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曾翔

月刊

1006-9860

cetzazhishe@188.com

010-66490927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国电化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数字化转型框架研究:比较与镜鉴

    钟志贤杨佳张义蒋云良...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框架是转型实践中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工具,有利于引导组织机构明确战略愿景、核心使命,以及实现转型目标的核心场景、动力机制和关键能力,最终帮助组织机构制定转型行动计划.以国际上75个有关企业(37个)、政府(15个)和教育(23个)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分别对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进行编码.在词频和聚类编码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研究发现,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同关键行动域是"数字战略和规划、数字技术和数据、数字人才和文化、数字信息安全与伦理、数字生态系统";在个性特征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框架关注客户需求和创新商业模式;政府数字化转型框架注重利用数据革新公共服务模式及其流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聚焦在培养师生数字素养方面.镜鉴国际经验,基于数字文明时代、转型内涵、框架特征、行动要素、实践逻辑五大视域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框架应用的成效和转型智慧的涌现,必须彰显"使用者设计",遵循"自发秩序原理"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镜鉴比较框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G7成员国数字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基于政策主体、工具与主题的三维分析

    王正青米娜瓦尔·米尔哈力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推动着教育体系变革和劳动力市场重塑,以G7成员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政策调整以适应这一新形势.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以G7成员国的七份数字教育政策为样本,构建"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主题"分析框架,对文本逐篇编码,多维度分析各国数字教育政策趋势与异同.研究显示:政策主体维度,各国已基本形成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治理结构;政策工具维度,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三种政策工具整体运用相对均衡,但内部结构呈现出重供给型、轻需求型的失衡状态;政策主题维度,各国关注点多样,旨在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来改变教育的组织架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借鉴G7成员国数字教育政策经验,可从推动多主体共同参与、理性挑选政策工具箱、动态性调整政策内容等方面持续优化数字教育政策.

    数字化转型数字教育政策政策文本内容分析G7成员国

    智慧课堂环境下指向数学学科能力的学情分析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进路

    郭炯丁添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学科能力培养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指向学科能力的学情分析成为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如何科学表征指向数学学科能力的学情内容、学情数据,并开展学情分析实践,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该文在探寻形成数学学科能力的内隐认知与外显行为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学科能力、学情内容、学情数据三者间的具象、量化、关联表征关系.将观察、判断、类比、解释、验证、质疑等数学学科能力外显行为与数学概念、性质、关系、规律相结合,以智慧课堂环境为培养数学学科能力提供的技术支撑为依托,构建了指向数学学科能力的学情分析框架,其中包含识别表达数学概念、表达数学关系、发现数学规律等学情内容,及测评数据、评价数据、在线学习数据、知识网络数据等学情数据.最后,基于指向数学学科能力的学情分析框架,以学科能力行为表现、学情分析工具设计、学情数据智能采集、学生学情深入剖析作为四大实践环节,将实时互评、自动批阅、在线测评、任务打卡、学情报告等功能作为技术辅助,提出智慧课堂环境下指向数学学科能力的学情分析实践路径.

    数学学科能力学情分析学情内容学情数据智慧课堂

    混合同步课堂在地化创新的动因、成效及可持续发展机制

    孙佳童名文高倩倩龙陶陶...
    108-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混合同步课堂是我国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ICT手段.然而,混合同步课堂的区域在地化发展面临管理不当、协同不足、机制缺乏等问题,存在叫停的现象.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校缺乏混合同步课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手可靠经验.校长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代理人.创新扩散理论被广泛用于教育创新实践研究.基于此,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从校长视角,以创新扩散理论为框架,选取合适案例,深入剖析混合同步课堂区域在地化创新的动因、成效及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严峻的现实教育问题为主体,以内部创新意识及外部政策为两翼的先决条件为混合同步课堂的在地化发展提供了适宜孵化场.其次,即使混合同步课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因其相对优势、较好的兼容性、可试验性及可观察性而落地.最后,混合同步课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立体、多维成效得以确认,富有人文属性的创新机制保障了其在地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为更大范围内混合同步课堂的创新扩散提供经验依循.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混合同步课堂在地化创新扩散可持续发展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与关键技术

    李建宁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是引领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工具.深化数字技术运用与育人提质增效的融合机制,全面支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链路一体化应用场景体系,把握好数字化应用场景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要素框架、技术基础、运行机制等关键技术赋能学生工作的逻辑进路,提出理念引领、标准规范、价值共创、数据驱动、生态构建等学生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实践进路,为实现全维度教育教学绩效管理、学生主动式发展智能导学和全生命周期的育人服务创新提供全面精准解决方案.

    高校学生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关键技术

    信息化赋能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科专业建设——评《中国戏曲地理与数字地图创建研究》

    张红霞
    2402-2-2402-3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林高校"舞蹈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探究——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

    耿亚静
    2402-10页

    电化教学提高设计类课堂教学的愉悦感研究——评《近代电化教育的传入成型》

    钱凯
    2402-4-2402-5页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评《"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韩向铎
    2402-1页

    新媒体时代舞蹈创作的创新与融合——评《新媒体舞蹈概论》

    马婧
    2402-6-240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