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旱胁迫下乙烯利对草地早熟禾叶绿素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马媛张嘉航高娅楠许立新...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因表达途径层面,分析乙烯利对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叶绿素代谢的调控作用.基于前期获得的已验证草地早熟禾Illumina Hiseq测序数据,以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草地早熟禾叶片为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叶绿素合成和降解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不同处理下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情况,研究乙烯利对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叶绿素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叶绿素代谢合成降解途径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抑制由于干旱导致的叶绿素降解基因如PpPAO和PpNOL的大幅上调表达,此外干旱对血红素的合成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间接减少了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但乙烯利处理并未诱导血红素合成途径基因表达.本结果为解释乙烯利提升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叶绿素含量即叶片坪观质量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乙烯利干旱胁迫草地早熟禾叶绿素代谢

    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草地两种禾草种群构件特征的影响

    刘志扩丰吉李海燕杨允菲...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长期刈割和围栏封育下松嫩草地常见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伴生种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种群构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刈割和围栏封育下,羊草和野古草分株呈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呈稳定型或增长型年龄结构.两种植物低龄级的分株和根茎的物质生产与贮藏能力更强.长期刈割下,羊草2龄、3龄分株数量和总分株数量以及1龄、2龄、3龄根茎长度和总根茎长度显著高于野古草;围栏封育下,野古草1龄和总的分株数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羊草.长期刈割促进羊草各龄级分株的产生,促进1龄根茎的伸长,显著降低根茎的生物量积累;显著降低野古草各龄级分株数量以及根茎的伸长和生物量积累.羊草根茎的扩展能力远高于野古草,羊草比野古草耐刈割,刈割后种群恢复能力高于野古草.

    刈割围栏封育年龄结构无性系草本分蘖株根茎

    平茬后不同生长年限黄柳丛生枝生物量分配与枝系构型

    刘冠志刘果厚兰庆刘博...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平茬后不同生长年限的黄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丛生枝的生物量分配和分枝构型研究,探讨黄柳最佳平茬周期,以期为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黄柳丛生枝在平茬3a时生长最为旺盛,灌丛枯死率在5a时迅速增大,开始趋于衰老.(2)丛生枝尺度分析显示,叶和枝的生物量间存在权衡,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由叶生物量分配为主导转变为枝生物量分配为主导;5a时叶生物量分配显著小于枝生物量分配,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开始下降.(3)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丛生枝总体分枝率逐渐减小,枝条的承载力逐渐由外围新枝转向内侧老枝,4a丛生枝分枝能力显著减弱.综合分析,黄柳在平茬5a时生长状况总体呈衰退趋势,建议进行新一轮平茬.

    黄柳平茬周期生物量分配分枝构型浑善达克沙地

    鄂尔多斯地区春播燕麦饲用价值和生产力综合评价

    李峰李文龙张彩霞余奕东...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种植的春播饲用燕麦品种并建立合理的刈割制度,对15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和饲喂价值等进行了测定,在收获时间和品种双因素方差分析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法对各品种进行了生产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种后87 d,青海444、白燕7号和青引2号进入蜡熟期,其他均为乳熟期.燕麦7月7日收获鲜草产量显著高于7月14日收获,干鲜比、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相对饲草质量(RFQ)显著高于6月30日收获,钾、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6月30日收获,生产力综合表现较好.15个品种间除粗蛋白和钙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品种太阳神和枪手株高优势明显,分别为126.50 cm和120.35 cm;品种黄燕麦的干草产量最高,达14630.13 kg/hm2;品种白燕7号和青引2号钾含量最低,均小于1.24%;品种白燕7号RFV和RFQ最高,分别为135.99和198.13.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各指标中粗蛋白、株高和NDF的权重系数位列前三,为当地燕麦生产力评价的重要指标;白燕7号、青引2号、领袖(速锐)、贝勒2和黄燕麦的加权关联度最高,适宜在鄂尔多斯地区种植.

    鄂尔多斯饲用燕麦春播生产力营养积累

    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锦豪王树彦杨恩泽石丰源...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60份藜麦资源的18个农艺和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筛选适于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60份藜麦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介于13.75%~66.74%之间;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与株高、茎粗、有效穗数、主穗直径、叶长、有效分枝数和主穗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粒色呈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50%,分别为产量构成因子、植株形态和穗部颜色因子、植株产量形成因子、植株颜色因子、株型因子和植株穗部形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4时60份藜麦材料可划分为3类,其中第Ⅲ类群中的3份材料具有植株高大、茎秆粗壮、有效分枝多、叶面积较大、主穗较长、产量高和综合性状好等特性,可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和优良性状发掘.

