理路;然后,从负系统学视角切入,确定安全事故危险源,阐述安全事故产生机制,引入内聚耦合概念,提出s型框架模型,用于分析智能系统子系统稳定性,探究其底层技术支持;最后,利用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分析智能系统信息流动全过程动态平衡,共同形塑负系统学视域下智能系统安全分析体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负系统学视域下智能系统安全分析框架体系,能够有效分析智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信息流动全过程的动态平衡,确保智能系统安全分析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5G时代负系统学智能系统安全分析生态系统理论

    人格特质对非注意视盲和安全风险感知失败的影响:来自眼动试验的证据

    李乃文崔琳琳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注意视盲是一种与选择性注意或不注意有关的人因失误.为减少建筑工人高空作业非注意视盲导致的安全事故,选取30 名被试参与一项试验,分析非注意视盲在安全风险感知失败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响非注意视盲和安全风险感知失败的人格特质相关因素,建立实用的安全管理策略.结果表明:非注意视盲占安全风险感知失败的50%.另外,人格特质与非注意视盲和安全风险感知失败有明显的关系,外向性、严谨性和开放性与非注意视盲和安全风险感知失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低外向性、高严谨性和低开放性的作业人员拥有更低的安全风险感知失败和非注意视盲的比例.

    人格特质非注意视盲安全风险感知失败眼动试验高空作业危险识别

    基于STPA和FTPN的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航行实时风险评估

    席永涛刘鹏杰胡甚平韩冰...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时监测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航行过程风险,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建立MASS的安全控制结构,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法(STPA)确定损失/事故和系统级危险,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并分析损失场景,构建系统状态转化过程模型;采用模糊时间Petri网(FTPN)建模,以设定的MASS航行场景得到相关模糊时间函数并推算FTPN的情态演进;引入新的风险水平表达式并通过系统实时损失/事故二维路径图来可视化系统的实时风险水平和系统不安全状态的转化路径.结果表明:设定的航行场景在当前时刻下,缺少安全水深输入、未更新避碰路径、航向航速不安全、搁浅是风险最高的系统不安全状态,并对应 4 条风险最高的转化路径;STPA驱动下的FTPN过程模型能全面评估MASS航行的实时风险水平,以系统实时损失/事故二维路径图作为可视化界面,用于监管MASS航行中不安全系统状态并描述其转化路径.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模糊时间Petri网(FTPN)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实时风险评估转化路径

    风险动物园(Ⅶ):灰犀牛风险分类体系、演化机制与管控策略

    佟瑞鹏王乾张晓磊赵晶荣...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风险管理领域的新兴概念和隐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动物园中灰犀牛的本质属性和风险特征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为防范化解新时代的风险挑战,加强灰犀牛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内涵挖掘,通过融合现有理论模型和借鉴风险分类方法,开展灰犀牛风险的类型体系构建、演化机制探析与管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灰犀牛风险作为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认知影响交互作用下的产物,按照特征维、认知维和状态维以及时间视角、空间视角和主体视角,把灰犀牛风险划分为隐藏灰犀牛、静止灰犀牛和冲撞灰犀牛;根据风险感知、风险距离和风险框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评估每类灰犀牛风险的发展态势;进而构建复杂系统内"累积—波动—突变"的演化框架,提出风险管控策略,提高认知能力察觉不易感知的隐藏灰犀牛;强化创新思维化解常态共存的静止灰犀牛;打造敏捷模式应对突然爆发的冲撞灰犀牛.

    灰犀牛风险分类体系演化机制风险管控管控策略

    基于QAR数据的飞行员个体超限风险精细化评价模型

    汪磊安佳宁赵新斌俞力玲...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评价飞行员个体超限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和飞行品质监控(FOQA)的飞行员个体超限风险精细化评价模型.首先,根据事故统计结果、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FOQA基站划分的核心风险类别,选取其中3 类风险的FOQA监控项目作为评价指标,计算飞行员个体单项核心风险值;然后,运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测算各项核心风险值所占权重,提出飞行员个体超限风险精细化评价模型;最后,将模型运用于实际飞行风险量化评价,通过采集中国民航(CAAC)FOQA基站中共9 317 条多源融合数据,量化飞行员个体超限风险,得到飞行员个体超限风险量化值排序,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划分飞行员个体超限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量化排序1 693 名飞行员个体超限风险,并将飞行员超限风险等级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3 类.

