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郑健超

旬刊

0258-8013

csee@epri.sgcc.com.cn

010-82812535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CSE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流学术期刊,国家一级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64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科院协办。主要报道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动力与电力工程类期刊中,其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连续多年来位列第一。2007年学报由半月刊改成旬刊,分电力系统、发电和电工电机三册,每月5、15、25日出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会由专家63人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外籍院士2人,外籍编委7人,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郑健超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被8种国内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被5种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日本科学技术社(JST);哥白尼索引。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多年来在动力与电力学科及期刊界享有盛誉:自200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以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一直保持此称号,是国内6000种科技期刊中为数不多的连续多年获此殊荣的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2006年来连续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996、1992年均获全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7—2008年学报共有3篇文章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有4篇论文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03—2005年每年1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6年、2007年分别有2篇、3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8年有6篇文章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数据-物理融合建模综述

    阮广春何一鎏谭振飞钟海旺...
    5021-5036,中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将给电力工业带来深刻变革与挑战。数据-物理融合建模(简称融合建模)是一类新兴的建模技术,能够同时发挥物理机理与数据的价值,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的分析工具。为此,该文首先梳理融合建模的相关概念与应用场景,讨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趋势与热点。进而从技术特征和融合模式两方面,提出针对融合模型的分析框架。同时,聚焦于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领域,全方位总结整理融合建模在应对现有技术挑战方面的潜在优势及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与工程实践的重点发展领域。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数据驱动知识驱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混合级联多端直流暂态过电压机理及抑制措施

    连攀杰刘文焯孙华东郑超...
    5037-5050,中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级联多端直流采用常规直流与柔性直流混合级联的新型拓扑结构,为我国远距离、大容量、多落点的能源传输提供了新模式,但常规直流与柔性直流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引发了新问题。该文首先揭示实际受端电网交流电压恢复特性导致混合级联多端直流暂态过电压机理以及低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闭锁风险;然后分别从送受端两个方面,提出降功率运行、改进送端移相策略和提升 MMC 有功功率传输极限等暂态过电压抑制措施。最后,基于PSD-PSModel软件,搭建送受端电网机电暂态和混合级联多端直流电磁暂态的混合仿真模型,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抑制措施的有效性。

    混合级联多端直流暂态过电压移相策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有功功率极限PSModel

    不同风光水配比下多类型电源打捆直流外送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研究

    刘晓颖郭春义迟永宁
    5051-5062,中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光水打捆经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外送系统中,风光水配比不同会影响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文章首先建立风光水打捆直流外送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然后提出综合考虑稳态运行约束条件和小信号稳定性约束条件的系统功率传输能力计算方法及流程,掌握不同功率水平下系统稳定运行区域及边界的变化特征,最终得到不同水电出力下的直流外送系统功率传输范围、特定传输功率下所允许的水电出力最小值、风光配比与小信号稳定性的定量关系。通过该方法定量评估风光水配比不同时直流外送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从而优化选取风光水配比。结果表明,水电出力较小时,系统传输功率上限受小信号稳定性制约,下限受电压偏移约束制约;水电出力较大时,系统传输功率上限受LCC-HVDC安全运行约束制约,下限受逆变侧电压偏移、系统潮流约束制约;在功率运行点不变时,风光配比平衡工况系统更加稳定。最后,通过PSCAD/EMTDC 下的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上述功率传输能力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风光水打捆直流外送系统功率传输能力稳态运行约束条件小信号稳定性约束条件风光水配比

    对称故障下变流器控制对差动保护影响及优化策略

    黄涛谢华徐晓春赵青春...
    5063-5072,中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流器输出故障特征的强可控性给交流系统继电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该文分析并网线路发生对称故障时跟网型变流器的控制响应过程,从故障期间变流器电流控制目标不能自动匹配故障回路功率需求的角度,分析推导变流器网侧电压相位发生跳变并不断旋转的变化特征。受故障回路阻抗约束,变流器输出短路电流相位与网侧电压相位同步变化,造成并网线路差动保护性能严重下降。基于变流器网侧电压相位变化机理,从电流控制目标与锁相环控制两个维度,提出兼顾保护需求和供电需求的变流器控制优化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并网线路对称故障时所提策略能有效抑制两侧电流相位差,显著提升了差动保护动作性能。

    变流器差动保护相位受控控制目标锁相环

    基于UBSS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辨识方法

    夏远洋李啸骢徐俊华刘治理...
    5073-5083,中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频振荡监测和分析对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和电网恢复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欠定盲源分离原理的低频振荡模式辨识方法,包括欠定盲源分离(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UBSS)和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HT)。首次系统地提出并论证含欠定盲源分离、模式定阶和振荡参数的辨识方法。提出的UBSS-HT方法利用能量比函数确定故障时刻,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实现模式定阶,阐述维度空间理论,论证构建虚拟多通道的可行性,通过盲源分离来实现源信号分离,最后通过HT在希尔伯特空间来辨识振荡参数。通过大量的系统建模仿真和现场录波数据试验评估所提方法的性能,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欠定盲源分离低频振荡能量比函数维度变换源数估计

