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钟宇鹏罗京彪林淑娴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作用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活性成分和预测其对应靶点,检索文献补充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冠心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分析网络,STRING网站分析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PPI),关键靶点在Metascape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 共收集162个活性成分,对应靶点259个,冠心病共同靶点198个;进一步筛选出35个重要成分,73个关键靶点,KEGG富集到最重要的通路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其通路上成分与靶点分子对接的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结论 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起重要作用的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木樨草素等,靶点为AKT1、TNF、IL-6、TP53、IL-1B、PPARG,主要与脂质改善、抗炎、抗氧化应激以及凋亡调节有关.

    瓜蒌薤白半夏汤涤痰汤冠心病胸痹心痛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防风通圣颗粒治疗急性荨麻疹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观察

    刘永俊王美丹于文潇柳新...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防风通圣颗粒治疗急性荨麻疹(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的设计方法,将108例患者分成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服用防风通圣颗粒,对照组服用防风通圣颗粒模拟剂,用法用量均为每次3 g,每天2次,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皮肤症状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 试验组完成试验70例,对照组完成试验36例.中医证候疗效:用药2周后,试验组愈显率为41.43%(29/70),对照组为5.56%(2/36),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用药2周后,试验组下降(7.87±3.85),对照组下降(2.42±3.20),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症状疗效:用药2周后,试验组愈显率40.00%(28/70),对照组为5.56%(2/36),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症状积分:试验组下降(11.94±6.72),对照组下降(3.67±4.93),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疗效:用药2周后,在单项皮肤症状、单项中医症状的改善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无明显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防风通圣颗粒治疗急性荨麻疹(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安全、有效.

    防风通圣颗粒急性荨麻疹随机安慰剂对照

    基于网络平台的马齿苋标志物预测及质量评价

    刘元昆王瑛兰万海青崔翠翠...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预测马齿苋的质量标志物,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为药房中马齿苋的质量管理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文献检索与网络药理学筛选出马齿苋中关键成分;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0.1%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建立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预测出13个关键成分,建立了马齿苋的指纹图谱,确定3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5,从中筛选出9个共有峰作为马齿苋药材质量评估的关键指标,分别为1、3、8、15、16、19、20、22、24号峰.结论 将网络大数据、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关联对马齿苋药材进行质量评估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可较为全面地反映马齿苋药材化学成分信息,为马齿苋药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网络药理学马齿苋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质量评价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联合MPV检测与颈动脉血管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郑梦琳沈雷刘晨邱长春...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颈动脉血管斑块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3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根据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结果确定66例颈动脉斑块亚组和37例颈动脉正常亚组),同期选取10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各组均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代谢指标,并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MPV、TC、TG、LDL-C、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亚组MPV、TC、TG、LDL-C、Hcy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与MPV、TC、TG、LDL-C、Hcy表达正相关(P<0.05),与HDL-C负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MPV、TC、TG、LDL-C、Hcy表达与颈动脉斑块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Hcy、MPV、TC、TG、LDL-C和HDL-C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筛查脑梗死的检测指标.

    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平均血小板体积同型半胱氨酸

    阿利沙坦与坎地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陈安潘敏翟永新白建雄...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利沙坦和坎地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2月的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21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交替分组法,经2周导入期后,将入组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予阿利沙坦酯片、坎地沙坦酯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达标率和有效率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低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6周后,观察组的SBP和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SBP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DBP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天(清醒活动)、夜间(睡眠)以及24 h的SBP、DBP值均低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白天(清醒活动)、夜间(睡眠)以及24 h的SBP、DBP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6周、8周后SBP和DBP的下降幅度,均高于治疗2周后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天、夜间、24 h的SBP以及白天DBP降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夜间和24 h DBP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降压疗效和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共13例,其中观察组6例(7.5%),对照组7例(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结论 阿利沙坦和坎地沙坦均能显著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安全性良好.但阿利沙坦降压幅度更加明显,可作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优选治疗药物.

    阿利沙坦坎地沙坦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安全性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石韦片中2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

    李秀玲褚莉段树卿孙利...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石韦片中2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碱和槐果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20∶80)(用三乙胺调节至pH8.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苦参碱、槐果碱质量浓度分别在0.01994~1.99430 mg/ml(r=0.9999)、0.010059~1.005900 mg/ml(r=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9%(RSD=2.9%)、103.3%(RSD=2.8%),15批样品苦参碱、槐果碱含量分别在7.75~10.40 mg/g、2.34~3.18 mg/g范围内.结论 HPLC法测定复方石韦片中苦参碱、槐果碱含量简便、准确、快捷,可为复方石韦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高效液相色谱法复方石韦片苦参碱槐果碱含量测定

    经典名方桑白皮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

    王美丹迟江波王继鹏于希蕊...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桑白皮汤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利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25℃,以栀子苷为参照峰,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5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15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9,标出23个共有峰,指认了4个共有峰.结论 该方法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可为桑白皮汤物质基准研究奠定基础.

    桑白皮汤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相似度

    甘遂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影响

    周云崔景新许立伟梁美...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甘遂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甘遂组、甘草组、甘遂甘草1∶2/1∶1/2∶1组.各组大鼠分别连续14 d灌胃给予不同配比的甘遂甘草水煎液或溶剂,测定血清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氮素(BUN)、肌酐(Cr)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肾病理变化.结果 相比空白组,甘遂甘草2∶1和1∶1组AST、ALT、Cr含量升高,BUN含量降低,甘遂甘草1∶2组仅BUN含量降低.HE染色提示甘遂甘草2∶1组肝脏和肾脏存在损伤,1∶1组肝肾损伤较小,1∶2组无明显损伤.结论 甘草与甘遂配伍对大鼠肾脏和肝脏有毒性作用,损伤程度甘遂甘草2∶1>1∶1>1∶2组.该作用可能与甘草的比例有关,随着甘草量的增加,对大鼠的肝脏和肾脏的毒性作用减轻.

    甘遂甘草肝脏肾脏毒性作用

    阿昔洛韦有关物质检查中的鸟嘌呤对照品溶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倪叩王智王文晞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改进鸟嘌呤对照品溶液的配制方法,解决其在弱碱性环境下不稳定的问题.方法 以资生堂MG C18(4.6 mm×250 mm,5μm)为固定相,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鸟嘌呤对照品溶液pH值为3.0时,鸟嘌呤在1.32~2.46 mg/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对照品主峰面积进样精密度良好(RSD=0.12%),对照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结论 该配制方法提高了鸟嘌呤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提升了方法耐用性,可广泛用于阿昔洛韦制剂中鸟嘌呤检查项鸟嘌呤对照品的制备.

    鸟嘌呤阿昔洛韦高效液相色谱法pH值

    蠲痹汤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Meta分析

    姚舒婷周晶张春芳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并评估总结蠲痹汤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包括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和Library等数据库中蠲痹汤法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文献作随机对照筛选试验,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被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综合分析及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KOA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5.23,95%CI(3.59,7.63),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5,95%CI(-2.59,-1.52),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评分效果低于对照组[MD=-2.39,95%CI(-2.70,-2.09),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MD=-0.89,95%CI(-1.12,-0.65),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效果低于对照组[MD=-1.38,95%CI(-1.51,-1.25),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SS评分高对照组[MD=8.48,95%CI(6.41,10.54),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Lysholm评分效果高于对照组[MD=9.28,95%CI(6.87,11.69),P<0.00001];治疗后试验组关节液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MD=-0.71,95%CI(-0.92,-0.50),P<0.00001].结论 在临床上运用蠲痹汤联合中医外治法可减轻关节软骨的破坏,缓解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蠲痹汤中医外治法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分析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