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健神糖浆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

    严志强顾倩雯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健神糖浆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检索搜集健神糖浆所含中药的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检索失眠症的人类相关靶点基因.使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网络图,筛选出核心成分.利用STING数据库制作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并使用Cytoscape-CytoNCA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基因.基于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预测可能的信号通路.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从健神糖浆中共获得142种活性成分和602种药物作用靶点.从数据库筛选得到2365个失眠症相关靶点,两者交集靶点224个.基于PPI网络分析从中找出了前10位的核心靶点.GO和KEGG通路富集显示作用靶点基因在生物学反应过程、突触膜、神经递质受体活性富集显著,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路和血液流体剪切应力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通路关系密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选取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结合较紧密.结论 健神糖浆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发挥作用,推测其抑制炎症因子、调节神经递质或改善血管内皮组织功能是发挥药效的关键机制.

    健神糖浆失眠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某院协定方痤疮1号方治疗痤疮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研究

    师延琼孙万群毛士龙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痤疮1号方(CC1HF)治疗痤疮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和TCMID筛选出痤疮1号方各中药的成分和靶点;利用Uniprot将所有蛋白靶点转换为相应的基因名称;通过OMIM、GeneCards、DrugBank和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疾病痤疮的靶点;利用Venny2.1软件取交集获得CC1HF治疗痤疮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互作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并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以获得核心靶点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1.5.6和PyMOL软件,将核心靶点蛋白和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获得CC1HF有效成分251个,作用靶点431个,痤疮疾病靶点1328个,映射获得31个CC1FH治疗痤疮的潜在靶点;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获得11个核心化学成分;PPI网络分析获得12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BP)80条,细胞组成(CC)得到10条,分子功能(MF)36条;通过KEGG分析获得26条通路,主要涉及代谢通路有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色氨酸代谢、代谢通路;以及类固醇类代谢包括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卵巢类固醇生成、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均<0 kJ/mol,其中槲皮素、异鼠李碱、木犀草素、汉黄芩素、豆甾醇分别与CYP3A4、ESR1、CYP1A1的结合能<-5 kJ/mol,结合活性显著.结论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及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CC1HF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生物学功能等特点发挥对痤疮的治疗作用,为后续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基础.

    痤疮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防风通圣颗粒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车晓青李玲崔耀天王美丹...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防风通圣颗粒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病毒性肺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防风通圣颗粒,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单项中医症状缓解状况、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92例患者全部完成试验观察.治疗后,试验组治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试验组平均降低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退热、乏力消失情况及治愈时间上具有显著优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防风通圣颗粒治疗病毒性肺炎可改善患者发热、乏力以及其他的中医证候症状,缩短治愈时间.

    病毒性肺炎防风通圣颗粒表寒里热证随机对照试验

    医疗机构制剂肩凝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黄丽霞陈小锐陈海明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为肩凝灵胶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延胡索、葛根、赤芍进行定性鉴别;以葛根素为对照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主要药味葛根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在采用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延胡索、葛根、赤芍色谱斑点清楚,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在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中,葛根素线性方程为Y=0.8085X-0.17097,相关系数R2=0.99989,表明葛根素在1.9013~28.5198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8%,RSD值为1.4%(n=9).结论 建立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肩凝灵胶囊质量控制.

    肩凝灵胶囊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

    苍术麸炒前后多糖与正丁醇部位对脾虚大鼠的调节作用

    徐慧颖董昊丁奕辉赵雪岑...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苍术麸炒前后多糖与正丁醇部位健脾功效进行比较,探寻苍术治疗脾虚的有效物质.方法 大鼠建立脾虚模型,分别灌胃给药:苍术麸炒多糖、麸炒正丁醇部位、生多糖、生正丁醇部位.检测各组大鼠脾与胸腺指数、胃动素(MTL)、淀粉酶(AMS)、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球蛋白(Ig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麸炒多糖组、麸炒正丁醇组的脾与胸腺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各给药组均能使脾虚大鼠MTL、VIP、IL-6与TNF-α含量下降,AMS与IgG含量上升,其中除生多糖组VIP与IL-6、生正丁醇组VIP外,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与生多糖组相比,麸炒多糖组脾指数明显上升(P<0.05),VIP、IL-6、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生正丁醇组相比,麸炒正丁醇组胸腺指数、AMS含量明显上升(P<0.05),MTL、VIP、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麸炒后苍术多糖与正丁醇部位健脾功效优于生品.

