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短视频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评价其效果,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将203名中老年男性社区居民随机分为对照组(73人)、PM(保护动机)常规组(61人)和警示性组(69人),开展为期1个月的艾滋病短视频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健康教育;PM常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包含保护动机理论行为效益、行为代价、自我效能、艾滋病相关服务、社会支持5个维度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警示性组在PM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严重性、易感性、内部回报、外部回报4个维度的警示性教育;干预前后均进行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结束后,共计随访到184人(90.6%),失访19人(9.4%),均为随机失访.其中随访到对照组70人(70/73,95.9%),PM常规组54人(54/61,88.5%),警示性组60人(60/69,87.0%).各组干预前后在年龄、户口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警示性组(90.0%)高于对照组(67.1%)(P<0.05);在HIV检测意愿上,PM常规组(88.9%)和警示性组(90.0%)均高于对照组(68.6%)(P<0.05);在艾滋病歧视水平上,警示性组[2.6(2.2,3.1)]低于对照组[2.8(2.2,3.3)](P<0.05);在艾滋病预防保护动机水平上,警示性组[57.5(53.3,61.7)]高于对照组[54.2(49.2,60.8)](P<0.05);在最近1个月非婚性行为发生情况上,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短视频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HIV检测意愿,降低艾滋病歧视,提升艾滋病预防保护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