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博物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

马自树

季刊

1002-9648

als@ciae.com.cn

010-64031809

100007

北京市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博物馆学会

中国博物馆/Journal Chinese Museum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博物馆》系中国博物馆界的领军学术刊物,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道路。《中国博物馆》是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创办的一份学术季刊,由中国博物馆学会主办,故宫博物院协办。最初名称为《博物馆》,1985年改为现在的刊名。20年来,它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在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博物馆学的成长,提升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专业研究水平,促进中国博物馆学走向成熟。同时,它注意探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术问题,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紧跟世界博物馆界学术的发展动态,是国际同行了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窗口。20年来,《中国博物馆》也担当着培育博物馆界学术人才、扶掖后人的作用。它不仅团结系统外博物馆和高校教研力量充实到编委会,作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已成为博物馆界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物馆经济贡献力评估研究——以湖南博物院为例

    段晓明吴镝魏彬陈茜...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博物馆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坚实守护者,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进行博物馆经济贡献力评估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湖南博物院与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合作采用经济影响分析法,根据《湖南201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从直接经济贡献和间接经济贡献两个方面,分别估算湖南博物院在产出、就业、税收等方面对湖南省的经济贡献,并针对博物馆自身和决策部门层面提出提升博物馆经济贡献力的策略和路径.

    博物馆经济贡献力经济影响分析法投入产出模型

    文旅融合下博物馆旅游综合贡献度评价体系与实证——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

    赵丽帆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综合评价博物馆对社会发展的旅游综合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直接经济效益、关联经济效益、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博物馆旅游综合贡献度评价体系,采用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和网络大数据等多源数据形式,测算评估了广东省博物馆旅游综合贡献度.围绕广东省博物馆的实证发现:广东省博物馆2023年总的旅游经济贡献值达20.14亿元,关联经济效益远大于直接经济效益;广东省博物馆的旅游形象贡献度在广东省16家重要文旅场所中排名第三,证实博物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博物馆文旅融合旅游经济贡献度旅游形象贡献度

    中小博物馆的社区参与:理论逻辑、现实考量与实践路径

    黎波赵云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总体规划不合理、馆藏数量少、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已成为关注焦点.随着博物馆与社区参与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社区参与成为中小博物馆提升发展的一个可行选择.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和中小博物馆发展现状与特性层面的考察,为中小博物馆的社区参与提供了理论逻辑与现实依据,并据此提出中小博物馆社区参与的四种实践路径.

    中小博物馆社区社区参与集体记忆文化记忆

    展示形象:展览会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社会面貌

    杜艳丽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展览会是一个社会的"窗口",集中展示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形象.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展示取得的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举办了丰富多样的展览会.其中,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展览会独具特色.在展览会场,展览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巧妙展示了晋绥根据地经济发展的物质景象;通过传输科学知识与新价值理念,呈现了根据地文明进步的人文形象;通过口头宣扬与对比展示,凸显了共产党民主与抗日的政治形象.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借助展览会向内外界传达了一个崭新的晋绥抗日根据地社会面貌,并对根据地建设与抗战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其他地区相比,在根据地举办的展览会具有独特的风格与意义.

    展览会晋绥抗日根据地展示形象宣传形象

    安徽博物院对地域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研究——从"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谈起

    唐雪婷雷修佛王宇广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和展示地域文化是当代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博物馆间差异化和地域特色所在.在我国,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分布,它是党在特殊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特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其价值正在逐渐被博物馆界所重视.安徽博物院是较早将红色文化纳入地域收藏、展示和研究的省级博物馆,系列红色主题展览实践助推了安徽区域内红色文化的更新与表达,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内涵被重新发现和定义,有效促进博物馆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充实了地域文化新元素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地方元素,其积极融入社会发展的姿态展示出博物馆在链接和沟通社会、塑造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文化形象以及在中华文明话语体系下探索地域文化认同和整体文化向心力新路径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与重要价值.

    安徽博物院区域文化展览策划淠史杭

    中国博物馆国际交流展览体验式设计路径探讨

    管晓锐刘薇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博物馆对外国际展览的展示形式,已从较为单一的文物本体展示,转向更加多元的"文物+辅助展项"综合展示.推动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国际展览复杂性、博物馆学界新兴议题和办展目的更加多元等挑战与机遇.在文明交流互鉴视角下,中国博物馆试图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化语言并构建阐释逻辑体系,形成具有可视化、交互式和光影艺术化设计特征的体验式设计,为博物馆遵循"体验经济"市场规律,满足观众体验消费需求,创新对外国际展览阐释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博物馆国际交流展览体验式设计阐释

    馆藏名人藏书中笔迹留痕的类型、价值及利用路径

    姚明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书类藏品是博物馆的重要藏品类型之一,尤其对于文学类博物馆来说,源自名人的私藏书籍更是重要的藏品类别.名人在私藏的图书中往往会留下不少颇具价值的笔迹,这是一笔待开发的"宝藏",是挖掘藏品往事、讲好文人故事、推进学术研究的重要素材.名人藏书笔迹可分为作者签名、藏者题跋、阅者批注三种类型,大多具有往事的浮现、阅评的呈现、版本的再造等价值,可对其进行基于知晓性的特藏甄别与业务管理、基于凭证性的资料呈现与服务支撑、基于应用性的史料挖掘与价值研究,并为馆藏名人藏书的管理、研究和利用提供借鉴.

    博物馆名人笔迹藏书研究档案史料文学

    博物馆非正规讲解问题的成因及建议——基于公益性与教育性视角

    张茜张朝枝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热之下,非正规讲解问题频出引发社会对博物馆管理的广泛关注.博物馆非正规讲解问题的根源在于博物馆公益性和教育性功能定位与博物馆观众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博物馆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下的公益性,使博物馆的空间承载量和讲解人员供不应求.博物馆长期以来知识传播式的讲解教育方式,使其针对具有多元需求(教育、休闲、娱乐等)的观众的活动单一,并且博物馆的讲解忽略了追求知识型游客内部的异质性.建议未来博物馆应在充分研究观众人口特征、需求、偏好等因素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博物馆资源如展品、展览、空间、媒体、人员等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博物馆非正规讲解公益性教育性

    老年友好博物馆服务模式新探索——基于苏州博物馆老年观众调研和老年观众特别展览实践

    吕健徐婕李晓荧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呼声之下,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责任推进展览、设施、服务等全方面适老化改造.苏州博物馆推出"文藤花开博爱夕阳——老年友好博物馆"服务项目,利用线上与线下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全面的调研,从老年观众切身感受出发,探索个性需求、解决共性阻碍;并立足于调研成果,着力策划老年观众特别展览,在实践中探索博物馆适老化服务的经验,凝练对策,为老年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贡献文博力量.

    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老年观众调研老年展览

    博物馆时空边界重塑:流动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研究

    付宛璐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动博物馆是一种博物馆新业态,是数字时代知识生成和文化传播的新范式,对于打破传统博物馆的时空边界,整合区域文博资源,应对当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均衡问题具有一定价值.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流动博物馆实践,提炼流动博物馆的内涵和价值,分析流动博物馆在我国发展的制约要素,从文博资源整合模式、运营管理机制、展教内容组织模式和数字技术应用角度分别提出流动博物馆创新发展路径,为推进博物馆创新活力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流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流动展览博物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