    苍术麸炒脾虚多糖正丁醇部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胆酸钠片中8种胆汁酸成分

    倪叩聂希霖成立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了胆酸钠片中8种胆汁酸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7μm,2.1×150 mm)色谱柱,以0.01%的甲酸水溶液-乙腈-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进样2μl,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定量分析.结果 8种胆汁酸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6),平均加样回收率90.5%~102.1%,RSD 2.5%~3.7%,定量限1.05~10.30 pg.13批次胆酸钠片各种胆汁酸之和为42.0%~67.7%.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用于胆汁酸类药物的质量控制.

    胆酸钠片飞行时间质谱胆汁酸

    全自动生化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的方法学评估研究

    徐必文谢梅蒋华科陈静...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医院受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系列文件和卫生行业标准,对该方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精密度、线性范围进行评价;同时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进行比对试验评价.结果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回收率为比例系统误差=100%-96.1%=3.9%小于厂家声明的10%,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该方法有良好的准确性,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0%,精密度符合要求;该方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8~150 ng/ml线性范围验证Y=0.984X-1.8055,r2=0.996,符合厂家r2≥0.99的要求,线性范围验证通过.与LC-MS/MS法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比对回归分析r2=0.8512,两方法定量结果不具有可比性,但对两种方法的结果以25-羟基维生素D缺乏与不缺乏进行定性分析,总符合率:85.11%>80%,阳性符合率:86.49%,阴性符合率:84.21%,表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胶乳免疫比浊法与LC-MS/MS法对于判断受检人员是否缺乏25-羟基维生素D是一致的.结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方法性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与LC-MS/MS法比对符合率高,能快速对受检人群进行检测判断是否缺乏25-羟基维生素D.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5-羟维生素DLC-MS/MS法

    两种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与粉末直压成形性研究

    杨祺汪月晗孙萍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以叶为入药部位的桑叶提取物及以花为入药部位的玫瑰花提取物与不同比例微晶纤维素混合的混合粉体的粉体学性质与压片成型性的关系,并分别采用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粉体学性质评价手段,即逐步回归法与构建物理指纹谱法分析桑叶及玫瑰花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与压片成型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桑叶及玫瑰花与辅料的混合粉的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等不同方面的粉体学性质,以抗张强度-压力曲线斜率为指标评价其压缩成型性,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桑叶及玫瑰花与辅料的混合粉压缩成型性与粉体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构建粉体学性质的物理指纹谱,运用雷达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以阴影面积表示压缩特性.结果 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桑叶提取物混合粉与玫瑰花提取物混合粉的压缩成型性与松密度呈正相关,与休止角、流动稳定性呈负相关.松密度对两种中药提取物混合粉压缩成型性的影响最大;物理指纹图谱构建法表明桑叶4号混合粉与玫瑰花1号混合粉的压缩特性最好.结论 松密度是影响桑叶提取物混合粉与玫瑰花提取物混合粉压缩成型性的关键粉体学性质.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

    桑叶提取物玫瑰花提取物粉体学性质压缩成型性抗张强度逐步回归分析物理指纹图谱

    自制布洛芬混悬剂与原研制剂质量对比研究

    杨奕杨子毅林霞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自制布洛芬混悬剂与原研制剂进行质量对比研究.方法 通过对混悬剂的流变、粒径和体外溶出行为等指标进行研究,考察自制混悬剂的相关性质.结果 该混悬剂的各项性质均与原研制剂一致.结论 该研究可为后期非临床药动学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布洛芬混悬剂黄原胶粒径

    桂枝汤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中芍药苷、肉桂酸和甘草酸铵的含量对比研究

    罗玉梅黄新刚邹天志王超...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测定桂枝汤标准汤剂与桂枝汤配方颗粒中芍药苷、肉桂酸和甘草酸铵三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JADE-PAK KPE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l/min.结果 芍药苷、肉桂酸和甘草酸铵分别在2.57~51.44μg/ml、2.00~40.19μg/ml、2.66~53.26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值分别为0.9998、0.9997和0.9999),检测限(RSN=3)分别为0.086μg/ml、0.033μg/ml和0.177μg/ml;精密度RSD为0.65%、0.33%和0.41%;平均回收率为96.2%、98.6%和96.4%.结论 桂枝汤标准汤剂中的芍药苷与肉桂酸含量高于配方颗粒,而甘草酸铵的含量低于配方颗粒.本研究能为中药煎煮工艺提供技术参考,为规范配方颗粒临床用药和统一配方颗粒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桂枝标准汤剂配方颗粒芍药苷肉桂酸甘草酸铵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