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芩-荆芥药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张家晨朱旭张伟邓宇涵...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芩-荆芥药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黄芩、荆芥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将整合后的黄芩-荆芥药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通过R语言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黄芩主要活性成分 31 种,其对应靶点 53 个;荆芥主要活性成分 9 种,其对应靶点 93 个.激素依赖性皮炎相关靶点 2 262 个.三者共同靶点 25 个.PPI网络分析黄芩-荆芥药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主要靶点有B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白细胞介素 6(IL-6)、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 1 202 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 112 条,其中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及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信号通路为重要通路.结论 黄芩-荆芥药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β-谷甾醇、汉黄芩素、黄芩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及HIF-1α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微环境和免疫微环境有关.

    网络药理学黄芩-荆芥药对激素依赖性皮炎

    基于RSBI的无创通气患者撤机预测模型的决策曲线分析

    鞠儒锦周嘉玲郭卫玲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快速浅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构建无创通气患者撤机预测模型,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19 年 8 月~2021 年 9 月 80 例无创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至患者首次撤机,根据患者首次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收集两组患者RSBI指数及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SBI指数与无创通气患者撤机的相关性,及无创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采用R建立基于RSB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随访至患者首次撤机,结果显示 44 例患者撤机成功为成功组,36 例撤机失败为失败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显示,分钟通气量(VE)、潮气量(TV)成功组高于失败组,吸烟比例、RSBI、最大呼气压力、最大吸气压力成功组低于失败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BI(OR= 1.368)、最大呼气压力(OR= 1.137)、最大吸气压力(OR= 1.152)是无创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E(OR=0.488)、TV(OR= 0.845)是无创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无创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AUC为 0.922,内部验证可能性绝对误差为 0.037;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临床实用性高.结论 RSBI指数与无创通气患者撤机成功与否显著相关,同时VE、TV、最大呼气压力、最大吸气压力也是无创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RSBI指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无创通气患者撤机成功与否的预测中.

    快速浅呼吸指数无创通气撤机预测模型决策曲线

    PCI术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药物效果的相关性

    钟欢妹向波何玉花陈丹娜...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CI术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药物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筛选2022年1 月~12月收治的PCI术后CYP2C19基因突变为CYP2C19*2/*2、CYP2C19*2/*3 的患者 142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n=47)、2倍组(n=47)、3倍组(n=48),其中常规组术后予氯吡格雷80 mg,2倍组术后予氯吡格雷160 mg,3倍组术后予氯吡格雷240 mg治疗.于PCI术后6个月内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各组氯吡格雷药物抑制情况,并比较各组术后6个月治疗期间和随访3个月期间患者的出血发生率、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结果 三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77%、10.63%、10.42%,三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2倍组和3倍组患者血管缺血事件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2倍组和3倍组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2倍组和3倍组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变异患者服用增加剂量的氯吡格雷可以降低患者血栓风险及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血小板的抑制,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CYP2C19抗血小板

    基于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研究益肾宁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李红马凯玲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益肾宁颗粒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脏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及其他指标的影响,探究益肾宁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2 月龄SD雄性大鼠 40 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益肾宁组、贝那普利组、益肾宁+贝那普利组,应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造模结束后 1 周开始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 7、14、21 d留取血、尿、肾脏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NF-κB及MCP-1 的表达,比较各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的差异.结果 益肾宁组、益肾宁+贝那普利组大鼠肾功能各项指标低于模型组及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NF-κB、MCP-1 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宁组、益肾宁+贝那普利组各个时期NF-κB、MCP-1 表达量低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宁可通过抑制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炎症介质NF-κB、MCP-1 的表达,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益肾宁NF-κBMCP-1

    盐酸氯哌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研究

    肖甜甜王撼宇刘晓晖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盐酸氯哌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项下的方法对本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 本品对药典规定的5种微生物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用含表面活性剂的稀释液溶解稀释到适宜浓度后,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大肠埃希菌检查均可采用薄膜过滤法.结论 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查盐酸氯哌丁的微生物限度.