    电力系统调度决策:一种示教学习辅助加速的安全强化学习方法

    仪忠凯梁寿愚王伟蒋蔚...
    5084-5096,中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攀升和电网运行环境愈加复杂,亟需构建知识-数据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调度模式。鉴于此,首先采用模仿学习的方法对专家知识库中的案例进行拟合,构建示教学习模型,为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提供示教调度引导指令。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示教学习辅助加速的安全强化学习方法,能用于支撑电力系统实时快速决策。通过引入示教学习辅助加速机制,所提方法的收敛速度显著加快,调度策略迅速趋优,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缓解潮流越限风险。案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在提升强化学习收敛效率和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方面的优势。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安全强化学习示教学习

    源-荷-储协同优化的配电网平衡能力提升方法

    顾光荣杨鹏汤波王丁...
    5097-5108,中插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和柔性负荷大量接入导致配电网供需情况日益复杂、功率和能量平衡愈加困难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源-荷-储协同优化的配电网平衡能力提升方法,从经济性与用能低碳性等方面提高配电网运行水平。首先,建立多场景下的源荷不确定性模型,在有效量化配电网源荷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取典型运行场景;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源荷功率时序平衡度量化评估方法;最后,建立源-荷-储协同的两阶段优化模型,第 1 阶段通过事件驱动机制深入挖掘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第2阶段在储能系统建模时引入平衡度约束以促进新能源消纳,进而使配电网的平衡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提升。通过浙江某地区电网实例验证所提方法对提升配电网平衡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源-荷-储协同配电网平衡能力源荷不确定性信息熵理论事件驱动

    电气化铁路"车-网"系统串/并联双模式宽频谐波扰动产生装置设计与测量方法

    杨向阳胡海涛肖冬华陶海东...
    5109-5121,中插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确测量动车组与电力机车(简称机车)四象限变流器(four-quadrant converter,4QC)和牵引网的宽频带阻抗特性是识别电气化铁路"车-网"系统振荡和不稳定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已有研究采用单一电压/电流扰动注入方式对牵引网或机车 4QC阻抗进行测量,可能造成部分谐波扰动流向非目标测量对象,导致被测对象的谐波扰动信噪比低,影响阻抗测量精度。因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电气化铁路"车-网"联合系统的串/并联双模式宽频谐波扰动产生装置与阻抗测量方法,装置具有电压和电流两种工作模式,可以发出频带为1~3 000 Hz的宽频谐波扰动。扰动产生装置拓扑主要由多绕组降压变压器、谐波功率放大单元、并联LC谐振电路和反串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等部分构成,结合双闭环dq解耦控制和载波移相开环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策略,实现频带双边可控、幅值可控且分布均匀的大功率谐波扰动输出。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和RT-Lab硬件在环实验验证该文串/并联双模式宽频谐波扰动产生装置设计方案及阻抗测量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电气化铁路"车-网"系统串/并联双模式宽频谐波扰动产生装置并联LC谐振电路反串联IGBT模块

    计及光伏阵列的光伏发电阻抗建模与特性分析

    雷雨李光辉王伟胜何国庆...
    5122-5134,中插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振荡风险急剧增高,序阻抗建模逐步成为广泛采用的分析方法。目前针对光伏发电的阻抗建模将光伏阵列等效为恒定电流源,未计及光伏阵列自身动态特性的影响。实际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阵列输出电压、电流非线性且与幅照度和温度强相关,光伏阵列自身动态对光伏发电阻抗特性的影响存在且不可忽略。该文基于光伏发电交-直流小信号耦合关系,建立及光伏阵列的光伏发电阻抗解析模型,揭示光伏阵列动态特性对光伏发电交流侧阻抗的耦合机理,定量分析直流电容容量、直流电压环、光伏阵列幅照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耦合特性影响规律。基于控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开展计及光伏阵列的光伏发电系统阻抗扫描与振荡复现。研究表明,光伏阵列自身阻抗不可忽略,且与幅照度和温度强相关,通过直流母线耦合至交流端口,最终对光伏发电交流端口阻抗特性产生影响。直流母线电容容量、直流电压环带宽以及幅照度均会影响光伏阵列对光伏发电交流端口阻抗的耦合程度。

    光伏阵列序阻抗建模阻抗特性耦合特性

    太阳能光热发电并网的综合效益量化评估方法

    方宇晨杜尔顺余扬昊姜海洋...
    5135-5146,中插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强随机性与低惯量特性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相比风电、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集成太阳能利用、旋转同步发电机与高性价比的大容量储热为一体,是具有灵活调节能力与旋转惯量支撑的清洁发电技术,可在电力系统中承担与火电相似的"压舱石"角色。当前,光热发电的技术成本相对较高,灵活效益与惯量效益等亟待全面综合评估。该文从能量效益、灵活性效益、惯量效益以及碳减排效益 4 个方面分析了光热发电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综合效益,并提出了解析化的综合效益定量评估模型与方法。算例结果表明,相比于仅考虑能量效益,综合效益提高了41。27%。

    碳达峰碳中和新型电力系统光热发电综合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