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

沈洁

月刊

1672-5662

aids2006@sina.com;aidsbjb@126.com

010-63030828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

中国艾滋病性病/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更新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陈耀凯李太生张文宏...
    447-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球菌病是晚期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致死原因,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播散性隐球菌病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与非艾滋病人群隐球菌病不同,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病情复杂、病死率高,诊断、治疗、预防各环节均具有一定特殊性,综合性、系统化诊疗策略是有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共识在2020年版《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临床诊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我国临床实践,就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的概况、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抗隐球菌治疗与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该疾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艾滋病隐球菌病诊断治疗共识

    深度测序用于家庭内传播HIV-1耐药及准种特征分析

    米云婷徐晴晴王爱玲金聪...
    459-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深度测序获得家庭内成员HIV-1准种信息,分析相互之间的传播进化关系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1对阳性夫妻与其阳性新生儿产时、产后48小时、42天及2岁龄时的血液样本,对母亲产时血浆和新生儿产时干血斑样本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提取干血斑中HIV-1 DNA,经巢式PCR扩增HIV-1 gag、pol、env基因区后进行亚型鉴定、耐药分析和Hiseq高通量测序.计算各样本内/样本间基因离散率,选择最大似然法构建准种进化树.结果 母婴产时病毒载量分别为5 600拷贝/mL和1 000拷贝/mL;3人均感染CRF07_BC亚型;新生儿2年后K65R低频耐药株占比较出生时增高;母子间基因离散率低于父子间;pol区进化树显示三者之间为"父-母-子"的传播关系;新生儿4个时期样本内基因离散率在0.47%~0.68%间波动,与基线样本相比基因离散率在0.49%~0.82%间波动;pol、env进化树表明新生儿优势准种是由基线准种进化而来.结论 通过深度测序可以明确家庭内成员HIV-1准种传播规律、遗传特征、不同时期的准种动态以及耐药变化,指导后续的cART.

    艾滋病深度测序低频耐药准种

    本刊常用缩略语

    465页

    安徽省2017-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影响因素分析

    金琳刘爱文张进吴建军...
    46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7-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启动cART及时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符合标准的2017-2022年新报告安徽省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选取的HIV/AIDS患者分为cART及时和不及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及时性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22年新报告15 896例HIV/AIDS患者的年龄为(42.60±16.60)岁,cART及时率为68.92%(10 956 例),历年治疗及时率依次为 61.44%(1 617/2 632)、67.02%(1 831/2 732)、70.52%(1 950/2 765)、68.02%(1 706/2 508)、73.58%(2 061/2 801)、72.86%(1 791/2 458).相较于跨市流动、外省户籍、确诊当年病程为非艾滋病期、未婚、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男性HIV/AIDS患者,市内流动(OR=1.860,95%CI:1.718~2.014)、本省户籍(OR=1.807,95%CI:1.496~2.181)、确诊当年病程为艾滋病期(OR=1.706,95%CI:1.576~1.847)、已婚有配偶(OR=1.566,95%CI:1.409~1.741)、离异或丧偶(OR=1.356,95%CI:1.200~1.532)、检测咨询(OR=1.210,95%CI:1.117~1.31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204,95%CI:1.069~1.356)和女性(OR=1.164,95%CI:1.041~1.302)HIV/AIDS患者治疗及时性高.结论 安徽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cART及时率呈上升趋势,需针对流动人口、外省户籍病例、未婚者和低文化程度等重点人群,采取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治疗转介效率和质量,促进cART及时性进一步提高.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影响因素

    征稿启事

    470,520,525页

    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无保护性行为发生因素的定性研究

    熊勇超徐杰罗巍董薇...
    471-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3年5-8月在6个城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病毒治疗门诊和社会组织,招募2020年1月以后新报告的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结果 共访谈了65名HIV感染者,其中青年学生18人,<50岁社会男性33人,≥50岁社会男性14人.自报因临时性伴感染40人,因固定性伴感染22人,无法确认感染来源3人.关于与临时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相关因素,青年学生以HIV预防措施认知不足和存在较强侥幸心理为主,<50岁社会男性除以上因素,还包括物质滥用,≥50岁社会男性以HIV预防措施认知不足为主.与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存在盲目的信任心理.结论 预防措施认知不足、侥幸心理、物质滥用、群交行为及对固定性伴的信任是MSM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不同亚组MSM无保护性行为发生因素有所不同,应根据亚组人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HIV干预措施.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无保护性行为定性研究

