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郑健超

旬刊

0258-8013

csee@epri.sgcc.com.cn

010-82812535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CSE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流学术期刊,国家一级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64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科院协办。主要报道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动力与电力工程类期刊中,其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连续多年来位列第一。2007年学报由半月刊改成旬刊,分电力系统、发电和电工电机三册,每月5、15、25日出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会由专家63人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外籍院士2人,外籍编委7人,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郑健超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被8种国内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被5种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日本科学技术社(JST);哥白尼索引。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多年来在动力与电力学科及期刊界享有盛誉:自200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以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一直保持此称号,是国内6000种科技期刊中为数不多的连续多年获此殊荣的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2006年来连续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996、1992年均获全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7—2008年学报共有3篇文章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有4篇论文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03—2005年每年1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6年、2007年分别有2篇、3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8年有6篇文章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碳捕集电厂的风火储系统分布鲁棒调度方法

    王骞张学广朱玲徐殿国...
    3573-3587,中插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integrated gasification fuel cell,IGFC)是与碳捕集技术高度适配的清洁、高效、稳定的绿色煤电技术,有望克服传统碳捕集技术在低浓度 CO2 环境下产生的高成本、高能耗问题.该文构建含IGFC碳捕集电厂的风火储发电系统.研究IGFC碳捕集电厂的运行机理,对IGFC内部各环节建立数学模型,提出工况匹配时燃烧利用率和阴极空气利用率需要满足的运行条件,并针对该型碳捕集电厂的电碳特性进行分析.为计及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构建风火储系统的两阶段分布鲁棒经济调度模型,引入 k阶适应性理论,提出基于正交支撑子集策略的求解方法来获得鲁棒对等式.最后,在改进IEEE-30节点系统中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型碳捕集电厂可利用阳极碳富集的优势,实现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的目标,并验证所提优化方法能为可行解提供可解释性.

    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IGFC)碳捕集电厂风火储系统经济调度分布鲁棒优化有限适应性理论

    低负荷下CFB锅炉二次风优化对NOx排放影响的数值模拟

    侯跃华刘海玉申欣康红红...
    3588-3597,中插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控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下NOx的原始排放,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40%负荷下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二次风角度、新增二次风量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角度的减小,炉膛出口NO浓度逐渐降低,CO浓度无明显增加.部分二次风上移后炉膛密相区氧浓度降低,不完全燃烧增加,还原性氛围增强,抑制了 NO 的生成.当新增风量从 10%增加到 30%时,NO排放浓度降低了17.2%.但随着比例的进一步提高,炉膛密相区的缺氧环境造成燃烧效率下降,温度大幅降低.因此,在不影响燃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新增二次风比例来降低NO的原始排放浓度.

    循环流化床计算颗粒流体力学低负荷二次风分级氮氧化物

    基于火-储联合循环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多运行模式热力性能分析

    李佳佳李兴朔周国文颜培刚...
    3598-3609,中插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考虑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及火电机组的特点和不足,该文从能量转化及利用机理出发,提出将二者耦合集成的火-储联合循环概念以及一种基于该循环的新型冷热电多能联供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特性分析.基于构建的热力模型,分别研究纯电及热电、冷电联产3种典型场景下热能综合利用方式对重要参数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最优集成方案下,储能系统的循环效率可提高2.61%.在热电和冷电模式下,循环效率可进一步提升至77%及70.13%.火-储集成能够显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在多能联产模式下性能提升更为明显.此外,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典型运行模式下热能利用的合理方式.该文结果能够指导火-储耦合集成系统优化设计及运行,可为火电机组与压缩空气-储能高效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压缩空气储能火-储联合循环冷热电联产热力性能

    基于图像对抗卷积自编码的燃烧稳定性定量监测

    韩哲哲曾文浩唐晓雨王益...
    3610-3618,中插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烧稳定性的准确监测对于优化燃烧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燃烧稳定性监测方法不仅高度依赖先验专家知识,而且难以实现定量评估.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新的燃烧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建立一种对抗卷积自编码(adversarial 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ACAE)提取火焰图像的深层特征,并利用一种定量评价指标进行特征分析.其中,ACAE采用一种新型对抗机制来提高训练效率,从而增强特征学习能力;定量评价指标的数值区间为[0,1],且当评价指标低于0.5时,燃烧状态稳定.通过乙烯燃烧实验测试了稳定性监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由 ACAE提取的深层图像特征能够用于定量估计燃烧稳定性.此外,该监测方法具有较强的泛化性能,能够准确识别训练数据集范围以外的火焰图像.

