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何峰艺张成芳郭亚楠周洁萍...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确诊的1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记录两种方法检查下的动脉狭窄程度,CT检测参数[梗死区和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和MRI检测参数[梗死区和镜像区CBF、表观扩散系数(ADC)];采用ROC曲线分别分析相关参数对AI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AIS患者通过MRI检查的中度动脉狭窄检出率较CT检查多,轻度狭窄检出率较CT检查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下,AIS患者梗死区MTT和TTP值均高于镜像区,CBV和CBF值明显低于镜像区(P<0.05);MRI检查下,AIS患者梗死区CBF和ADC值均低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CT检查下的MTT(AUC=0.760)、TTP(AUC=0.788)和CBF(AUC=0.759)水平对AIS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0.05);MRI检查下的ADC(AUC=0.786)和CBF(AUC=0.834)水平对AIS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0.05),且MRI检查下CBF值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MRI检查下的梗死灶CBF值较CT检查更准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基于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的斑块陡度与血流动力学关系

    王觅顾军张丹凤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处斑块陡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的患者(50%~99%)进行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大脑中动脉狭窄处血管壁扫描.获得斑块、血管壁、血管壁剪切力比(WSSR)、狭窄处血管壁剪切力(WSS)的数值.根据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比较两组在斑块、血管壁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计算斑块陡度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中症状组31例,无症状组49例.症状组较无症状组狭窄处管腔面积(LA)较小(2.33±1.12 VS 2.94±1.06,P=0.024),斑块面积(PA)较大(4.36.±2.13 VS 2.87±1.38,P=0.001),重构指数较大(1.13±0.21 VS 0.92±0.19,P=0.001),WSSR(9.93,8.42 VS 5.75,3.68,P=0.009)和WSS(52.41±16.92 VS 38.37±17.26,P=0.018)较高,斑块陡度(1.24,1.17 VS 0.94,0.91,P=0.014)较大.与无症状组相比,症状组有更多的强化斑块(24 vs 13,P=0.03),正性重构(23 vs 20,P=0.001).斑块陡度与WSSR呈正相关(r=0.879,P<0.001).结论 斑块陡度是MCA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以往的研究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的斑块陡度更容易引起脑卒中.

    斑块陡度血流动力学血管壁剪切力脑卒中

    急性COVID-19患者脑容量及皮层结构变化与疲惫及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贺程成谢晶美郭宝琴刘浩...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纵向研究分析COVID-19大脑各脑区容积及皮层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差异脑区与疲惫、抑郁及焦虑相关性,探讨大脑结构改变与新冠后认知障碍、焦虑及疲惫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31名急性COVID-19患者1个月内神经影像学及神经心理学信息,并在3个月后再次采集相关数据.基于AI后处理技术全自动分割106个脑区并计算各脑区容积(cm3)及全脑占比(%)、皮层厚度(cm)及表面积(cm2)及曲率.比较大脑容积及皮层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大脑结构参数与疲惫、焦虑、创伤后应激的相关性.结果 3个月后新冠痊愈患者部分脑区容积、皮层厚度、表面积及曲率存在显著差异,脑区变化主要以左侧额顶颞叶及海马为主.精神疲惫与右侧海马体、左侧颞上回坡部皮层曲率有关,创伤后应激与左侧盖部%有关,焦虑与左侧楔前叶、左侧楔叶皮层曲率、左侧楔前叶皮层厚度、左侧皮层曲率有关.结论 本研究表明,急性COVID-19患者感染后脑容积及皮层结构均存在异常变化,并且与精神疲惫及焦虑相关,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急性感染COVID-19的病理生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脑结构疲惫焦虑定量分析

    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斑块评估中的应用

    赵雅珍李艳捧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斑块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3例后循环缺血症状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3.0T HR-MRI检查,根据患者是否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n=43)和非脑卒中组(n=40),通过MRI血管成像、高分辨T1加权成像(T1WI)等观察和测量两组患者斑块血管狭窄情况以及斑块分布情况和特征,对比两组后循环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分布情况、斑块负荷、斑块信号、斑块形态、斑块强化、斑块厚度及斑块体积等情况.结果 脑卒中组后循环动脉斑块分布与非脑卒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狭窄程度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脑卒中组斑块负荷、斑块厚度和斑块体积大于非脑卒中组(P<0.05),斑块强化比例和斑块内高信号比例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斑块形态与非脑卒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斑块最厚点位于左/右侧壁比例高于非脑卒中组(x2=5.846,P<0.05),斑块最厚点位于腹侧壁、背侧壁比例与非脑卒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狭窄程度更显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斑块强化和斑块内高信号也相对常见,3.0T HR-MRI有利于评估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斑块特征.