    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蓟马取食对苜蓿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的影响

    姜晓红特木尔布和张志强刘慧洁...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蓟马危害对苜蓿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的影响,以'草原2号'杂花苜蓿和'草原4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牛角花齿蓟马接种和未接种处理,测定苜蓿叶片中有机酸总含量、苹果酸含量、pH值,以及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蓟马接种和未接种处理中,'草原2号'苜蓿有机酸总含量及苹果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草原4号'苜蓿,但两者之间pH值无显著差异.'草原2号'和'草原4号'苜蓿叶片中共检测到18种差异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其中'草原4号'苜蓿的9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显著高于'草原2号'苜蓿,另外9种的含量显著低于'草原2号'苜蓿.蓟马侵染后,'草原2号'苜蓿的12种有机质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显著增加,而'草原4号'苜蓿的10种有机质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显著增加.有7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在2个苜蓿品种中均受到蓟马危害诱导.

    苜蓿蓟马抗虫性有机酸有机酸衍生物

    环境因子对苜蓿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影响

    刘丽英常春刘红梅范文强...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不同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和风速下紫花苜蓿干燥速率、叶绿素含量、营养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RFV),明确苜蓿营养物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以期为我国北方地区优质苜蓿干草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温度、光照强度和风速因子参数值分别在15~27℃、200~350 W/m2、1.5~3.1 km/h范围内与干燥速率呈正相关,空气湿度在35%~50%范围内与干燥速率呈负相关.(2)温度、风速等因子参数值分别在15~27℃、1.5~2.2 km/h范围内与干草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光照强度、空气湿度和风速等因子参数值分别在200~350 W/m2、35%~50%、2.2~3.1 km/h范围内与干草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3)温度、光照强度、风速等因子参数值分别在15~27℃、200~350 W/m2、1.5~2.2 km/h范围内与干草CP含量、RFV值呈正相关,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负相关,空气湿度和风速等因子参数值分别在35%~50%、2.2~3.1 km/h范围内与干草CP含量、RFV值呈负相关,与DNF、ADF含量呈正相关.(4)通过各环境因子对苜蓿干燥速率、叶绿素损失率和各营养指标的综合评定得出,苜蓿晾晒的适宜日均环境参数为气温27℃、光照强度350 W/m2,空气湿度35%,风速2.2 km/h.

    苜蓿干草调制环境因素叶绿素营养品质

    纤维素酶和糖蜜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刘逸超贾玉山降晓伟李宇宇...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纤维素酶和糖蜜对天然牧草青贮营养、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设置4组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剂)、单独添加纤维素酶组(0.2 g/kg)、单独添加糖蜜组(30 g/kg)、混合添加纤维素酶和糖蜜组(0.2 g/kg+30 g/kg),每组3个重复,取样时间为青贮7 d、15 d、30 d、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或混合添加纤维素酶和糖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天然牧草的青贮品质,纤维素酶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pH和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糖蜜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纤维素酶+糖蜜组的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剂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综上,单独添加纤维素酶的效果优于混合添加纤维素酶和糖蜜,混合添加纤维素酶和糖蜜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糖蜜组,表明单独添加纤维素酶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提升效果最好.

    天然牧草纤维素酶糖蜜青贮品质微生物组成

    基于文献计量的植物-土壤反馈研究态势与热点分析

    李天凯陈林庞丹波高锋...
    7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检索了1999~2021年间发表的以植物-土壤反馈为主题的2370篇论文,分析了发文量、主要发文机构、主要作者等,揭示了植物-土壤反馈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植物-土壤反馈为主题词的发文量逐渐增多,年均发表量为103篇,发文数量较多,该研究领域受到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生态环境科学、植物科学和农学是植物-土壤反馈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尤其是近年来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但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低,发文质量有待提高.Wim H.van der Putten和中国科学院分别是该研究领域科研产出的主要贡献人和贡献机构,来自同一个机构的作者间合作关系密切,且同一个区域内的机构间合作较多,说明科研合作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在该研究领域,美国发文量占比高达41.81%,中国发文量占比20.13%,并且在生态学和植物科学方向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是植物-土壤反馈研究的领头国家,同时也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强有力推进者.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和气候等驱动因子,以及基于植物-土壤反馈原理理解物种入侵、群落演替、物种共存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此外,碳、氮循环介导的植物-土壤反馈对于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是重要的过程机理,但目前的研究局限于草原生态系统中单因素驱动的植物-土壤反馈.今后应加强不同区域、不同机构间的合作,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以揭示不同生态系统中多要素的协同驱动机制.

    植物-土壤反馈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

    草地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飞李冰闫慧李华强...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技术已成为草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草地资源监测管理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强.论文评述了遥感观测技术在草地资源监测管理研究中的定位与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了以卫星遥感为主的对地观测系统的形成,并对草地遥感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回顾过去50年遥感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草地物种精准识别、草地生产力遥感反演、草地植被碳循环、草地物候监测、草地物种多样性识别、无人机遥感应用以及决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草地遥感在支撑草地资源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指出应建立全域化立体协同监测网络来推动草地遥感技术的深入发展.

    草地资源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机器学习协同观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