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茶叶加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茶叶加工
中国茶叶加工

郑国建

季刊

zgcyjg@126.com

0571-86043890

310016

杭州市采荷路41号

中国茶叶加工/Journal China Tea Processing
查看更多>>本刊以茶叶加工、市场营销为重点,围绕中华茶业科技进步和振兴,客观和系统地交流茶叶加工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推广成熟实用的生产工艺、技术;探讨我国及世界茶业发展中热点、观点问题;介绍企业深化改革和经营管理经验;普及茶叶科学和茶文化知识;报道茶叶市场动态、产品质量检测、茶叶标准、技术培训等内容和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4页

    智能化检测技术在红茶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金戈王玉洁李露青宁井铭...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茶智能化加工是红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文章梳理了智能技术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视觉、光谱和仿生传感技术,特别关注了智能技术在红茶加工中揉捻和发酵工序方面的进展.内容重点涵盖了红茶加工关键组分的快速检测、揉捻和发酵程度评估.此外,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智能化技术在红茶加工中面临的挑战和差距,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智能技术在茶叶产业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

    红茶加工智能化检测技术萎凋发酵传感器联用

    乌龙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邵静娜郑生宏周大云吉庆勇...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气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等级的重要因素,乌龙茶香型丰富,香气成分复杂,不同茶叶的香气特征主要由多种成分的有机组合形成,文章总结了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和常见检测方法,并就乌龙茶品种、工艺、产区、季节对乌龙茶香气组分的影响进行综述.

    乌龙茶香气组分

    三种江西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江新凤李琛曹挥华张贱根...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三种江西工夫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了三种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和特点.红茶样经GC-MS鉴定共获得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40 个,检出醇类 16 个、醛类 12 个、酯类 4个、酮类 4个、烯烃类 2个、酸类 1 个和杂氧化合物 1 个.不同茶样各类挥发性成分含量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0 个成分可分为 5 个主成分,各主成分方差贡献分别为 29.26%、21.05%、15.87%、14.14%和 9.06%,累积方差贡献为 89.38%,可以代表三种红茶样品的香气特征;主成分得分结果表明,主成分因子A38、A7、A10、A13、A32 对主成分PC1 正向影响,主要是花香与清甜类香气成分;A8、A18、A28、A29、A1、A30、A24、A25 对主成分PC2 正向影响,主要以花香与甜香类香气化合物为主;A16、A35、A39、A37、A19、A25对主成分PC3 正向影响,主要以花果香类香气化合物为主.感官结果表明,河红茶香气主要清甜和花香为主基调,浮红茶主要以嫩甜和花香为主基调,宁红茶主要以果香和甜香为主基调;载荷结果表明,A1、A3、A5、A10 和A38为花香型香气物质,A2、A7、A13 和A18 为果香型香气物质,A8、A9、A10、A14和A22为清甜、花香香气物质.

    工夫红茶河红茶浮红茶宁红茶香气成分江西

    六堡茶国家标准样品发布会在广西梧州召开

    张亚丽
    26页

    碾茶及其粉碎方式对抹茶品质的影响

    徐海霞蒋玉兰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抹茶是以经遮阴覆盖后的鲜叶为原料,采用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超微茶粉.文章研究了三个等级的碾茶原料及台式球磨、连续式球磨和气流粉碎三种粉碎工艺对抹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的碾茶原料采用不同的粉碎方式制备抹茶,其产品的香气、滋味、颜色及理化成分等有不同差异.高品质碾茶宜采用台式球磨粉碎,中档碾茶宜采用球磨粉碎和连续式球磨粉碎,低档碾茶宜采用气流粉碎.文章为提高抹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碾茶球磨粉碎气流粉碎抹茶

    浙江土特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召开

    浙农宣
    32页

    茶多酚自组装纳米泡腾片的研制

    田宝明叶芃孔俊涛杨开...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茶多酚自组装泡腾片的最佳配方,研究以感官评价和崩解时限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茶多酚泡腾片配方,在弱碱性条件下使茶多酚发生自组装反应,形成纳米化茶多酚,将其应用到产品开发中.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工艺配方按质量计为崩解剂添加量42.5%(酸碱比1∶0.8),茶多酚纳米粉添加量 40.0%,蔗糖添加量 1.5%、聚乙二醇 6000 添加量 3%、食用盐添加量 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 3.5%,其余为玉米淀粉.在该工艺制备得到的茶多酚泡腾片,表面光滑,外形完整,溶液所呈现均匀的浅褐色,茶香气味浓,持久性强,口感良好,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既保证茶多酚的营养功能,又赋予了泡腾片新的风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茶多酚自组装纳米泡腾片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茶多酚泡腾片的新质加工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和指导.

    茶多酚泡腾片自组装

    茶多酚抗氧化增效及其在油脂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蒋心怡傅立妮麦倩雯韩晓姗...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多酚(Tea Ployphenols,TP)是茶叶中重要的功效成分,在医药卫生、保健食品行业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但因其脂溶性较差而限制了在脂类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目前可通过溶剂法、包埋法、酰化修饰、酶催化修饰等方法增加茶多酚脂溶性.使用复配型茶多酚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往往要比使用同剂量的茶多酚本身效果强,即不同抗氧化剂之间可能存在协同增效作用.茶多酚发挥其抗氧化效用主要通过与自由基结合,且可通过螯合金属离子、偶联反应等与其他抗氧化剂作用以起到协同增效的效果.通过以上复配过程,茶多酚可有效防止植物油和动物油脂酸败.文章全面综述了增强茶多酚脂溶性的常见方法并对其优缺点作出相应分析总结,分析了目前茶多酚与其他天然抗氧化剂协同增效机理,并重点阐述了其在油脂防酸败中的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引和参考.

    茶多酚抗氧化增效油脂保鲜复配抗氧化剂

    低糖菊花黄大茶复合饮料的研制

    张洪涛张小旺魏志文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黄大茶为主要原料,菊花为辅料,研制一款具有黄茶风味兼具保健价值的低糖菊花黄大茶饮料.以感官评定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菊花黄大茶的最佳浸提条件为:黄大茶 3g,菊花 0.78 g,茶水比 1∶30,浸提时间 60 min,温度 75℃.在此基础上,将浸提液按一定比例进行稀释,确定最佳稀释量后进行调配,筛选出饮料的最佳配方:菊花黄大茶浸提液 30%、白砂糖 3.5%.低糖菊花黄大茶复合饮料理化检测结果显示:茶多酚含量1158.61 mg/kg,咖啡碱含量 308.95 mg/kg,黄酮含量 123.69 mg/kg,pH值 5.30,浊度 19.6.此工艺下研制的复合饮料,色泽橙黄明亮,滋味醇和,具有明显的锅巴香与菊花香.研究结果可为低糖黄大茶复合饮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黄大茶菊花低糖复合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