    盐酸氯哌丁方法适用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薄膜过滤法抑菌性

    补脾消积口服液对脾气虚证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史磊磊王欣张雨涵张雪...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小鼠进行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症造模,以补脾消积口服液作为主要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探究对该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2只小鼠预留12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小鼠作为造模组进行造模,造模组小鼠单日冷水游泳至力竭,并饲喂生甘蓝,双日按照0.3 ml/10 g剂量灌胃猪油脂,共造模16 d,造模结束后对空白组及造模组小鼠进行5 h尿液收集,检测尿液D-木糖含量,判定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3 ml/kg)、阳性组(头孢克肟混悬剂5.7 mg/kg)、口服液低剂量组(临床等效剂量7.4 ml/kg)、口服液高剂量组(二倍临床剂量14.8 ml/kg)和联用组(口服液7.4 ml/kg+头孢克肟5.7 mg/kg),每组16只小鼠,并按分组每日进行灌胃给药;对实验期间小鼠的行为学进行记录观察;每组随机抽取8只小鼠进行后续指标检测;给药结束后对小鼠再次进行5 h尿液收集并检测D-木糖含量,尿液收取结束后对小鼠进行麻醉并眼球取血,血液离心后取血清进行分装及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将小鼠取血并处死后摘取肠系膜淋巴结,置于4%多聚甲醛保存做病理切片;运用SPSS 26.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小鼠经过 14 d给药治疗后,相较于模型组状态明显好转,尿液中D-木糖含量显著上升(P<0.05);相较于模型组小鼠,口服液低、高剂量组、阳性组和联用组小鼠血清指标CRP、PCT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IL-10 水平显著升高(P<0.05);HE切片中,空白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结构正常无病变;模型组淋巴结副皮质区病理性扩张,淋巴结网架等结构出现损伤破坏,口服液低、高剂量组,阳性组和联用组小鼠淋巴结结构相较于模型组有所恢复与改善.结论 补脾消积口服液对脾气虚证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小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口服液低、高剂量组,阳性组和联用组小鼠血清中CRP、PCT及TNF-α炎症指标水平相较于模型组显著降低,IL-10 水平显著升高,肠系膜淋巴结病理结构的改善与恢复等方面.

    小儿脾气虚证肠系膜淋巴结炎补脾消积口服液

    铜绿假单胞菌介导mtDNA/TLR9信号通路在支气管扩张症免疫失衡的作用机制分析

    梁秋亭谢衬梨王惠嫦柳元斌...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铜绿假单胞菌介导线粒体DNA(mtDNA)/Toll样受体 9(TLR9)信号通路在支气管扩张症免疫失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30 只雄性SPF级Wistar大鼠,10 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另外 20 只建立支气管扩张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 20 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 10 只.空白组不做特殊处理;模型组注射 0.5 ml的铜绿假单胞菌液及 0.5 ml气体;假手术组注射 0.5 ml的生理盐水及 0.5 ml气体.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对大鼠肺组织中支气管情况进行病理学观察,检测大鼠0.3 s用力呼吸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0.3 second,FEV0.3)、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0.3 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0.3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0.3/FVC)、用力呼气峰值流速(forced peak expiratory velocity,PEF)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B1,HMGB1)、干扰素-γ(Gamma 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 17(T helper cells 17,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病理学分析中,空白组大鼠肺组织内支气管组织正常,假手术组大鼠支气管组织受到轻微损伤,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组织出现严重损伤.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FEV0.3、FVC、PEF、IFN-γ、TGF-β、Treg水平降低(P<0.05);FEV0.3/FVC、HMGB1、IL-6、Th17、Th17/Treg水平及mtDNA、TLR9 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h17 水平升高,Treg水平降低,Th17/Treg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介导mtDNA/TLR9 信号通路在支气管扩张症中能够造成炎症反应升高,并且影响免疫功能,造成免疫失衡.

