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传媒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半月刊

1671-0134

cmkj@xinhua.org;hanzg@xinhua.org

010-63071478/4927

100031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

中国传媒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查看更多>>《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汕尾市城市形象设计的符号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

    华笑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提升汕尾市的城市形象,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促进城市传播与发展.[方法]本文对汕尾市的城市形象进行深度剖析,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主要依托网络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结果]经过深入研究和精心策划,形成了一套符合汕尾市实际情况的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方案,为汕尾市的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结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构建特色城市风貌;利用新媒体资源,创新传播内容方式;依托城市地标,塑造城市形象定位.基于对汕尾市城市形象的研究,提出一套系统的、可行的城市形象提升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塑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打造鲜明的城市品牌特色,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

    城市形象设计符号建构城市形象传播传播策略

    跨文化背景下的网络直播主播形象塑造与观众认同研究

    白佳润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流中主播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文化差异对主播形象塑造和观众认同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主播的形象塑造策略及其与观众认同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成功的跨文化主播形象塑造需要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语言、非语言符号等方式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结,并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以适应观众需求.同时,观众对主播形象的认同受到文化身份、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跨文化背景下网络直播的传播机制、提升主播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跨文化传播网络直播主播形象塑造观众认同

    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研究——以泸水市融媒体中心为例

    刘娟王云飞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基石,是乡村群众主体意识觉醒、解放村民思想、提升村民综合素质的关键一环.而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文化振兴需依靠县级融媒体平台.[方法]文本梳理了泸水市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分析县级融媒体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助力作用,并给出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策略,以此为我国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一种有益的参考.[结论]经研究发现,泸水市融媒体中心在传播乡村文化时存在传播力不强、对群众文化服务不到位、传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拓展乡村文化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凸显县级融媒体在传播乡村文化时的专业性;提高乡村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文化乡村振兴县级融媒体泸水市

    后亚运时代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体育直播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石澜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后亚运时代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体育直播方面的实践.[方法]对亚运会的和区县级融媒体的相关概述进行阐述,分析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概况,探索后亚运时代体育直播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应用与实践,进一步提出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体育直播的探索与展望.[结果/结论]最终的研究显示,后亚运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强体育直播方面的技术实践,能够有效促进县级融媒体的发展.

    后亚运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体育直播现场直播直播设备

    立足于应用的中医古籍数字化平台建设

    刘颖
    68-7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古籍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为打造适合中医人应用的专业古籍数字平台产品提供思路,以期提高中医古籍数字化平台质量,推动数字人文的创新与发展.[方法]通过对现有中医古籍数字化平台的使用、调研、分析,总结各平台的特点,发现共性问题,提取关键实用要素,从内容和技术两方面具体分析,尝试设计解决方案,提出中医古籍数字化平台建设策略和建议.[结果]现有综合古籍平台中医文献内容相对有限,专业中医古籍平台分别存在版权、内容准确度、界面及功能设计欠理想等相关问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结论]可以从团队构建、内容质量、技术优化三方面入手,以中医相关人员的应用需求为导向,明确实际应用中的关键要点,搭建适合中医人应用的中医古籍数字化平台.

    中医古籍数字化平台建设古籍数字化检索途径

    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王晖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5G网络传输、人工智能、自媒体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出版物在内容呈现与传播方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学术期刊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能与日益提高的读者需求相匹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方法]分析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挑战与机遇,指出学术期刊在内容质量、拓展、传播,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学术期刊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优势,主动拥抱新兴信息技术,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结论]学术期刊只有坚持高质量的内容建设,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及定位,利用新技术拓展高质量学术资源,与作者、读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精准传播,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术期刊融媒体融合出版人工智能自媒体传播

    融媒体发展视域下应对碎片化学习的图书编辑策划转型策略

    席兵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当前,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快速发展.融媒体发展视域下碎片化学习趋势使得图书编辑策划面临迫切的转型需求.[方法]新时期,图书编辑策划工作需要在关注编辑工作本身的同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调整工作模式,真正实现图书编辑策划转型.[结果]基于融媒体发展视域下应对碎片化学习的内在理论思想,研究融媒体发展视域下碎片化学习利弊十分必要,基于个性化学习理论开展个性化推荐、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开展碎片化知识整合、基于个性化学习理论开展、基于社会交互理论开展社交互动与合作等图书编辑策划转型策略十分符合融媒体发展视域下应对碎片化学习的图书编辑策划转型趋势.[结论]行业工作人员应该结合融媒体形势下的大众学习心理需求持续推进,从而推动行业发展.

    融媒体碎片化图书编辑转型

    构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数据资产生态

    张新东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数据生态,实现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全面利用.[方法]分析了集团当前的数据现状,全面评估了数据资源的优势与潜力,介绍了组建一个高效、专业的数据研发中心,同时,本文分析了搭建集团数据中台的意义和实施步骤,并介绍了媒体行业大模型的特点、用途和对外服务方式等.[结果]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并将其转化为业务发展的驱动力,为提升业务效率和决策水平提供全面支撑.[结论]推动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升级,为集团的数据创新应用和价值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资产媒体中台大模型数据安全

    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专业出版社出版内容创新路径探析

    陈建峰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专业出版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从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剖析专业出版社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状况,深入探讨出版内容创新的关键作用,提出实现出版内容创新的具体途径.[结果]媒体深度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关乎出版内容的创新.[结论]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专业出版社应积极探索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出版内容创新,力求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深度有机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媒体深度融合出版内容创新专业出版社知识付费

    探讨出版社如何培养"出版+科技"人才——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为例

    韩瑞彬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出版行业如何培养出版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人才.[方法]从国家政策、行业人才现状及融合发展人才的职责出发,并结合百科社人才培养案例,探讨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结果]人才培养策略包括:1.加强业务培训 提升综合能力;2.科学设置岗位 优化考评方式;3.产学研一体化等.[结论]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技术永远为生产而服务.在出版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人才需要接受并拥抱新时代的变化,敢于尝试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探索出版+技术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创作符合市场需求和用户喜爱的数字产品可以大大提高出版行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融合出版数字出版编辑人才培养数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