    燃烧稳定性火焰图像对抗卷积自编码定量监测

    可控电流源型换流器功率解耦控制策略

    陈龙龙魏晓光张闻闻汤广福...
    3619-3631,中插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控电流源型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重要研究方向,随着逆阻型IGCT器件的发展,推动其应用技术上已经可行.但由于其电流源特性,大部分研究主要考虑定直流电流策略,针对定直流电压下的功率控制策略研究较少,严重制约其工程化发展.该文首先建立可控CSC的数学模型,获得有功、无功的影响变量.接着,对电容电压的d-q轴分量进行解耦,提出换流器内环和外环控制策略.然后,以直流电压和调制比为约束条件,对换流器的功率运行范围进行分析.最后,搭建基于常规直流和可控电流源的混合输电系统,对所提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重点对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和定直流电压时策略下功率调节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对CSC在单相接地故障下抵御换相失败能力和向孤岛系统送电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的功率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有功、无功的解耦控制,以及对功率的有效调节,具备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流源型换流器功率控制解耦控制

    适用于级联型电力电子拓扑电磁暂态仿真的N端口网络通用等效建模方法

    徐晋吴盼汪可友高晨祥...
    3632-3644,中插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级联型电力电子设备复杂的拓扑结构给电磁暂态仿真带来巨大的计算压力.常见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等效建模方法相对成熟.然而,近年来出现大量复杂的新型级联型拓扑,目前仍缺乏通用的等效建模方法.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任意拓扑 N 端口子模块、以任意级联方式组成的电力电子设备通用等效建模方法,利用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形式将原始电路经数值积分代换后的端口特性提取出来,再根据得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反向构造等效电路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消去子模块内部节点、提升仿真效率,还可自定义子模块拓扑结构和级联方式,相比传统等效建模方法更加灵活、通用,已有的 MMC 等效建模方法可以视为本文所提通用方法的一种特例.

    级联电力电子电磁暂态仿真N端口网络等效建模

    并网逆变器整体序阻抗建模方法及其稳定性分析

    吴旭王伟肖华锋韦徵...
    3645-3655,中插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动态交互作用使得系统谐波谐振问题凸显且日趋复杂.以三相平衡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abc坐标系下考虑正负序频率耦合以及逆变器与电网阻抗交互影响的并网系统整体序阻抗建模方法,以避免行列式计算,并率先提出并网系统整体阻抗测量方法;进而在整体阻抗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频域阻抗稳定性判据和振荡频率预测方法,可建立频域阻抗判据与并网系统物理环节的联系,以大幅降低频域阻抗判据误判的风险;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扫频验证了系统整体阻抗模型的正确性,并通过RTLAB硬件在环实验证明其可用于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判断,并具有谐振频率预测精度高的优点.

    并网逆变器整体阻抗阻抗建模谐波谐振稳定振荡频率

    栅氧老化下SiC MOSFET开通瞬态栅极振荡特性研究

    李豪成芮俊杰向大为田鑫...
    3656-3664,中插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栅氧老化问题已成为制约碳化硅(SiC)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该文尝试利用SiC MOSFET 高速开关在变换器中引起的高频开关振荡获取栅氧状态信息,重点研究栅氧老化对开通瞬态栅极高频振荡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SiC MOSFET栅氧老化机理及其对器件开通时间的影响.然后,建立开通瞬态栅极回路分阶段高频等效电路模型,揭示SiC MOSFET栅极开通振荡电流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最后,通过 33 V高压栅偏加速老化实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栅氧老化程度的加深,SiC MOSFET阈值电压会逐渐增加而开通速度变慢,导致栅极开通振荡电流显著减小(约 28%).该文的工作有望为SiC MOSFET栅氧老化在线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碳化硅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场效应管(SiCMOSFET)栅氧老化栅极振荡在线状态监测

    MMC结构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功率不平衡优化方案

    孙孝峰刘鑫磊张㼆滕甲训...
    3665-3678,中插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由于其模块化结构,已成为大规模光伏(photovoltaic,PV)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热点.然而,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PV组件之间发电功率不同,导致MMC内部出现桥臂、相间功率不均衡.因此,该文先分析MMC-PV系统在功率不均衡下的表现机理,后提出一种基于MMC结构的光储电能路由,其控制策略在满足交、直流端口功率需求的同时,实现桥臂间和相间的功率自均衡,提高PV利用率和系统稳定性.同时,受桥臂内子模块功率传输极限的影响,对PV和 ESS 的配置约束作详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以及实验验证所提拓扑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光伏储能系统功率不均衡功率限值

    单相单级式耦合电感型分裂源升压逆变器

    朱小全叶开文金科周玮阳...
    3679-3690,中插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全球资源日渐紧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越发困难等新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探索、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该文提出一种单相单级式耦合电感型分裂源升压逆变器及其调制策略,所提出的变换器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Δ 型耦合电感,极大地提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增益,并具有高输出电压增益调节自由度.2)采用双Buck结构,有效抑制逆变桥臂直通电流,降低死区时间配置要求,提高变换器可靠性.3)高输出电压增益条件下具有高调制系数,从而有效提升输出电压波形质量.该文对该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调制策略和输出特性等进行详细分析,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变换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分裂源逆变器双Buck结构高增益升压逆变器