    支气管扩张症铜绿假单胞菌线粒体DNAToll样受体9免疫失衡

    防风通圣颗粒解热、抗炎、镇痛、抗病毒药效学研究

    李玲王继鹏于希蕊崔耀天...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防风通圣颗粒的解热、抗炎、镇痛、抗病毒药效作用.方法 观察防风通圣颗粒不同剂量对内毒素(脂多糖)致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抗炎作用,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体内抑菌作用及体内抗病毒药效作用.结果 防风通圣颗粒 1.6 g/kg、0.8 g/kg对内毒素(脂多糖)致家兔发热有明显降温作用,降温作用最强的时间为给药后 3 h;防风通圣颗粒 5.0 g/kg对冰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0.01);防风通圣颗粒 5.0 g/kg、2.5 g/kg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防风通圣颗粒 3.23×10-2g/ml、1.61×10-2g/ml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均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防风通圣颗粒 5.0 g/kg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率;采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小鼠肺炎模型,以利巴韦林和双黄连作为对照药物,防风通圣颗粒组具有显著改善肺组织外观的效果,能明显降低肺组织病毒分离阳性率,对RSV感染导致的肺炎模型具有明显治疗的作用.结论 防风通圣颗粒对内毒素(脂多糖)致家兔发热具有解热作用,对冰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扩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具有体内抗菌作用;对RSV感染导致的肺炎模型具有明显治疗的作用.

    防风通圣颗粒解热抗炎镇痛扩张气管平滑肌抗病毒

    激光散射法测定布洛芬混悬液粒度的研究

    章娟丁怡赖俊敏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激光散射法测定布洛芬混悬液中布洛芬的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方法.方法 使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 激光粒度分析仪,Hydro 2000SM进样器;背景及样品的扫描时间为 15 s,搅拌速率为 850 r/min;分散剂为水,以辅料溶液为背景测试样品溶液;颗粒折射率为 1.400~1.500;颗粒的吸收率为 0.001;遮光度为 5%~20%.结果 激光散射法可以测定布洛芬混悬液的粒度及其分布,由体积平均粒径D(4,3)可以直观地表征不同批号的布洛芬混悬液中布洛芬颗粒的大小差异,由d(0.1)、d(0.5)、d(0.9)数值表示其粒度分布的特征.方法 学考察结果和样品测定结果的d(0.1)、d(0.5)和d(0.9)的RSD均小于 8%.结论 本方法适合布洛芬混悬液中布洛芬药物的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

    激光散射法粒度分析布洛芬混悬液混悬剂湿法测定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Meta分析

    董津乐白光王婧司甲茹...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评价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慢性胃炎(CG)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期刊论文检测系统(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语言限制为中、英文.由 2 名研究员对纳入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采用 Review Manager 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17 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 2 375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药物治疗CG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单纯药物治疗更高[RR=1.21,95%CI(1.12,1.31),P<0.000 01],更有效地降低腹胀症状评分[MD=-0.35,95%CI(-0.63,-0.08),P=0.01],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MD=-50.85,95%CI(-98.39,-3.32),P= 0.04],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 0.33,95%CI(0.14,0.80),P= 0.01],随访期复发率也更低[OR=0.10,95%CI(0.01,0.86),P= 0.04];常规西医药物疗法联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后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 1.21,95%CI(1.12,1.31),P<0.000 01],降低随访期疾病复发率[OR= 0.17,95%CI(0.05,0.60),P= 0.006],降低胃脘痛症状评分[MD =-1.32,95%CI(-1.48,-1.16),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 0.41,95%CI(0.16,1.03),P= 0.06].结论 通过中医穴位贴敷疗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CG)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上可将其和其他疗法联用以辅助提高疗效.

    穴位贴敷疗法慢性胃炎安全性有效性Meta分析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