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院替加环素的应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陈燕平陈少环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替加环素在云浮市人民医院的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 2022 年~2023 年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 92 份患者用药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替加环素在院内的科室分布及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联合用药及用药目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2 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主要来源于呼吸科(36。96%)、重症医学科(28。26%)、神经内科(8。70%);标本送检率79。35%;疗程<5 d 41 例;疗程 5~14 d 41 例,治疗有效者 30 例;疗程>14 d 10 例,治疗有效者 6 例;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33 次,总发生率 35。87%;超说明书用药 19 次,发生率 20。65%;单药治疗 19 例,占比 20。65%;二联用药共 68 例,占比 73。91%;三联用药 15 例,占比16。30%;13 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比 14。13%。结论 云浮市人民医院替加环素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后续可通过会诊、加强管理等方法方法防止替加环素滥用并提高其合理用药率。

    替加环素不合理用药联合用药

    双周制剂考格列汀长效平稳降糖的机制与效果探析

    谢小航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2 型糖尿病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目前临床原有的降糖药物大多需要每日给药,患者依从性不佳,因此探寻新型降糖药满足患者个性化治疗需求已成为临床急需。考格列汀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1 类创新药物,有别于其他降糖药,该药是能实现"双周"平稳降糖的口服DPP-4 抑制剂,专门用于改善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本文旨在探究双周制剂考格列汀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机制与效果,为 2 型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型糖尿病考格列汀双周制剂机制

    8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彭嘉雯文兴何佩华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2024 年 1 月收治并出现抗精神病药物致ADR的 80 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抗精神病药物类型、给药途径、转归情况及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表现。结果 80 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54 例,67。50%)发生药物ADR的概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6 例,32。50%);以 80~89 岁年龄段最多,占比 40。00%;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共 71例,占比 88。75%;用药 7 d内发生ADR的共 29 例,占比 36。25%;引起ADR的抗精神病药物类型较多,共 36 例,占比 45。00%,排在前 2 位的是富马酸喹硫平、利培酮,ADR累及最多系统的是神经系统,共 33 例次,占比 29。73%;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共 22 例次,占比 19。82%;经对症治疗后 34 例(42。50%)例痊愈,45 例(56。25%)好转,1 例(1。25%)未好转。结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服用抗神经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此类患者的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

    老年精神障碍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一例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导致低钠血症的病例分析

    方广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引起的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可能原因及防治策略,为药学监护提供参考及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 1例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低钠血症的会诊,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检查检验结果及用药情况,分析患者血钠减少的可能原因。结果 临床药师认为患者血钠下降很可能为垂体后叶素所致,提出用药建议并参与给药方案的制定等药学监护,协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保证患者的血钠水平平稳回升以及安全续贯的垂体后叶素治疗。结论 垂体后叶素致患者低钠血症易被临床忽视,临床药师应警惕该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定期监测患者血钠水平,及时发现药物相关性问题,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垂体后叶素咯血低钠血症药学监护药品不良反应

    31例肝癌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张英男刘又菁吴愫青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肝癌患者使用PD-1/PD-L1 抑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及安全性等问题,在文献资料循证分析及研究方案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联合珠海哨点医院,开展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为防范与及时处置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及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2019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12 月 31 日珠海市ADR/ADE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共 31 例肝癌患者使用PD-1/PD-L1 抑制剂病例的ADR/ADE报告,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报告信息、患者人口学特征、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对肝癌患者使用PD-1/PD-L1 抑制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髓抑制、瘙痒、皮疹。报告类型中严重报告 21 例(占比 67。74%),一般报告 10 例(占比 32。26%)。不良反应病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共 6 例,占 19。35%。不良反应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发生 14 例(45。16%)。结论 在应用PD-1/PD-L1 抑制剂治疗肝癌患者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做好随访及监测工作,及时防止可能发生的ADR,对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PD-1/PD-L1抑制剂肝癌患者不良反应

    替格瑞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李琪肖金翠石建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3月~2024 年 6 月期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 80 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 4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常规组提供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术后 4 h内ST段回落率、术后即刻无复流(NRP)发生率]、术前和术后 7 d时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比两组出血事件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即刻cTFC[(24。16±3。81)帧]、术后即刻NRP发生率(7。50%)、总MACE发生率(12。50%)低于常规组(30。47±4。22、27。50%、32。50%)(P<0。05);联合组术后 4 h内ST段回落率高于常规组(67。50%vs。40。00%)(P<0。05);两组术后 7 d 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 d,两组LVESd、LVEDd、CK-MB、LDH、cTnI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LVESd、LVEDd、CK-MB、LDH、cTnI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 7 d,两组LVEF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LVEF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尼可地尔用于AMI患者PCI术中疗效确切,可促进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恢复,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程度,亦有助于降低术后MACE发生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替格瑞洛尼可地尔心功能

    他汀类药物联合重组人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任占云顾诗渊吴恺迪钱振宇...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重组人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总结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 2022 年 1月~2024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9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人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n=47)和研究组(重组人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n=47)。评估两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e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血-脑屏障功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1)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82。98%),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 4 周后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血-脑屏障功能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8。51%)和研究组(12。77%)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重组人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急性脑梗死他汀类药物重组人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炎症反应

    贝伐珠单抗与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孙宏旭李健陆多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2023 年 12 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联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80 例MSI-H转移性CR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n=40)和研究组(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n=40),疗程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糖类抗原 125(CA125)]、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75。00%和 52。5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 90。00%和 72。50%,研究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 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CD4+、CD4+/CD8+均低于同组治疗前,CD8+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理、心理QLQ-C30 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在MSI-H转移性CRC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较高的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贝伐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疗效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效果分析

    杨金理欧小晶申隆黄开让...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2024 年 4 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硬膜下积液 80 例患者,通过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40 例),偶数为试验组(40 例)。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试验组接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血浆人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硬膜下积液量、颅内压恢复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 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5);治疗 30 d后,试验组hs-CRP、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100B、NSE、M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颅内压恢复速度快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硬膜下积液量(5。17±1。02)ml,CSS评分、NIHSS评分为(13。14±3。54)分、(20。54±2。13)分,低于对照组(6。33±1。20)ml、(18。47±4。17)分、(23。48±2。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可改善硬膜下积液处理效果,加速颅内压恢复,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和脑损伤标志物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阿托伐他汀钙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硬膜下积液脑损伤标志物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观察

    徐杰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治疗,观察组加用奥希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血管生长因子、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及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EA[(8。53±1。37)ng/ml]、CA125[(46。71±5。82)U/ml]、CYFRA21-1[(11。06±2。08)ng/ml]、CA199[(45。83±9。26)U/ml]及bFGF[(149。85±18。69)pg/ml]、MMP-9[(1 012。47±85。47)ng/ml]、VEGF[(230。41±41。87)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2。73±2。45)ng/ml、(58。47±6。59)U/ml、(14。76±1。85)ng/ml、(51。72±9。58)U/ml、(176。49±19。54)pg/ml、(1 461。37±96。54)ng/ml、(271。47±48。35)pg/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50%和对照组的2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奥希替尼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可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和血管生长因子水平,提升生存质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奥希替尼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