    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个体超限风险精细化评价飞行品质监控(FOQA)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K-means聚类

    情绪对低感觉寻求者安全行为决策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张舒杨齐玉余欣柔王双...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神经层面深究不同偶然情绪对低感觉寻求者的不安全行为决策过程的影响作用,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使用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筛选低感觉寻求者和中感觉寻求者(对照组).采用视频片段作为情绪刺激材料在试验前诱发正性和负性情绪,并设置风险情景任务进行风险决策试验.结果表明:不考虑情绪变量时,低感觉寻求组与感觉寻求对照组在安全行为决策上无显著差异;正性情绪下,低感觉寻求个体保持风险规避倾向;负性情绪下,在行为表现上,低感觉寻求者更倾向作出不安全行为决策;负性情绪下,在ERPs成分上,低感觉寻求者诱发的晚期正成分(LPP)潜伏期更晚,表明负性情绪的干扰导致个体在风险分类与评价时难度增大,故此从神经层面解释其外在行为表现的内在原因.总之,情绪在感觉寻求影响安全行为决策过程中产生调节作用.

    情绪低感觉寻求安全行为决策事件相关电位(ERPs)晚期正成分(LPP)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低空无人机运行风险评估

    耿增显陈俊宇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目前城市低空环境下的无人机(UAV)运行安全风险问题,利用模糊贝叶斯网络(FBN)识别和评估低空无人机运行的关键风险因素.首先,在分析低空无人机运行流程基础上,从人-机-环-管角度分析低空无人机运行过程的风险因素.随后,利用GeNIe软件构建低空无人机运行风险评估贝叶斯网络(BN),利用专家先验知识和模糊集量化分析底事件的先验概率.最后,开展单因素分析、双因素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并以实例验证网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低空无人机运行的关键风险因素为无人机电池故障、运行航线的环境障碍物以及无人机运行监管技术;FBN反向推理分析结果显示,环境相关风险(79%)、无人机设备风险(60%)是无人机运行过程主要风险因素.

    模糊贝叶斯网络(FBN)低空无人机(UAV)风险评估运行安全GeNIe软件

    基于安全控制结构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动态评估

    王红力杨鑫刚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评估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状态和优化动态安全管理对策,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安全控制结构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动态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一种多层安全控制结构模型,以确定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和控制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安全动态反馈评价方法,推断计算出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状态的概率、分析影响事故的风险因素,识别出高校实验室安全中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表明:基于安全控制结构模型的风险动态评估方法涵盖了传统方法识别的所有风险,同时还能够发现潜在风险;对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不正确,试验过程违反操作规程以及电气线路出现老化、短路或缺陷等因素是影响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

    安全控制结构模型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不安全控制行为(UCA)动态评估

    基于CatBoost-NSGA-Ⅲ算法的盾构姿态预测与优化

    吴贤国刘俊曹源雷宇...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因盾构前倾变形、蛇形、轴线偏离及纠偏等影响施工安全性与高效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将类别型特征梯度提升(CatBoost)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相结合的盾构姿态多目标优化方法;以贵阳地铁为例,选取 22 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参数,利用CatBoost算法建立输入参数与盾构姿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函数关系,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评价输入参数的重要性;以盾构姿态绝对值最小化为目标,构建CatBoost-NSGA-Ⅲ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CatBoost算法训练工程实测数据得到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5 个盾构姿态目标的 R2 范围为 0.916~0.943;所研发的 CatBoost-NSGA-Ⅲ盾构姿态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使盾构姿态得到显著优化,整体改进的平均值为53.34%.

    类别型特征梯度提升(CatBoost)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盾构姿态多目标优化重要性排序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发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继续入选Q2区

    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