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月刊

1004-7484

yishi010@163.com

010—52580688

100871

北京市北京大学871-009信箱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Journal China Hw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学生近视眼的形成与预防

    陈牡丹
    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学生的近视眼形成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2年9月期间我校高中部122个班的6700多名学生,采用学校的常规的视力对数表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视力检验,将表箱悬挂与不易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室内进行,5.0行视标与被检查者站立时视线平行,距离为5 m。结果:在本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038名学生患有近视,得病率为60.28%。其中有2995例为重度近视(44.69%),2549例为中度近视(38.04%),1156例为轻度近视(17.27%)。女生患近视的患病率要高于男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出现近视的患病率要高于低年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中重度近视患病人群中,普通中学的患病率要明显低于重点中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需要长时间的在灯光下看书学习,眼睛一直得不到放松,无法得到良好的睡眠,这也使得其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久而久之形成近视。使教室的光线更加明亮,鼓励学生多做眼保健操,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中学生近视眼形成预防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CT、sTREM-1及乳酸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程兴梅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动态检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人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乳酸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4、7天分别进行PCT、sTREM-1和乳酸水平的检测,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死亡组第4、7天的PCT值、sTREM-1值和乳酸值分别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存活组中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血清内的PCT值、sTREM-1值和乳酸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动态检测血清中的PCT、sTREM-1和乳酸的水平对于判定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PCTsTREM-1乳酸重症肺炎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术后hsCRP的变化和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干预作用

    林蓓佑吴鹏林智海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并行急诊PCI的患者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0mg瑞舒伐他汀组(76例)和40mg阿托伐他组(76例)。在常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组、40mg阿托伐他组维持治疗一个月,并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1周及术后1月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水平,观察1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入院时(PCI术前)2组间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与术前比较,血清 hs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和术后1月时,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mg瑞舒伐他汀组hs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稍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两组均可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20mg瑞舒伐他汀比40mg阿托伐他汀抗炎效果更明显。两者都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脉介入治疗C反应蛋白质瑞舒伐他汀心血管事件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体会

    黄琳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速尿、强心药,以及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 EF(射血分数)和LVS (左室收缩末内径),以及 FS(短轴缩短率)和 LVD(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经治疗,患者的EF(射血分数)和LVS (左室收缩末内径)以及FS(短轴缩短率)和LVD(左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临床中利用曲美他嗪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缺血性心脏病曲美他嗪疗效

    从建“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个案探索病案数字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

    梅岚郭小艳王刚平张红...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病案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其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日照市人民医院相继应用HIS系统和RIS系统和PACS系统,建立“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档案库,从这一个案,研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对某一病种医疗档案的建立,及其在病人复诊、随访、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应用,并与传统纸质资料档案方法建立某一病种档案库管理方法对照。结果:通过HIS、RIS和PACS系统,能有效建立“乳腺癌及前驱病变”数据库,建立病人临床病理医疗档案,方便病人复诊、随访和统计分析,较好地应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实现病案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结论:基于HIS、RIS和PACS系统,可建立病案网络信息化,提高其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应用。

    病案信息化开发应用

    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

    张浣华朱婷婷胡桂蓉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在临产前及分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抽取100例孕妇,在临产前及分娩过程中采用专人陪伴等方法对分娩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对照组:抽取100例孕妇,采用传统观察产程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在分娩分娩过程中对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及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有显著的作用。

    精神因素心理护理产前宣教

    CO2灌注术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应用

    陈永康成宏伟周平红黄震...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 CO2灌注术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中的应用,为该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及技术指导。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泰兴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穿孔34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并发穿孔应用CO2灌注术的优势。结果:未使用CO2灌注术者17例,术中并发皮下气肿8例(47.6%)、纵膈气肿4例(23.5%)、气胸4例(23.5%),未发生穿孔1例(5.8%);术后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消退时间6d左右。使用CO2灌注术者17例,并发皮下气肿5例(29.4%)、纵膈气肿2例(11.8%)、气胸1例(5.8%),未发生穿孔9例(52.9%);术后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消退时间2d左右。结论:穿孔是POEM手术主要并发症,CO2灌注技术能明显减少患者穿孔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

    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肌切开术穿孔CO2灌注术

    PCNA在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崔丽红
    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检测PCNA在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卵巢癌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研究PCNA在卵巢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诊断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NA在卵巢癌及卵巢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1)卵巢癌组PC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2) PCNA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CNA对卵巢癌敏感。

    PCNA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表达及意义

    绿原酸对Aβ引起的小脑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曹玉强姚素艳刘建生郑德宇...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绿原酸对淀粉样β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Aβ)引起的小脑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脑颗粒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将经过10μmol/L Aβ预处理48h的巨噬细胞上清液移入神经细胞中,同时加200μmol/L的绿原酸。培养2天后,采用MTT法、western bolt和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表达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漏出量。结果:将Aβ预处理的巨噬细胞上清液移入到单独培养的小脑颗粒细胞48h后,可使小脑颗粒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仅为正常的28.35%,加入绿原酸后,细胞活性明显增加达到正常的75.82%(P<0.01)。而在正常培养的神经细胞+Aβ组中,小脑颗粒细胞仅有少许死亡。在加入巨噬细胞上清液的小脑颗粒细胞组中,MAP-2表达量明显下降,仅为正常培养组的31.23%,加入绿原酸后,MAP-2的表达量则显著回升(P<0.01),达到正常的79.77%。LDH漏出量明显增加,由402nkat/L增加到3046nkat/L,加入绿原酸后,可以使LDH漏出量明显下降,只有1285nkat/L。结论:①Aβ蛋白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使其释放毒性物质,从而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②绿原酸对Aβ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潍城区不同职业人群慢性病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陈作森孟显峰徐相凯李宁...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潍坊市潍城区16岁以上居民不同职业人群存在的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正确的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6岁以上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调查对象中,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3.96%、4.07%;吸烟者、饮酒者、超重者、肥胖者、口味重者、不吃乳制品者分别占14.75%、16.41%、7.06%、15.91%、37.64%、34.81%,不同职业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潍城区社区居民慢病患病率较高(p<0.05),不同职业人群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种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建议建立覆盖全人群的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机制,加强居民慢病行为危险因素宣传和教育,制定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慢病发病风险,以提高城区居民健康水平。

    职业人群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