    缺血性脑卒中后循环磁共振成像高分辨斑块

    CT平扫及灌注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预后的研究

    贾玉环满晓洁王磊王晓玙...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溶栓治疗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溶栓治疗前进行NCCT和灌注成像的AI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分析评价临床危险因素、NCCT和CTP结果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纳入75例患者,其中35例(46.7%)预后良好.多变量分析中,ASPECTS、HDVS、梗死核体积和错配率与功能结果单变量相关,而梗死核体积仍然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多变量模型的ROC下面积(AUC)为0.768(95%CI,0.666-0.870).结论 自动Aspects与参考CTP-Aspects评估基本一致,综合CT评估可能有助于AIS静脉溶栓后的预后.

    CT平扫CT灌注成像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

    FLAIR高信号血管征-DWI不匹配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切除术后的预后价值

    张媛陆小妍郭群刘浩...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FLAIR图像上出现高信号血管征的范围与弥散加权成像范围的不匹配评估患者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后功能结局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发作后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FLAIR、DWI、FLAIR高信号血管征与DWI高信号不匹配、功能结果(mRS)以及其他临床相关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功能结果.结果 功能结果良好组(36/60;60.0%)较功能结果不良组(24/60;40.0%)的 FVHS-DWI 不匹配高(85.29%对45.83%;t=12.371;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VHS-DWI不匹配与良好的功能结局独立相关[OR(95%Cl):0.179(0.042~0.494),P<0.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EVT术前使用FVHS-DWI不匹配评估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功能结果.

    急性脑梗死FLAIR高信号血管征侧枝循环弥散加权成像功能结果

    基于ALE的面肌痉挛功能和结构异常脑区的Meta分析

    郎栩李兵李泓箭周慧玲...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脑功能和结构的改变特点,进一步了解HFS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收集2023年4月之前发表在相关数据库中关于HFS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的所有文章.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采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方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10项研究(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315例,健康受试者315名),对低频振荡幅度(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低频振荡分数(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及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等Rs-fMRI指标进行功能分析.ALE-meta结果显示,相对于健康受试者,HFS患者的自发性脑功能活动在中央前回、后扣带回、脑桥及小脑显著升高,而在额中回及颞上回降低.将所有基于VBM的HFS患者灰质改变的文献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健康受试者,HFS患者的海马旁回、丘脑体积显著减小.结论 HFS患者存在脑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中央前回、脑桥、小脑和后扣带回脑区自发性脑功能活动的异常,以及突显网络结构的异常,初步阐明了 HF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及结构改变的规律及特征.

    面肌痉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形态学Meta分析

    征稿启事

    22,封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

    王善段玲邓晓燕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ICVD患者108例,依据ASITN/SIR系统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和侧支循环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响WMH与ICVD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以及模型效能评价.结果 108名患者中WMH1、WMH2、WMH3级患者分别为58、32、18人,且WMH1级患者在深部/皮层占比较多,WMH 2、3级患者中各部位相差不大,108名患者中单支狭窄61例(56.48%),多支狭窄47例(43.52%),血管狭窄程度≥85%为51 例(47.22%),<85%为57例(52.78%),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50例(46.30%),皮层支代偿31例(28.70%),新生血管代偿9例(8.33%),无任何侧支代偿18例(16.67%);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吸烟史、基线NIHSS评分分类、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Fazekas总分、Fazekas总分0~1分、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0~1分、深部白质Fazekas评分0~1分、狭窄血管数量、血管狭窄程度、Hcy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吸烟史、血管狭窄数量、糖尿病、血管狭窄程度、Hcy、Fazekas总分及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是ICVD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后WMH评分(OR=2.41,95%CI:2.18~2.72,P<0.001)仍是ICVD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危险因素,且随着WMH评分的升高,其关联效应值也相应增高(P趋势<0.05).并基于此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准确率为88.9%,AUC为0.807(95%CI:0.781~0.874)),具有较高的区分度.结论 ICVD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受多种因素影响,且WMH严重程度与ICVD患者侧支循环不良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WMH严重程度来评估ICVD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以期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进一步提供参考依据.

    脑白质高信号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相关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的脑MRI分析

    丁波张佳宁温红侠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的脑MRI价值.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连续接受MRI和DISE检查的患者进行图表回顾.报告了描述性统计,并计算了Cohen kappa系数,以评估腺样体、舌扁桃体和舌根部梗阻的MRI和DISE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MRI上最常见的梗阻部位是下咽(56.3%)、舌根(44.8%)、舌扁桃体(38.0%)和巨舌症(37.6%).对腺样体肥大的符合率为中等(k=0.53),对舌扁桃体肥大(k=0.15)和舌根梗阻(k=0.09)的符合率较低.DISE发现多节段梗阻的例数多于MRI(94.9%vs48.2%).结论 DISE能更好地检查鼻腔和声门上的阻塞,对部分和完全塌陷敏感,而MRI为淋巴组织肥大提供了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并提供了原发和继发性呼吸道阻塞的全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脑MRI腺样体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