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月刊

1004-7484

yishi010@163.com

010—52580688

100871

北京市北京大学871-009信箱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Journal China Hw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反应调查分析与对策

    崔秀贞
    3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Wil am、 WK 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心理反应调查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反应发生率高。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焦虑抑郁调查分析对策

    老年智能障碍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内固定观察

    阙秀芳肖琼芬陈如巧
    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智能障碍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最佳注水量。方法:将60例需留置尿管的有智力障碍的老年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20例。观察组气囊注水量为20 ml,对照1组气囊注水量为15ml,对照2组气囊注水量为25ml。结果:观察组尿管固定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x2=7.06,p<0.05),观察组尿管固定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x2=8.49,p<0.05)。结论:气囊内注入20ml水量尿管固定稳定,非计划拔管发生明显减少。减少因智障和无行为能力以及护理操作不当引起的尿管滑脱及水囊嵌顿于尿道内导致的尿道损伤。

    老年患者智能障碍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量

    75例婴幼儿血液灌流防凝血护理干预

    王君君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血液灌流操作过程中有效防止凝血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75例婴幼儿血液灌流患儿操作过程中预冲液量,血流速度,肝素用量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5例婴幼儿血液灌流,无一例出现凝血,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充足的肝素盐水预冲,提前30min给予首剂肝素和足够的循环血量以保证灌流过程中血流量的稳定是防止婴幼儿血液灌流过程发生凝血的关键因素。

    婴幼儿血液灌流防止凝血

    论三焦

    张言慎
    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焦,六腑之一,对其形态的有无历来有争论,本文就其有无形态做相关的讨论。

    三焦形态决渎水道

    新毕业护士岗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邢介红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新招聘的护士进行岗前临床常用技能的强化培训,进一步巩固其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合理选定强化培训项目及规范的临床技能强化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明我们的培训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新毕业护士临床技能

    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调查

    徐建成黄昌富刘建勇
    3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生活质量的改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集的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参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比较2组治疗后1个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等五个指标上的ADL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要好于未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组。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加强心理干预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性肺心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对阴阳五行理论的讨论

    张言慎
    4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完善阴阳五行理论,对加深理解、掌握、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乃至整套中医理论至关重要。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五行理论着重讨论了阴阳的运动规律,对阴阳五行理论的形成论述不足,忽视了阴阳的功能。不利于初学中医者学习阴阳五行理论,因而有必要补充一些有关阴阳五行理论是如何形成的知识和阴阳功能的理论。

    自然阴阳五行功能

    IL-8、TGF-β1与Ang-1在不同患病时间COPD患者气道重塑中的意义

    战炳炎袁荣正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IL-8、TGF-β1与Ang-1在不同发病时间COPD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32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人,正常人组10人。应用LFQ评分表对32名COPD患者进行问卷,确定其患病时间,按不同患病时间分组(B、C、D),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稳定期每位患者及正常人血中IL-8、TGF-β1与Ang-1的浓度,测定肺功能;将每组稳定期患者及正常人的肺功能与细胞因子做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稳定期中ANG-1在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L-8在B、C、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A、B、C、D组患者与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无统计学意义。C、D组的FEV1(%)及FEV1/FVC(%)与其测定的ANG-1有较好的相关性;各组的FEV1(%)及FEV1/FVC(%)与各组的TGF-β1相关性较前者差。结论:不同发病时间COPD患者中与血管因素关系较为密切。

    血管生成素-1白介素-8转化生长因子-β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黄疸大鼠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

    李树学
    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术前抗内毒素治疗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阻塞性黄疸大鼠分3组,在术前给予一般治疗(OJ组),口服胆盐(OJD1组)和皮下注射抗内毒素抗体(0JD2组),观察血浆内毒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结果:3组术ET和TNF水平无差异。OJD1和OJD2组用药后血浆ET水平均显著下降,明显低于0J组(p),术后进一步降低。OJD1和OJD2组术前和术后TNF水平与OJ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应用胆盐和抗体可有效降低阻黄大鼠围手术前血浆ET水平。

    阻塞性黄疸内毒素胆盐抗内毒素抗体

    TNF-α和IL-6及IL-11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测定及临床意义

    潘定坤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1(IL-11)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浓度变化,探讨TNF-α和IL-6及IL-11浓度变化在急性肠套叠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和19例对照组健康儿童,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测肠套叠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IL-6及IL-11的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6及IL-11分别(42.67±12.34) pg/ml,(6.23±2.48) pg/ml,(13.25±5.34) pg/ml;小儿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前血清TNF-α和IL-6及IL-11分别为(283.1±145.36)pg/ml,(55.92±17.39) pg/ml,(53.69±18.33) pg/ml;灌肠复位成功后24小时TNF-α和IL-6及IL-11分别为(129.73±87.99)pg/ml、(18.64±6.93)pg/ml,(25.61±7.3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复位成功后TNF-α和IL-6及IL-11持续增高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TNF-α和IL-6及IL-11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急性肠套叠的辅助诊断及判断愈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急性肠套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1(IL-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