    2004-2021年我国HIV阳性MSM超额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实陈方方金怡晨秦倩倩...
    475-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04-2021年中国新报告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04-2020年新报告、年龄≥18岁、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以男性一般人群死亡率为参照,计算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率.采用多变量Poisson回归模型并基于相对生存率估计法,进行HIV阳性MSM超额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04-2021年HIV阳性MSM的粗死亡率为1.33/100人年,超额死亡率为1.10/100人年.诊断到启动cART时间≤30天和未治疗人群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0.65/100人年和13.85/100人年.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HIV阳性MSM超额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多变量Poisson回归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首次CD4细胞计数水平越低的感染者超额死亡风险越高.此外,居住在中西部省份、未婚/离异/丧偶、医疗机构检测发现、诊断到启动cART时间>30天及未治疗感染者的超额死亡风险较高.结论 HIV阳性MSM的死亡风险高于男性一般人群,启动cART治疗可有助于缩小这一死亡率差距.应持续扩大HIV检测范围,尽早发现并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同时提高对老年及文化程度较低MSM的随访服务质量,并加强依从性教育,以全面降低HIV阳性MSM的死亡率.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男男性行为者超额死亡率

    《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80页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短视频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彭瑾李娜叶志华何佳...
    4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短视频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评价其效果,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将203名中老年男性社区居民随机分为对照组(73人)、PM(保护动机)常规组(61人)和警示性组(69人),开展为期1个月的艾滋病短视频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健康教育;PM常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包含保护动机理论行为效益、行为代价、自我效能、艾滋病相关服务、社会支持5个维度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警示性组在PM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严重性、易感性、内部回报、外部回报4个维度的警示性教育;干预前后均进行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结束后,共计随访到184人(90.6%),失访19人(9.4%),均为随机失访.其中随访到对照组70人(70/73,95.9%),PM常规组54人(54/61,88.5%),警示性组60人(60/69,87.0%).各组干预前后在年龄、户口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警示性组(90.0%)高于对照组(67.1%)(P<0.05);在HIV检测意愿上,PM常规组(88.9%)和警示性组(90.0%)均高于对照组(68.6%)(P<0.05);在艾滋病歧视水平上,警示性组[2.6(2.2,3.1)]低于对照组[2.8(2.2,3.3)](P<0.05);在艾滋病预防保护动机水平上,警示性组[57.5(53.3,61.7)]高于对照组[54.2(49.2,60.8)](P<0.05);在最近1个月非婚性行为发生情况上,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短视频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HIV检测意愿,降低艾滋病歧视,提升艾滋病预防保护动机.

    保护动机理论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短视频社区干预

    HIV暴露前预防认知量表的编制及在男男性行为者中的初步验证

    林浩郭鹏玥常春王晓冬...
    487-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编制并验证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的PrEP认知量表,为进一步探讨PrEP的认知影响因素和推广机制提供工具.方法 以量表的六个主要理论要素(自我效能、积极结果预期、消极结果预期、风险感知、使用意愿和行动计划)构建量表条目池,于2023年10月26日至11月27日在成都和合肥两市的MSM中进行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HIV暴露风险、PrEP使用情况以及PrEP认知量表,评估量表的内容效度、表面效度和区分效度,以Cronbach's α系数评价量表信度,并在一部分调查对象中检测量表的重测信度.结果 在参与预调查的32名研究对象中,53.1%(17人)存在HIV暴露风险,34.4%(11人)曾经或正在使用PrEP,在服药方案的选择偏好上,研究对象首选按需服药方案,长效注射方案次之,最后为每日服药方案.由HIV领域专家、同伴领袖和一般适用人群对量表的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进行定性评价,修改各条目的措辞和顺序,最终形成9维度44条目PrEP认知量表.总Cronbach's α为0.882,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895.结论 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量PrEP适用人群的PrEP认知水平,为PrEP推广提供评估工具和参考.

    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信度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