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耳穴刺激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杨小雯苏辉李少雄陈志标...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耳穴刺激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月~2022 年 2 月收治的 76 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耳穴刺激+高频rTMS+吞咽训练,38 例)和对照组(单纯吞咽训练,38 例)。干预前后,以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两组吞咽功能,予以两组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SSA得分低于本组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VFSS得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SSA低于干预前,VFSS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吞咽训练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和耳穴刺激治疗,三者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强化临床疗效,更好地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脑卒中吞咽障碍耳穴刺激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吞咽训练

    宫腔镜电切术与微波手术在慢性宫颈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吴艳云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宫腔镜电切术与微波手术在慢性宫颈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 2020 年 2 月 1 日~2022 年 12 月 31 日符合条件的 70 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 35)和试验组(n= 35),对照组采用微波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阴道排液、出血及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微波手术治疗,宫腔镜电切术可提高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慢性宫颈炎宫腔镜电切术微波手术炎症因子生活质量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谢瑞堂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胫骨骨折是临床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下肢创伤,胫骨是承重的重要骨骼,位于皮下,由于胫骨表浅,容易直接遭受到暴力损伤,导致骨折的发生。胫骨骨折主要包含了胫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以及胫骨远端骨折,其中最常见的为胫骨干骨折。胫骨骨折易导致肢体的支撑以及运动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或丧失,若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引发感染、坏死等危险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交锁髓内钉治疗是近二十年来开展的一种比较新的治疗胫骨干、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具有固定效果强、创伤小、骨折愈合佳等特点,深受骨科医生以及患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救治中。但是以往临床上多数经交锁髓内钉治疗的骨折患者仍存感染、髓内针折断等诸多术后并发症,影响胫骨愈合速度,甚至导致胫骨愈合畸形等,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基于此,本文旨在对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中的应用以及其术后并发症展开综述。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药品相关专利挖掘方法的探讨和分析

    李倩宋洁梅王华萍徐丹...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药物开发受自身技术实力及研发投入影响,进入的时间较发达国家的医药龙头企业晚很多,多以仿制药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逐步推进,医药企业由仿制向自主创新的模式转变已成为大势所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逐渐成为企业提高国内外与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产。本文从专利挖掘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小分子化药的专利申请思路,为医药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参考。

    知识产权专利挖掘仿制药创新药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及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泽伦龙旭浩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原体肺炎多发于儿童,是一种呼吸系统急性肺部炎症,主要是由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该病具有进展快、病情重的特点,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常常合并肺内外并发症。该病具有传染性,其发病常与支原体的流行病学、吸附作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了解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患儿的临床治疗。如儿童出现支原体肺炎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造成严重的肺部疾病,增加治疗的难度,甚至危及儿童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多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以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改善患者的预后。糖皮质激素常用于起病急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具有较佳的抗炎作用,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激素治疗该病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

    信息动态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